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基本原则

急救基本原则


脱除衣物(3)
除非头盔影响伤者呼吸、头部受伤、伤者发生呕吐、或因头盔 阻碍急救员进行人工呼吸,应避免为伤者除下头盔。
善后工作(1)
─不要让伤者胡乱饮食。 ─ 曾经昏迷的伤者,不能让其自行回家。 ─ 小心处理伤者的财物,现场须有可靠的目击证人。 ─ 在救护人员到达前,陪伴伤者,注意其清醒程度,每隔十分钟为伤者 检查反应程度、呼吸及脉搏速率。 ─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设立一个安全、有遮蔽及方便救护人员到达的 伤者庇护站。 ─ 动员旁观者协助将轻伤者移到庇护站(及记录伤者数据),方便处理较 严重的伤者。 ─ 当救謢人员到达后,将伤者情况告诉他们并按照救护人员指示协助照 顾伤者或其小孩,或按照救护人员要求离开现场。
急救员的法律责任
环境安全
为了保障自己,伤病者和旁人的安全,首先要评估现场的危险性。有 需要时,将伤病者移离险地及封锁现场,并决定是否召唤增援。 小心留意现场环境:在怀疑有漏煤气的现场,切勿按电门铃,使用电 话,或任何电器及会发出火花的装臵。进入现场之前,必须关掉无线 电话。 避免身陷险境:在交通意外中,急救员须确保道路交通已受控制,并 关掉全汽车引擎,方可进行急救 剔除危险因素:用安全的方法将伤者与电源隔离,或载断电源后,方 可接近触电受伤的伤者。
详细检查(1)
优先处理的伤势己经处理妥当,伤者的情况稳定下来,急救员应为伤者进行 一次详细的全身检查,继续找出其它需要治疗的伤势。须有系统地由头到脚检 查一次,注意有没有出血、疼痛、肿胀或其它异常情况,及将者一边身体与另 一边身体作比较。 将伤员的衣物解开,尽量露出身体,才不会忽略身体上任何一个受伤或出血 点,但是也不可以忽略病患的隐私,因此做这一项身体评估时,需特别注意沟
如果伤者是婴儿,急救员可抱着他前往求救。 8. 遇上人事不醒而怀疑有脊椎骨折的伤者,假如呼吸道 有受阻的情况,急救员须以创伤推颚法确保气道畅通. 9. 如非必要,不应给予伤者任何饮食或药物。
10. 保存一切警方可能需要的现场证据。
血液及体液的处理
─ 急救前后,急救员必须洗手(有条件的话,应用肥皂洗刷双手,减 低受感染机会。 ─ 急救员如手上皮肤有伤口,必须用防水胶布遮盖伤口,以作保护。 ─ 接触伤口前,急救员必须戴上手套,有必要时更可穿上其它有效 的保护物品,以避免伤者的血液或体液。 ─ 施行人工呼吸时,可考虑使用各类型的保护面罩,减少口对口接 触。 ─ 当接触尖锐对象时要特别小心。
伤病员分类卡:姓名或编号、初步诊断或检
伤分类。常挂在伤病员左胸的衣服上。按照
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 布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 危重、死亡人员作出标志。
要求支援
善用旁观者: 在进行急救期间,急救员应尽量利用旁观者协助以下工作: 1. 使现场环境安全,例如帮助指挥交通。 2. 帮忙疏散其他旁观者,确保伤者的私隐受到尊重,并让伤者有足够 的清新空气。 3. 处理伤势,急救员可指挥旁人施用直接压法协助制止伤口出血。
急救运输
1.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主要靠救护车运输,保证车辆的完 好状态是急救快速的重要保证。 2. 救护车分两种类型:普通型和危重病监护型。 3. 注意:专车专用、定人定车、保持车辆处于完好状态。 普通型车:设备简单,只有供氧装置和一只急救箱(内有 血压计、肌内注射器、静脉输液器,少量药物和外伤止血 包扎器材)。 危重病监护型:普通车设备+心电监护、除颤、起搏装置、 气管插管、电动力吸引器及多种药物,有的还备有自动呼 吸器、电动力胸外心脏按压机、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和自动 血压计等。
急救员资格
急救员是曾修读过认可急救训练机构提供的理 论及实践急救课程,并参加考试而成绩合格者。 我国红十字会急救员培训点为普通市民开设的 初级急救员培训班为16学时,两天内可以完成, 学员能够从中掌握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排 除气管异物、固定搬运和火灾地震及海啸的逃生 方法等。 证书有效期2-3年,定期复试。
急救技术
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的医疗技术包括: 左心衰的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心 电监护、除颤、体外无创起搏;心搏骤停的抢救; 大咯血的抢救;开放性气胸的抢救;严重哮喘的抢救;呼吸衰竭 的抢救;呼吸骤停的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使用; 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急性脑血管病的抢救;急腹症的紧急处理; 鼻出血的抢救;眼外伤的抢救;正常分娩接生术; 各种休克的抢救;昏迷的抢救;各种中毒的抢救;溺水、触电、 中暑的抢救;精神病发作的紧急处理。癫痫发作的抢救;小儿惊厥 的抢救; 软组织伤的止血、包扎;各类骨折的固定、搬运;烧伤的抢救; 各种传染病的转运;
4. 向伤者表明自己是急救员。
5. 在照料年纪小的伤者时,急救员必须先向儿童及他的 家长或亲属解释,以增加他们对急救员的信心。 6. 如伤者不省人事,应请旁人代为致电报警,急救员应 尽快为伤者进行ABC程序。
实施急救时的注意事项(2)
7. 如果伤者没有呼吸脉搏而现场只有一位急救员,他应
先召唤救护车,再返回现场替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法。但
中医传统急救方法
