目录一、编制说明 (2)二、工程概况 (2)三、施工准备 (5)四、施工组织 (6)五、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案 (7)六、质量要求 (13)七、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13)八、施工组织管理 (15)九、放坡及已建建筑物监控 (17)十、土方施工过程中遇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措施 (20)中盛立方城一期二标段及地下车库工程基坑支护方案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地质报告(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 G J120-2012)(3)《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 E C S22-90)(4)《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 E C S96:97)(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 B50086-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B50007-2011)(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 B9258-97)(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0202-2002)(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 G J180-2009)(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 B50330-2002)2、范围:根据设计定位图,基础开挖图,对在基础施工阶段的基坑建设进行支护。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中盛立方城一期二标段工程(包含1#、6#、8#、9#、10#、11#楼)及地下车库,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楼建筑面积为:14906.18㎡,地下一层,地上20层;6#楼建筑面积为:22944.67㎡,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六层;8#楼建筑面积为:11190.49㎡,地下一层,地上25层;9#楼建筑面积为:11659.12㎡,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五层;10#楼建筑面积为:12590.78㎡,地下一层,地上26层;11#楼建筑面积为:21140.6㎡,地下一层,地上26层。
地下车库面积约为:16000㎡。
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剪力墙、框架抗震级为三级,错层处剪力墙、框架柱抗震等级为二级,部分商业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地形地貌:本场地位于驻马店市淮河大道西段南侧,其地貌单元属黄淮冲洪积平原。
根据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各层土的特征及物理学参数描述如下:一层粉质粘土(Q4a1):顶部为耕植土,局部为建筑垃圾,厚约0.5~0.7m,粉质粘土为主,含大量植物根系及局部含碎砖块,向下为粉质粘土,暗褐黄色,可塑。
见较多铁锈斑及少量褐色或灰褐色斑点,少量灰色斑纹,含鲕状铁锰质结核,切面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场区普遍分部,厚度 6.30~6.4m,平均 6.33m;层底标高76.80~76.90m,平均76.87m;层底埋深6.30~6.40m,平均6.33m。
二层粘土(Q4a1):褐黄色,可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感强度高,韧性高,含鲕状铁锰质结核和块状钙质结核(姜结实)。
该层场区普遍分部,厚度 2.80~3.30m,平均 3.09m;层底标高73.50~74.10m,平均73.78m;层底埋深910~9.70m,平均9.42m。
三层粘土((Q4a1):褐黄色,可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感强度高,韧性高,含鲕状铁锰质结核和块状钙质结核(姜结实)。
该层场区普遍分部,厚度 2.30~3.10m,平均 2.72m;层底标高70.80~71.50m,平均71.06m;层底埋深11.70~12.40m,平均12.14m。
四层粘土(Q4a1):褐黄色,可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感强度高,韧性高,含鲕状铁锰质结核和块状钙质结核(姜结实)。
该层场区普遍分部,厚度8.00~8.70m,平均8.29m;层底标高62.60~62.77m,平均62.77m;层底埋深20.30~20.60m,平均20.43m。
五层粘土(Q4a1):褐黄色,可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感强度高,韧性高,含鲕状铁锰质结核和块状钙质结核(姜结实)。
该层场区普遍分部,厚度 1.90~2.40m,平均 2.03m;层底标高60.40~60.90m,平均60.74m;层底埋深22.30~22.80m,平均22.46m六层粘土(Q4a1):褐黄色,可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感强度高,韧性高,含鲕状铁锰质结核和块状钙质结核(姜结实)。
该层场区普遍分部,厚度7.90~13.80m,平均12.16m;层底标高47.10~53.00m,平均48.58m;层底埋深30.20~35.00m,平均32.22m。
七层粘土(Q4a1+pl):黄灰色,褐黄色~棕黄色,坚硬,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震反应,含鲕状铁锰质结核和块状钙质结核(姜结实)。
该层场区普遍分部,厚度13.00~13.00m,平均13.00m;层底标高35.20~35.20m,平均35.20m;层底埋深44.00~38.00m,平均45.00m。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静止水位在现地面以下3.0m,属空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季节性影响水位年变化幅度1.5m 左右。
近3~5年水位约为2.5m,历史最高水位约为1.0m(抗浮设计水位按1.00m考虑)。
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 I级。
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似建工程场地地下水位在现自然地面下 3.0m,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类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季节性影响水位年变化幅度1.5米左右。
