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运输生产安全是铁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铁路各项工作能否健康有序发展。
如果运输安全出现大的问题,很可能延缓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尤其是随着铁路大建设、大发展,高负荷运输、高密度施工、新装备使用、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等,既为安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又使安全生产面临巨大的压力。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从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更好地把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加以定位,形成能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接受的理念和价值观,为确保运输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为了确保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经济奖罚力度越来越大,监督管理越来越严,但职工不安全行为还是较为普遍、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干部职工缺乏一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缺乏一种有内在驱动的自控力,缺乏一种在安全上追求卓越的共同价值观。
这充分表明,加强安全管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固然必不可少,但同时需要文化手段的支撑,需要安全文化提供思想保证,这就为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当前来看,迫切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借助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并以此引导日常管理和作业行为,最终达到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的目的。
虽然安全文化建设在铁路运输企业深入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实际效果还有待强化,特别是有的单位在思想认识、管理理念、机制运作、制度落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在管理层面,突出表现为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不能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上,有时尽管抓了,也是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要求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没有实实在在地把安全生产抓到底,对事故责任的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作业层面,突出表现为有的一线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置,重完成任务、轻安全把控,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能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甚至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发现别人工作中的事故苗头“视而不见”、“避而远之”,工作凭经验,标准不清楚,惯性问题熟视无睹等不良现象,违章违纪屡禁不止,非常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工作制度与现场实际存在一定的不适应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站段、车间、班组的管理跨度加大,管理难度增大,但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
突出表现为一些单位不同层面的管理权责不明确,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影响管理效能;还有的单位在设计相关制度、规定、办法时,缺乏必要的调研论证,仓促出台,随意更改,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不强,不仅让职工无所适从,而且影响制度、规定的有效执行;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繁琐、内容陈旧,很多规章制度只考虑了生产需要,却忽视了安全要求,没有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单纯为了生产而制定制度;一些基层单位,尤其是车间、班组内部不成文的“小规章”、“小制度”处于原始状态,无序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大量存在,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三、安全行为规范不健全、执行不力一些决策者在安全管理上无视客观规律,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致使一些安全法规、规章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
尤其是一些站段的逐级负责制不能完全落实到基层一线,车间、班组日常管理和职工良好行为养成的工作力度明显较弱。
由于“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侥幸心理的存在,现场作业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大量存在。
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文化素质不高,以至作风飘浮,管理松散,安全管理或者“失之于宽”,对工作标准要求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规章很全但是落实简化,要求严但是执行随意,问题很多却视而不见,出了事故想安全,不出事故忘安全;或者“失之于软”,安全管理知识更新不足,对新法规、新技术、新设备、新制度不通甚至不懂,要求职工做的自己做不到,检查指导说外行话,从严要求“底气不足”,遇到问题不敢管、不愿管,瞻前顾后避重就轻,考核讲评搞平衡;或者“失之于懒”,现场管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照搬照抄工作模式,主次不分,工作简单化,习惯于“推一推,动一动”,认为看到了问题就等于抓住了问题,想出了办法就等于干好了工作,不去深入查找问题的原因,甚至不去追踪落实与检查监督,听之任之。
四、安全生产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职场环境和一定的技术装备条件。
但一些单位对舆论环境建设不重视,认为这是“软”指标,可抓可不抓,对安全工作的舆论引导时断时续,缺乏持续性、有效性,主题不集中,导向不鲜明,不能时时、处处对职工产生促动和影响作用;有的单位职场建设不规范,重投入、轻管理,重表象、轻内涵,就职场建设抓职场建设,不能充分将安全理念和价值观有机融入职场环境建设,失去了强化职工思想认识的一个有力阵地;有的单位对技术装备投入缺乏足够重视,新技术推广力度欠缺。
设备养护不到位,安全隐患整治不及时、不彻底,设备质量存在不足。
即使能定期开展一些设备专项整治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情形,把安全整治“活动化”,存在短期行为,不能形成长效机制。
这种状况的存在可,不仅无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且很容易对职工产生错误的导向。
