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第Ⅰ卷(共42分)一、选择题。

(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休憩修葺铺砌风光霁月B.勖勉酗酒牲畜长吁短叹C.汤匙舐犊谥号有恃无恐D.屹立翌日肄业自怨自艾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即使有着再美丽的脸蛋、再窈窕的身材,若胸无点墨,那也不过是花瓶,而秀外惠中的淑女大都知书达理,她可能貌不惊人,但内在智慧使她的谈吐超凡脱俗。

B.巴塞罗那在城乡接合部的广袤土地上建造许多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巨型超级市场,这些中心和市场光是停车场就有一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C.中国人是懂得享受的民族,于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诸般的闲情逸志在时时闪现,融幽默、睿智、机敏、闲适于一身,上至王公卿贵,下到贩夫走卒,生活中的艺术俯拾皆是。

D.一个披星带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炒股的辩证法阐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股票冷得结冰的时候买,在股票热得烫手的时候卖。

(牢不可破)B.诗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都是音乐美,诗歌和音乐是息息相关的。

(休戚相关)C.麻雀从不长途飞行,也无鲲鹏之志,要说能在大海上看见麻雀,那就有点信口开河了。

(信口雌黄)D.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无所回避)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历的那些暴君和独裁者,在当政之日无不把能否有效地镇压和禁锢人类思想,看作巩固其统治的头等大事。

B.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重视培养书法人才,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C.如果说辉煌的唐王朝亡于藩镇割据,繁荣的宋王朝亡于蛮族的轮番入侵,暴虐的元王朝亡于其暴虐,那么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则是由党派内讧,阉党擅权造成的。

D.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显然不是急于推出那些人有我无的金融创新产品,而是深度研究美国过度金融创新引爆金融危机的教训。

5.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运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幅山村雨景图,营造了一种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B.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连用三个比喻,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运用了夸张和拟人手法,表现了旷野、明月的环境中舟客心情的温馨和闲适。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运用“以动写静”手法,以“人语响”反衬空山的宁静安谧。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他的主要成就是悲剧,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

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滕王阁序》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D.《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分别发表1936年和1937年的《日出》和《原野》是他的重要剧作;而《北京人》是他抗战期间创作的重要剧作。

二、现代文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节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7.下列对“修养”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的修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B.真正的修养是没有任何目的的。

C.真正的修养是一种不断追求而又从不停歇的努力过程。

D.真正的修养既具有反思精神又具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8.下列对“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获得真正的教养这条路不但是艰难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

B.日积月累地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C.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并与之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个性或人格的追求是获得教养的前提。

B.获得教养必须尽可能在读世界名著上下功夫。

C.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但也不提倡一整天埋头读书。

D.只要研读世界文学,就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

10.从文中信息推断,下列不是有修养表现的一项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饱读名著,博览五经。

三、文言文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

作《苦斋记》。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植物中之中:中间。

B.味苦而微辛辛:辣。

C.山去人稍远去:距离。

D.颠沛生于不测不测:意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