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营养学课件6
(三)血清酶活性
2.影响血清酶活性的因素
运动引起血清酶活性变化与酶的种类、运动强度、运 动时间和训练水平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如在超长时间运
动时,血清酶升高最明显的是肌酸激酶(CK),提高幅度最 高可达5~10倍,峰值出现在运动后24~36小时,消除速度较 慢。训练水平较高者,其运动后血清酶活性提高的幅度较 低。此外,在缺氧和低压环境下训练,均能使血清酶活性 升高。
合物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这种复合物被称为脂蛋白。 有氧耐力运动可抑制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升高 ,提高脂蛋白的浓度。而脂蛋白浓度的提高有预防动脉硬 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六、酶活性
(一) 抗氧化酶活性
当人处于疾病、紧张、忧愁、吸烟、过度饮酒、不健康的 饮食习惯、紫外线照射、放射线照射、环境污染或激烈运动等
第六章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的生物学基础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生理、生化
指标,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乳酸、血糖、血 脂等血常规指标和各种酶。生理指标主要阐述了力量素质、耐力 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的锻炼方法及原理;分析了体育锻炼 对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主要机理。
第一节 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的生化指标
(二)肌肉组织的酶活性
安静状态下,酶分子的催化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 要包括酶分子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温度、环境的 酸碱度以及活化剂和抑制剂等. 长时期进行运动训练后一些酶的活性也随之发生适应性 的变化,以满足肌肉工作对能量的需求。 运动训练能提高肌肉中酶的活性,而耐力训练会使肌肉 中有氧代谢酶类的活性升高,如琥珀酸脱氢酶(AST),而速 度及速度训练则可使肌肉中无氧代谢两类酶的活性升高,如 乳酸脱氢酶(LDH)等。
状态时都会引起自由基产生过量。若此时人体内的抗氧化剂或 自由基清除剂不足,无法清除过多的自由基,就会导致人体健 康受损。 以合适的运动量和强度长期运动时,可防止体内自由基和 脂质过氧化产物的过量生成,使肌肉、肝脏和血液的抗氧化能 力增加15%~50%。长期有氧运动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 益于健康。
3.运动引起血清酶活性升高的机制
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维持着血清酶浓度的相对稳 定。运动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是血清酶升高的主要原因
之一。剧烈运动中肌纤维收缩产生的牵力能提高细胞膜的 通透性;运动时肌肉缺氧、钾离子升高、乳酸增多、血糖 含量下降和ATP水平降低等均能加速细胞内酶的新陈代谢, 促使酶分子释放入血,运动引起组织细胞局部损伤,也可 使酶逐渐增加,引起血中酶活性增高。
三、血乳酸
乳酸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在体内的增加会使肌 肉和血液酸碱度下降,造成机体疲劳,因此,如果能及时 缓冲产生的乳酸,可使肌肉快速工作时间延长。 肌组织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中,形成血乳酸,运动员 在安静时血乳酸水平和正常人基本无差异。 血乳酸能反映骨骼肌代谢情况并能合理地制定训练方 案,掌握适宜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和进行机能评定最适用 的。
第二节
体育锻炼的生理基础
人体从事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都必须首先具备相应 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 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 体功能。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表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 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若想通过科学的体育 锻炼提高自身的生理功能,就应该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 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
(三)血清酶活性
1.血清酶的来源
人血浆中有多种特异性酶,这些酶在血浆中发挥着重要 的催化功能。除此之外,血浆中还存在多种非功能性酶,它
们来源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细胞,在血液中不起催化作用, 只能反映有关脏器细胞被破坏或细胞通透性的情况。在正常 情况下,体内的各种机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血 清酶的浓度也相对稳定。由于运动而引起内环境的急剧变化
体育锻炼时乳酸在体内逐渐堆积,造成血液的“
酸”度增加,而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血液酸度增加会使大脑皮层工作能力下降,造成身体疲 劳。通过速度耐力锻炼的人,脑细胞耐受乳酸的能力明 显增加。
四、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的来源为肠道吸收、肝糖原分解或肝内糖异生生成的 葡萄糖释放入血。 血糖的去路则为周围各组织以及肝脏的摄取利用。 血糖水平保持恒定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协调的结果, 也是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各器官组织代谢协调的结果。 需要血糖的最重要的外周组织是人脑,血糖下降首先影响 大脑的正常能量供应,是中枢疲劳的重要因素。
一、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内含物,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 质。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 机体抵抗力,但大强度剧烈运动可导致血红蛋白的下降。 剧烈运动时,乳酸在体内积蓄,使血液中pH值下降, 其结果是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导致血 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即运动性 贫血。
一、力量及其锻炼方法
(一)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基础
长期适宜的体育锻炼使血糖的稳定性增加,有助于预防 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对相关的疾病有防治的作用。血 糖的稳定有利于脑的营养供应,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携氧 能力。运动可以增加体内糖储备,糖异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与糖代谢的酶活性协调性改变,故体育锻炼从多方面 对血糖及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
五、血脂
血脂主要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由于甘油 三酯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不能以单独游离的形式存 在于血浆中,必须与其他脂质如磷脂和蛋白质一起组成复
所以健身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尽量 不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同时,运动过程中应加强铁营 养和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为尿素。 血尿素氮是目前身体机能评定的重要生化指标。人体 血尿素氮的正常值为3.2~7.1毫摩尔/升。
如果运动训练强度过大且时间较长时,导致蛋白质大 量分解以供应能量,引起血尿素氮上升,这是机体不适应 该训练强度的一种表现,应该减小运动强度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