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

八(下)
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2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
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是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我们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即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3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在集体生活中,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适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1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绝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2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3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
4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青少年参加社会生活的意义
1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2通过参加各类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3能培养社会责任感
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怎样积极参加社会生活?
1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2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3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1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2一方面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3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2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3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为什么要谦让(的意义)?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谦让的表现有哪些?
1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2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

3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
1自然物种在减少;
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
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环境问题
1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2危害: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4)依法保护大自然。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怎样善待大自然?
1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2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3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怎样美化自然?
1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2美化自然就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

国家保护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占有核心地位,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题的环境法律体系。

切实保障了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

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
1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2学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
3实施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科技创新见九年级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哪里?
1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另一方面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为什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表现)?
1宪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出为:
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3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治国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4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实行依法治国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执法必严(主要条件)、违法必究(保障)。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途径: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道、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批评建议权。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青少年怎样做?
学会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