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目的 (1)
2、工艺特点 (1)
3、适用范围 (1)
4、编制依据 (1)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
5.1施工准备 (1)
5.2施工工艺流程 (1)
5.3、施工方法 (2)
5.4、台背预压 (5)
6、操作要点 (6)
7、质量控制 (6)
8、安全措施 (7)
9、参考文献 (7)
涵台台背回填标准化施工工艺
1、目的
明确涵台台背回填标准化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消除不合理的施工工序及工艺,提升台背回填的工程质量,以达到消除台背沉降质量通病的目的。
2、工艺特点
本工艺回填材料采用合格天然砂砾,回填按分层对称填筑、压路机分层压实,具有便于现场实际操作、回填质量容易控制等特点。
3、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盖板涵洞涵背及桥台台背回填等。
4、编制依据
1、十天高速公路项目办下发《十天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细则》。
2、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编写的《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二分册路基工程。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本行业通行的和先进的工艺及管理办法。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准备
台背回填应满足如下条件后才能进行施工:
(1)涵洞八字墙、盖板安装、铺底及支撑梁已施工完成;
(2)涵洞回填时,砌体砂浆和混凝土强度须达到85%。
(3)盖板涵沉降缝、盖板缝和墙身侧面应均匀涂刷沥青或防水材料进行防水处理后方可回填。
防水处理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基坑若有积水应及时排出,并将基底被水浸泡过的软土清除。
5.2施工工艺流程
见下图:
图1施工工艺流程图
5.3、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
涵背: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放出台背回填过渡段范围及标高范围。
使用白灰洒出台背施工范围。
涵洞台背回填过渡段范围为:顺路线方向长度,底部距涵洞基础为H,顶部距侧墙2H(H 为基础顶面至盖板顶面高度)。
具体回填范围见下图:
图2 涵洞回填范围图
桥梁台背:桥梁台背回填时应按照设计开挖放坡,整体坡度按1:1.5控制。
如下图所示。
(L为搭板长度)
图3桥台回填范围图
(2)基坑开挖
根据回填范围进行开挖,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的方式,结构物50cm范围内使用人工进行开挖,避免机械对结构物造成破坏。
将台背回填施工范围内的杂物及地表有机土等非适用性材料清理干净。
并开挖好临时排水沟,将地表水引至施工范围外。
场地清理完后,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要求为不小于90%。
当地形坡率陡于1:5时,清除原地面植被后,用推土机或人工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能给机械作业提供充分工作面,做成2%~4%的向内倾斜坡,且开挖台阶、压实与路堤填筑应同步进行,以确保台阶稳定。
台阶开挖如下图:(台阶高度,宽度,底面宽度,满足压路机施工要求)
(换照片)
(3)回填透水性材料
在涵洞墙身上标示出压实后分层厚度控制线,台背回填分层的压实厚度控制为15cm一层。
使用油漆在涵洞墙面画出水平横线,每15cm一道,并在横线上标注出填筑层次。
分层刻度如下图所示:
(4)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采用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摊铺,不平的部位人工进行找平。
整平过程中露出的超粒径石块要及时挖除,大石块挖除后留下的坑洞,要填补至略高于整平层的表面。
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顺序由两侧向中间碾压,然后再由中间向两侧碾压,且每次要求错轮1/3轮宽。
尽量采用多遍静压至碾压密实,特殊情况或者距台背结构物较远的部位可采用微震碾压,严禁使用强震碾压。
碾压过程中出现的空洞、孔隙部位,应人工配合机械补充细料,再进行碾压。
局部死角位置使用小型冲击夯夯实。
(压路机型号吨位)
(5)试验检测
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并实行“一层一检”制,涵台背回填的压实度要求为从构造物基础顶面至涵洞顶面的压实度不小于96%。
每层施工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一同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4、台背预压简略的叙述
(1)桥梁台背预压范围
桥梁台背预压范围如下图
(2)桥梁预压材料准备
桥梁台背预压使用材料:使用路基填筑用土。
主要方法:
(1)在桥梁台背回填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在桥梁两端耳背墙内侧及桥头台背回填范围内,测量人员用石灰按桥梁预压范围撒线,测量桥梁台背预压前的顶面高程,并在距离桥台5米位置桥梁设置沉降观测桩,组合式沉降板及位移观测桩。
(2)观测点设置观测完成,用自卸车将预压材料运至桥梁预压范围内,预压材料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每层夯填压实,预压土方周边采用袋装土码砌。
(3)桥梁台背预压期不少于90天,预压完成用人工配合装载机将预压材料装车运至预压范围以外,并用人工清理干净;由测量人员测量观测点高程,并计算预压前后观测点高差,将观测点高差平均值作为桥梁台背预压沉降量。
(4)根据桥梁台背预压前后的高差进行桥梁台背回填补充填筑,使桥梁台背填筑高程达到路基设计高程。
6、操作要点
(1)台背回填必须在地基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凡地基中有软土或地下水的影响的,必须首先采取措施稳定地基。
(2)对于每处结构物台背回填,都应安排专人负责,挂牌划线施工,每处台背回填都必须进行拍照,并与检测资料一并存档。
(3)台背回填尽量在晴天进行施工,若在雨季施工中,应严防路堤积水,填筑层表面应适当加大横坡坡度,以利于排水,并注意天气预报,及时碾压成型,防止填料被雨水泡软。
(4)涵洞台背回填时两侧宜对称同时进行,若因条件所限不能同时进行时,两侧填土高差最大不得超过1m。
(5)设计在填方路段的涵洞要提前施工,涵洞两侧填土应特别注意,八字墙与墙身夹角的压实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压实,严禁出现没有压实的死角。
(天然砂砾的材料控制:含泥量、级配)
7、质量控制
1、每步工序施工完毕之后,必须经技术负责人自检、经质检工程师复检、监理工程师终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步工序施工。
2、项目部安排路基工程师对现场进行控制,并以试验工程师检测结果为施工依据。
3、项目部、施工队的质检工程师应及时听取监理工程师对本项目质量工作的意见,特别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改进意见、措施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落实。
4、在每步工序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现场工程师须向班组交底,并全程指导。
5、若在雨季施工,做好回填区域排水工作。
6、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并派专职人员现场旁站监督,确保松铺厚度和填料质量,避免因填筑厚度过厚碾压不实或过薄发生起皮现象。
(料原控制,料场进料的检验,固定料场)8、安全措施
(1)结合本路段的实际情况,涵洞基坑开挖之前,在涵洞两侧设醒目的警示标志,并用挖出的基坑废土在涵洞两侧堆两道梯形土埂。
(2)重视基坑边坡的稳定和排水,做好截水沟及排水沟,经常检查基坑边坡的稳定情况。
(3)各类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现场设有专职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道路。
(增加临边防护)
9、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编.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二分册,路基工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