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次贷危机爆发的金融根源剖析(新)

次贷危机爆发的金融根源剖析(新)


3 监管的放松和复杂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续)




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模巨大 英格兰银行去年11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模高达415万亿美元, 衍生品市场规模已占全球GDP的8倍到10倍。 过于复杂的衍生工具的发展使得风险评估变得困 难,资产价值评估过于依赖评级机构,而评级机 构又缺乏有效的监管,从而资产价值被不断扩大, 导致高泡沫形成。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 助长了投机。当基础资产出现问题时,金融机构 多倍收缩金融资产,引起连锁反应,产生巨大的 系统风险。
主要内容:
次贷危机的相关概述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深化 分析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 课题总结
次贷危机的相关概述
什么是次贷?
次贷全称居民次级按揭贷款; 次级按揭贷款债券,是指住房按揭贷款 公司,将按揭贷款资产出售给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再将这些按揭贷款资产打包 组成新的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债 券; 属于抵押债权工具(CDO的一种。
课 题 总 结
首先,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 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 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 其次,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 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 温; 再次,让我们了解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所造 成的影响 。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二是我国将面临通 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三是加 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 最后,应对策略。在全球化背景下,当然需 要各国政府共同合作应对。
次贷危机爆发的金融根源剖析
班级:国贸0912 组员:陈金枝、贾巧平、彭诌、温盼、邵兴顺
巴菲特:“千万别给我发短信啊!”
去年9月15日华尔街顶级投 行“雷曼兄弟”破产前夜, “股神”巴菲特因不会用 手机,错过一条重要短信, 最终导致“雷曼”巨人轰 然倒塌。值此华尔街金融 危机1周年之际,美国《华 尔街日报》惊曝这一内幕。 “股神”10个月后看到短信 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 历史的华尔街顶尖投行“雷曼 兄弟”公司宣告破产。接下来 全球金融体系数天之内也陷入 了一场全面的危机。时间过去 了10个月。直到有一天,巴菲 特不经意地询问女儿苏珊,自 己手机屏幕上的一个小图标代 表了什么。结果,不谙手机基 本功能的他竟被告知,这正是 那天晚上巴菲特一直等待的来 自戴蒙德的语音邮件!今年9月 15日,巴菲特在《财富》杂志 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首次承认, 他错过了一条有关收购雷曼的 重要手机信息。巴菲特随后表 示:“千万不要通过手机来联系 我。”至于戴蒙德当初为何不 照巴菲特的吩咐使用传真则不 得而知。
3. 监管的放松和复杂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



“房利美”和“房地美”对次贷危机的推动 “两房”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撑,其发行的债券 等级仅次于国债,并通过购买其他金融机构的住 房抵押贷款的方式为住房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 目前美国1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中,有 42%经手这两家机构,其所发行的债券被各国央 行和主权基金大量持有。 “两房”坐拥美国政府支持,但却作为私人机 构运营。这种特殊体制鼓励了它们在美国住房抵 押贷款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最终对美国金融体 系和整体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相对于庞大的资 产组合而言,这两家公司的资本金规模非常有限。

危机初始爆发的诱因
利率上升
房价下跌
美国次贷及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从宏观环境上看,次贷危机源于美国的货币政策。 低利率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 胀。 美国政府对金融业监管的放松。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为追逐 短期高利润而盲目扩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过于宽松的低利率货币政策


4月17日:美林第一季净亏损达19.6亿
美元,亏损大于预期,且为连续第三季 亏损。 4月18日:花旗集团宣布,在冲减逾130 亿美元损失后,一季度净亏损51.1亿美 元,合每股损失1.02美元。 4月24日:瑞信第一季资产减值53亿瑞 郎,财务状况因此转盈为亏,净亏损达 到21.5亿瑞郎。 4月29日:德意志银行宣布五年来首次 出现净亏损。
分析危机爆发的根源
次贷占多大比例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按揭贷款 3038 4370 3046 3201 2886 次级贷款 421 539 560 625 640 占比 14% 12% 18% 20% 22%
问题所在???
房地产市场繁荣导致抵押贷款标准放松 和抵押贷款产品盲目创新; 证券化导致信用风险有房地产金融机构 向资本市场传递,同时,风险信息极不 透明; 风险定价与评估完全建立在错误的市场 预期和有缺陷的风险计量模型之上; 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引发危机