针对安全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注重从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环境文化建设四个层面入手,坚持用安全文化凝神聚力,用安全文化提升管理,为确保运输生产有序可控、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安全理念体系1、努力培育全员“安全第一”的共同价值观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着力探索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律,通过多种举措,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牢筑于心。
多年来,我段要切切实实按照“安全工作是考量各级干部政绩的第一指标;是体现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第一现场;是实现职工自我价值的第一平台”的定位,始终把大力培育干部职工“安全第一”共同价值观、打牢安全思想防线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不仅坚持抓好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而且通过一些细微的环节时时处处向干部职工传递这一理念,如:路局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部署安全工作的文件;每年的职代会暨工作会议,都把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每实现一个安全百日,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此不断强化全员这一观念。
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与灌输,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价值认同,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标准、强化设备质量、确保运输安全上来。
2、在管理层筑牢“从严管理,持续安全”的思想严格管理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基本要求,是铁路企业管理必须贯穿始终的一个硬道理。
没有从严管理就没有铁路运输的持续安全,就没有铁路企业的发展,更无法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要切实加强引导,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落实从严管理、实现持续安全的内动力,确保路局各项安全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着力正面引导,通过集中宣传、以会代训、举办各类管理培训班、举行现场会等方式,促进各级干部对管理思想的认同,为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奠定了思想基础,引导全员树立了“从严管理是对干部职工最大关爱”的理念,大大减少各级干部严不起来、严不到位和职工逆反抵触的现象;着力价值导向,通过完善公正透明的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坚持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的高素质职工倾斜,向安全生产上的有功人员倾斜,利用经济杠杆引领干部职工树立“确保安全就是确保切身利益”的价值取向;着力管理导向,按照“严格公正、关怀激励”的总体要求,清理修订各项岗位作业标准、规章标准,建立完善干部绩效管理机制、关键重点岗位管理机制等制度办法,使从严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靠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打造从严管理的浓厚氛围。
3、在作业层强化遵章守纪的作业理念“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个事故隐患。
”同样,对于铁路安全生产而言,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的违章现象。
这些违章一旦造成事故,其后果不言自明。
铁路运输企业发生的血淋淋的事故也一再证实:“违章就是犯罪、就是杀人、就是自杀”,铁路运输企业的每一条安全规章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确保运输生产安全必须从标准作业、杜绝违章做起。
长期以来,我段要始终把事故案例教育、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和日常班前教育作为灌输作业理念的主要手段,在全体职工中大讲违章违纪的严重危害,大讲违章违纪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大讲违章违纪给个人带来的痛苦。
二、细分安全管理层面,建立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1、以强化基础管理为目的,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是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天平和准绳。
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管理必然陷入混乱无序。
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后,路局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运输生产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组织的实际,结合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的要求,对各单位《站细》、《段细》等安全管理基本规章进行了修订完善。
同时,结合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一些基础制度进行了完善,如:以安全逐级负责、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准确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情况为重点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以有效解决运输安全问题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决策制度;以提升科技保安全水平为重点的安全技术装备修管用制度;以强化安全生产激励约束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制度;以严肃事故处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有效强化了全局的安全基础,推动了安全管理的稳步前进。
2、以强化专业管理为目的,推进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安全标准既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段要把强化安全重点攻关作为进一步深入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重点攻关,对营业线施工安全、车辆防溜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不仅让专业部门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要使技术作业标准管理、设备设施质量管理得到了全面强化。
3、以强化站段管理为目的,构建基层单位安全控制体系站段是安全运输生产的基本组成单位,强化站段的自我管理,一方面是按照逐级负责的要求建立站段、车间、班组的安全防控机制,另一方面是按照岗位负责的要求建立现场作业人员自控、他控、互控工作机制。
各基层单位要按照路局的要求完善安全交班、分析、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建立自控型班组、标准化车间建设考评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岗位达标、自控型班组、标准化车间创建活动,提高站段对现场安全的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