在急救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所谓的“急救五招”,即切人 中、抓肩井、抓腋下、切合谷及温开水,对于休克、昏迷、 眩晕、虚弱的患者十分实用有效。 人中位于鼻下口上中央陷处,用拇指指甲重切,有直接兴 奋中枢神经之效。 肩井位于肩头与第七颈椎之中点。 腋下大筋,前为肺经,后为心经,心肺功能衰竭,重抓之。 合谷位于拇指与中指连线之后,是全身免疫系统最强功效 的穴道,强刺激下,效果甚大。 温开水疏气润喉,回阳救逆,是提升元阳之气的最简便方 法,若以姜汤代之更佳。
过去急救是“抬起就跑”的办法,现在国 际上已经基本上被“暂等并稳定伤情”的 思想所代替。
“暂等并稳定伤情”并不是把伤员搁臵不 最佳急救期:伤后 1 小时内 管,而是急救人员在紧张地为马上转送的 伤病员做应该做开放气道、心肺复苏、控 较佳急救期:伤后 12 小时内 制大出血、制动骨折、止痛等重要而有价 值的工作。 延期急救期:伤后24小时内
脱除衣物(1)
衣物的脱除: 有需要时,急救员 会为伤者脱除一些阻碍急救的物品, 如衣物及头盔等,但须尊重伤者的私 隐权及减少对伤者不必要的移动。 脱下外衣或恤衫时,先扶伤者坐起,
把外衣褪到肩部,弯曲未受伤的上肢,
先除下这边的衣袖,再将受伤的手臂 上的袖脱除。
脱除衣物(2)
脱鞋袜法:托起并固定住踝部,以减少 震动,解开鞋带,向下再向前顺脚方向脱 下鞋袜。 脱长裤法:伤员呈平卧位,解开腰带及 扣,从腰部将长裤推至髋下,保持双下肢 平直,不可随意抬高或屈曲,将长裤平拉 下脱出。如确知伤员无下肢骨折,可以屈 曲,小腿抬高,拉下长裤。 有需要时,可以利用剪刀将其衣物剪开, 但要小心不要伤及伤者。
卫生部2006年2月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规 定: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 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伤”的原则开展工作。
实施急救时的意事项(1)
1. 必须保持冷静,以增强伤者的信心。 2. 估计伤者人数,并决定处理的优先次序。 3. 从伤者的前面接近伤者。
院前急救质量指标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 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 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时间(平均急救 反应时间15min,发达国家美国9分钟)。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 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
迅速进行基本检查
1.确保现场环境安全-Danger 2.判断伤者的清醒程度-Response 3.判断伤者的气道是否畅通-Airway 4.判断伤者是否有呼吸-Breathing 5.判断伤者是否有脉搏-Circulation
初步检查将伤病者分类 根据病例,病徵,病状和反应程度来决定伤 病者的处理先后。主要检查能致命的因素:呼吸, 脉搏,大量出血,复杂骨折和人事不省等。
4. 其他工作:A. 致电120求助。B.安排传递急救用品。
C.安排运送伤者。D. 引领救护车到达现场。E.安慰伤
者。F.记录伤者数据。
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
1. 拨打120电话时,应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 简练易懂。 2. 呼救者必须说清病人的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讲 清现场地点,等车地点,以便尽快找到病人;留下自己 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便 联系。 3. 等车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建筑物等有明显 标志处。 4. 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以免影响病 人的救治。应尽量提前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 手示意接应。
判断伤势
急救员须凭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去找寻和了解伤者 的病历、病征及病状,以判断伤势。
病历:事发的經过 -可以清醒的伤病者或旁人叙述 -弄清楚伤者过往或现在患有甚么疾病, 以便能准确地处理伤势 -观察现场环境,找寻线索 -从伤者身上找寻得到的病历数据 病征:伤病者的表现 病状:伤病者感觉
一、急救的定义: 即紧急临时救治,就是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 在医师未到达治疗或未送医前,施救者按一般公认的医学 护理原则,利用现场人力、物力给予伤员之临时救护措施, 适当地处理伤病者并从速送院。 二、急救的目的: 1、生死之别——保存生命。 2、暂时或永久的伤残——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 3、迅速康复或长期住院之别——促进康复。
善后工作(2)
急救员的基本责任
急救员必须在安全的情况下肩负以下责任: 1. 迅速评估整体情况,尽早召唤适当支援,并在有需要时设 立临时庇护所。 2. 正确判断伤者的伤势或病情。 3. 立即提供适当的急救和充分的援助,并决定急救的先后次 序。 4. 尽快安排伤者接受医疗援助或劝导轻伤者稍后自行就医。 5. 在现场陪伴及安慰伤病者,直至交由医护人员护理为止。 6. 尽量收集伤病者的生命表征:体温,呼吸及脉搏,事发经 过,伤势和处理方法等资料,向接管者汇报,如有需要,应 留在现场协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