“雷曼”求生未果宣告破产 据报道,这一惊人内幕来自于“股神”巴菲特与其多年好友《财 富》杂志资深编辑卡洛· 卢米斯共同参加的一次会议。2008年9月13 日傍晚6时左右,当“股神”巴菲特准备出门参加加拿大埃德蒙顿的 一个社交活动时,他接到了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主管鲍勃· 戴 蒙德的电话。原来,戴蒙德正打算抄底收购“雷曼兄弟”,将后者 从破产边缘拉回来,但他在英国政府那里收到了困难,因此他希望 巴菲特能提供担保,以便推动交易顺利进行。急于出门的巴菲特当 时表示,这个交易计划听起来过于复杂,他很难通过一个简短电话 搞清楚,于是让戴蒙德把具体交易计划通过传真发给他。但当巴菲 特午夜时分回到酒店房间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什么也没收到。
4 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续)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 把大量实体制造业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美国本土则成 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 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一度迅速转化为Nasdaq网络 泡沫的推动力量,网络概念股被爆炒至上百甚至数百美 元的离奇价格。 2002年Nasdaq网络泡沫破灭。正式宣告美国虚拟经济 进入了危机动荡期。 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 撑。 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 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美 国金融产业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 %。
4. 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


美国经济最大特点是虚拟经济,即高度依赖虚拟 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 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股票、债券和不 动产抵押等,通过渗入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相关的分 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推动实体经济运转。 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脱离了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之草,最终催生泡沫经济。 (马克思) 1999年,颁布 “Gramm-Leach-Bliley金融服务现 代化法案”,废除1933年金融管制法“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 从而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
危机的恶化与全球化:2008年7月—9月



7月8日:美林第二季度可能进一步减记60亿美元资产; 美国花旗集团已经决定向印度HDFC银行出售20亿美 元股份。 2008年7月11日,由于陷入财务困境和投资者的高度 担忧,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 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的股价出现了“腰 斩”式暴跌——其跌幅均超过50% 。 2008年9月15日,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雷曼公司出 现巨额亏损,申请破产保护。同时,美林被美州银行 收购。AIG陷入困境。全球央行及政府再次紧急救助。
2007年6至9月:危机的扩散
2008年1月至4月:危机的深化
2008年7月-9月:危机的恶化与全球化
危机的初步暴露:2007年2月至5月


1月汇丰控股首次额外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 金额,并发出可能大幅增加拨备的警告。 2月汇丰控股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3月汇丰控股宣布业绩,并额外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 信贷的准备金额达70亿美元,合共105.73亿美元,升 幅达33.6%;消息一出,令当日股市大跌,其中恒生 指数下跌777点,跌幅4%。 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 产保护。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企业就发生了多米诺骨排效应,30 余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被迫停业,演变成了次级抵押 贷款的系统性危机。

什么是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 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 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 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 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 足危机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深化
四个阶段:
2007年1月至5月:危机的初步爆发
危机的扩散:2007年6月-9月
危机的深化:2008年1月4月
1月15日:花旗集团宣布由于次贷损失,在去年 第四季度净亏损98.3亿美元。美林证券减计98亿 美元。 1月16日:摩根大通公布2007年财报,第四季度 亏损35.88亿元,其中因次贷损失13亿美元。 1月30日:瑞士银行宣布,受高达140亿美元次 贷资产冲减拖累,去年第四季度预计出现约114 亿美元亏损。 3月16日:摩根大通宣布以2.4亿美元收购美国第 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

美国长期执行过于宽松的低利率货币政策。 2001年以来,房地产成为布什政府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 重要手段。 收入偏低、收入不固定甚至是没有收入的人成为了房地 产消费的新动力,次级贷款应运而生。 从2000年5月至2003年6月,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 最低水平--推动了房贷需求及房价上涨,而房价上涨导 致风险低估又刺激了房贷需求。 2004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成功反弹。美联储逐步调高利 率,再加上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逐步减缓--这样 就导致了抵押品价值的相对下降,从而贷款违约率增加。
美联储自2000后联邦基金利率变化
变动后利率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