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爆发的原因
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
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
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
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
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
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
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
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
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
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
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的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
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
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
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
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三点区别:第一,美国次贷危机是21世纪第一个复杂金融衍生市场的危机,而亚洲金融危机是个比较传统的银行危机,基本还是传统的零售银行——我们拿存款借贷给企业,企业过度借贷出了危机,我们银行就出了危机。
这次次贷危机是批发模式的危机,“我拿了存款给了按揭,按揭拿了以后,我批发出去,给另外人家去承担,如保险业。
但是很不幸的就是其他的银行,欧洲的有些银行也买了这种产品,就感染到整个危机出现了。
”
第二,美国次贷危机是个衍生产品的危机。
金融实际上是个实体经济的衍生品,这个衍生产品就是把不可分的产权进行了无限的可分性,它的交易成本非常低,但是它的利益也有它的高度杠杆率。
这个高度杠杆率,很低的交易成本就加上了一个不透明度的问题,把债券完成包装成复杂的衍生产品,CDO等等,批发出去之后,大家不理解它的基本实体经济出了问题,就是它的次贷出了问题之后,整个衍生市场就出现了恐惧。
第三,亚洲危机不但是监管的问题,也是政策性的问题。
亚洲面对的是不可能的三角悖论。
“你可以控制汇率,可以控制货币政策,但是资本帐目开放的话,就要选择。
”而次贷危
机也有一个不可能的三角悖论,“是价格控制呢?还是数量控制呢?还是风险控制?你不可以三个完全控制。
要完全控制价格、数量和风险的话,那就是计划经济。
怎么放,是个很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