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植物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植物。
2.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列举生活中的各种植物。
3.能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有的经验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观察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2.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植物,明白植物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植物是什么;说出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对植物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教学难点】
植物分类及分类的标准
【教学准备】
将全班同学分成6人一小组;A4纸一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时间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5min) 1.用课件展示几种校
园植物的图片,向学
生介绍植物的名称。
2.设置问题:你觉得
什么是植物?除了老
师介绍的几种植物
外,你还能举出几种
植物?
3.将学生说出的植物
的特征写在黑板上,
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
准备。
1.学生在听老师介绍
的同时思考老师提出
的问题。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联系自己的生活
经验发言交流。
1.引起学生学习兴
趣,回忆生活中的各
种植物
列举生活中植物(10min)1.每个小组列出30种
植物,写在发的A4
纸上
2.小组同学开始讨
论,看哪一组先完成
3.老师在教室中巡
视,观察各小组的完
成情况
4.请学生回答小组的
谈论结果
1.6人小组开始讨论,
并做记录
2.每个小组将讨论的
结果向班级同学展示
1.用问题引起学生思
考,转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2.让学生进行成果汇
报可以引起兴趣,增
强成果感,并共享活
动成果。
植物分类(15min) 1.让同学将列出的30
种植物分成3组。
2.思考这样分类的依
据,并写下来。
3.分类完成后,老师
将各小组的结果展
示,请小组代表阐述
这样分类的理由。
1.汇报各小组的分类
结果
2.听取其他小组分类
的依据,思考与自己
小组的不同
1.引导学生思考不同
植物间的特征作为他
们分类的依据
植物再分类(10min) 1.将分好的植物再继
续往下分类。
2.各小组讨论完成,
写下分类的依据。
1.小组接着讨论,将
分好的植物继续分
类,并写下分类的依
据。
2.汇报各小组的讨论
1.引导他们对植物的
观察,培养他们探索
自然的精神
成果
小结(5min)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
要内容植物有什么特征,作用
自然界中植物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