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共16页)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 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 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 门。
社会生活
辛亥革命的局限和启示
局限: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示: 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课堂小结
革命起义: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
辛 亥 革
交流探究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 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失败了。但是, 每次起义都使清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 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 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通过材料分析,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1906年冬, 萍浏醴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虽然失败,但声望由此大振 (2)1907年夏,光复会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 瑾被捕遇难 (3)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最终失败 (4)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死难 的革命党人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 走完了 从生到 死,生 命流逝 的全部 旅程。 “昙花 一现”那 个带有 贬义的 古老词 语,在 这个夏 夜里变 成一种 正在逝 去的遥 远回声 。我们 总是渴 望长久 和永生 ,我们 恐惧死 亡和消 解;但 那也许 是对生 命的一 种误读 ——许 多时候 ,生命 的价值 并不以 时间为 计。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 为(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1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 已完整 地收拢 ,重新 闭合成 一枝橄 榄形的 花苞。 很多天 以后我 拿到了 那天晚 上留下 的摄影 照片, 它在开 花前和 开花后 的模样 ,几乎 没有什 么不同 。
7诗的首联写了暮春时节送别友人时的 情景, 其中既 有对自 然景物 的点染 描绘, 也有对 友人深 情厚谊 的直接 表达, 景中有 情,情 中有景 ,二者 是融合 在一起 的。
5只有用“直觉的知”,心无旁骛地关 注诗本 身,无 暇思索 诗句形 象之外 的东西 ,如果 还有所 觉,那 就体味 到了诗 的意境 。
6看到梅花的画像或是读到描写梅花的 诗句时 ,如果 考虑到 梅花是 一种冬 天开放 的木本 植物, 那么, 就是考 虑到了 梅花的 意义, 也就是 梅花与 其它事 物的联 系,而 不是在 关注梅 花本身 的形象 。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辛亥革命
广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孙中山早期革命以
义
及其影响下的一系列活动
狭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
义日武昌起义爆发源自三、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 专制政体灭;……
3我明白那个傍晚的阳台,昙花为什么 一次次 固执地 呼唤我 了。那 最后的 舞蹈中 ,我是 唯一一 位幸运 的伴舞 者。它 离去以 后,我 将用清 水和阳 光守候 那绿色 的舞台 ,等待 它明年 再度巡 回。
4人们对周遭所有事物,只要去“见” ,都会 产生境 界;因 而,人 们读诗 ,只要 去“见 ”,就 能得到 诗的境 界。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 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 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义、黄花岗起义 主力: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命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 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课堂检测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
A.安庆起义
二、武昌起义
1.条件 2.时间
军事 组织 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 党及团体的涌现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1911年10月10日
3.主力
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4.过程
谋划起义 计划泄露 士兵首义
三镇胜利
各省响应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武昌起义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 将领黎元洪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