近3~5年水位约2.5m,历史最高水位约为1.0m.场地内-20m以上浅地层均为粘性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11)判定该场地不存在液化条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因地下水位在基地以上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和基坑开挖会造成影响,必须采取降水措施。
基础的基底设计标高6#、8#、9#、10#、11#楼为-7.000米,1#楼为-7.100米,地下车库为-5.65米。
电梯井基底设计标高6#、8#、9#、10#、11#楼为-9.9米,1#楼为-9.400米。
本工程属于二类土,基坑开挖按1:0.4放坡,结合该工程地质现场勘察的地质情况,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节约工期的原则,该工程土方开挖时,拟采用喷浆护坡技术对基坑部分边坡进行支护加固处理。
三、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1)学习审查图纸。
(2)勘察现场,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地质、地下埋设物、地上障碍物、临近建设物以外及水电供应,运输道路情况,作为计算土方工程量,选择施工方案及组织降水、排水的依据。
(3)将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如高压线、地上和地下管道、电缆、树木、沟渠及房屋基础等进行拆除、清理。
(4)按照设计及施工要求,做好施工区域内的"三通一平"工作。
基础采用大开挖、土方全部外运。
(5)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在不受基础影响的范围,设置测量控制网。
包括轴线和水准点。
(6)基坑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如电源、道路、排水和临时设施等,应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设置就绪。
四、施工组织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是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工程实行项目管理,管理人员应履行各自职责。
加强组织管理,根据工程需要实行例会制。
施工班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劳务队组成,劳动力合理调整,确保各阶段施工人员及时到位。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附表1五、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从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来看喷浆挂网施工是关键环节,其特点表现为作业时间长,施工难度大,受土体影响大。
施工应根据土方开挖情况、降水情况进行。
施工前设置位移观测点,施工期间应连续观测,直至施工完毕。
1、工艺流程:放线→基坑开挖→边坡修整→打φ12@1000钢筋做锚杆→φ5@500冷拔丝骨架→绑扎钢丝网片→自上而下喷砼→养护2、主要技术参数:(1)钢筋骨架:冷拔丝φ5@500,用φ12@1000钢筋绑扎固定,固定钢筋伸入土内400㎜。
(2)网片钢筋:(3)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4)喷射混凝土厚度:50±20mm;(5)坡顶混凝土:外延1.0m,作好护坡顶排水;3、施工方法:(1)、材料:复合32.5级水泥,5mm碎石,中砂,φ5冷拔丝钢筋,φ12冷轧带肋钢筋,20*20钢丝网片。
(2)、施工:○1、放线根据基坑围护剖面图,确定基坑开挖线,用木桩和白灰作出开挖线标记。
○2土方开挖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等条件,采用原状土放坡形式进行基坑支护。
土方开挖时间大概需要10天时间。
为保证基坑侧壁的边坡稳定,基坑降水井布置于基坑的两侧,以减少地下水对边坡的影响。
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按坡率1:0.33的坡度放坡,保持基坑稳定的安全系数K为1.15。
为避免施工期间雨水对边坡冲刷破坏,采取喷浆挂网支护基坑边坡,减少雨水对基坑边坡的冲刷。
2.1、土方开挖程序:测量放线→挖桩间土→修坡→界桩→整平→验槽。
2.2、开挖坡度确定:鉴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拟采用反铲式挖掘机和人工清底相结合的开挖方式,在基坑灰线范围内进行开挖。
基坑开挖范围由基础周围外放300mm操作宽度。
根据现场场地较大的特点,拟采用放坡的方式进行施工。
2.3开挖施工的注意事项:2.3.1 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由两种;2.3.1.1 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2.3.1.2 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2.3.2、土方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一次进行。
挖土采用二次开挖,第一次采用大面积开挖,挖至筏板标高以上-2.5m处,开挖方向由东向西;第二次挖土作业内容为桩间土方,采用一台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及时组织人工修理边坡,清理浮土。
2.3.3、在开挖基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
2.3.4、开挖基坑(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机械应严格按照水平控制点进行开挖。
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有人工挖出。
在开挖过程中机械不得碰撞桩基,预留桩基高度里基底1.5m。
2.3.5、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塔吊配合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2.3.6、修帮和清底。
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
在槽底顶上小木屑,抄好标高制点。
然后用人工拉线将土层清理直设计标高并挖走。
2.3.7、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2.3.8、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因现场堆土条件有限,除留置一部分作为回填土外,其他全部拉出场外。
2.3.9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50 -100 -150 量3 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 20 50 20用2m靠尺或楔形尺检查2 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2.3.10基槽边四周用围栏进行全封闭防护,夜间必须设红色标志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