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李益波(北京印刷学院社科部 北京102600)[关键词]美国;东南亚;巧实力[摘 要]“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的大背景下“重返”东南亚。
但是,由于美国的东南亚外交缺乏连贯、全面的战略安排以及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不升反降。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在确保其东南亚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基本不变前提下的,在“巧实力”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全面介入该地区的各项事务。
美国在东南亚外交上的调整必将对该地区权力格局的演变及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中图分类号]D87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09)06-0054-07O bama Ad m i n istra ti on and the U 1S 1Fore i gn Poli c i es towards Southea st A si aL i Yibo(Depart m ent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I 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 on,Beijing 102600,China )Keywords:the U 1S 1;Southeast A sia;S mart PowerAbstract:After the “9・11”attack,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t owards Southeast A sia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li m 2ited re 2engage ment,because of its narr ow f ocus on terr oris m 1The U 1S 1is rap idly l osing its influence in the South 2east A sia regi on,due t o the lack of a coherent,comp rehensive strategy and policy m istakes 1Under the p reconditi on of ensuring American strategic interests,Oba ma Ad m inistrati on adjusts its policies t owards Southeast A sia,interve 2ning in the regi onal affairs comp rehensively under the guideline of “s mart power ”phil os ophy,in order t o maintain its leadershi p in the regi on and balance China πs rise 1The adjust m ent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 m pact on the regi onal power structure and security order 1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在美国的战略棋局中地位明显下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11”事件。
“9・11”事件以后,东南亚作为美国反恐怖主义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再次引起了美国的重视。
2002年8月,美国与东盟签署《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宣言》,为美军重返东南亚奠定了基础。
然而,因忙于全球反恐战争以及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东南亚的地区影响力(特别是软实力)不升反降①。
东盟国家出于“大国平衡”的考虑,也期待美国新政府调整其东南亚政策。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东南亚成了美国实践“巧实力”理念的重要舞台,针对该地区的外交政策调整正初显轮廓,这势必对该地区的权力格局演变以及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一 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下降“9・11”事件以后,反恐与防扩散成了美国3①[收稿日期]2009-09-04[作者简介]李益波,北京印刷学院社科部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2008级博士生。
有关于“9・11”后美国与东南亚关系的代表性文章有:Mark Bees on,“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 isa: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American Hege mony ”,in K 1Jayasuriya ed 1,C risis and Change in Regional Governance ,London:Routledge;Evelyn Goh,“Meeting the China Chal 2lenge:the U 1S 1in Southeast A sia Regi onal Security Strategies ”,Policy S tudies ,16,East 2W est Center,W ashingt on 1DC,2005;D iane K 1Manzy and B rian L 1Job,“US Policy in Southeast A sia:L i m ited Re 2engage ment after Years of Benign Neglect ”,Asian Survey ,Vol 147,No 14,2007;Satu P 1L i 2maye,“US 2ASEAN Relati ons on ASEAN πs Fortieth Anniversary:A Glass Half Full ”,Conte m 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129,No 3,2007;Sheldon Si 2mon,“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 sia ”,Co m parative Connections 11,No 11,Ap ril 2009;刘阿明:《权力转移过程中的东南亚地区秩序———美国、中国与东南亚的角色》,《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6期。
安全战略的优先考虑,长期被美国“善意忽视”(Benign Neglect)[1]的东南亚也成了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2003年美国将泰国、菲律宾提升为“主要非北约盟国”(MANA,maj or non -NAT O ally),把新加坡提升为“重要战略伙伴”。
在反对恐怖主义共同利益驱使下,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一改摸棱两可的态度,与美国积极开展合作。
美军甚至把触角伸到了东南亚的大陆国家,这一时期美国与越南的安全合作也逐步升温①。
可以说,反恐为美国军事力量重返东南亚提供了一个契机,但由于美国东南亚外交缺乏连贯、全面的战略安排以及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特别是软实力)不升反降。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民众支持度下降。
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反恐理念和政策心存疑虑和警惕。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东南亚大量穆斯林认为“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实际上是全球反伊斯兰教战争”,美国的道义形象大大受损,反恐战争的正义性也受到了质疑。
2003年6月,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印尼人对美国的满意度由2002年的61%剧降为15%[2]。
此后,随着美军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的揭露,伊拉克并未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认,以及美国在巴以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的偏袒政策,更加激起东南亚地区的反美情绪,这使得各国政府在公开与美国反恐合作时不得不变得更为谨慎。
东盟国家认为,东南亚恐怖主义的根源是贫穷落后,武力反恐“治标不治本”。
第二,经济影响力下降。
在东南亚各国颇为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上,美国也没有投入应有的注意力。
有数据显示,2006—2008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分别为1608亿、2025亿、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2919%、14%。
美国—东盟贸易额分别是1685亿、1707亿和1783亿美元,已被中国超越。
中国还积极推动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相比之下,美国仅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谈判进展缓慢,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更是受缅甸问题干扰而遥遥无期②。
此外,美国把贸易问题与民主人权问题相挂钩,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立场强硬,美国的贸易政策令东盟国家颇感失望。
再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使东南亚国家受到严重影响,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09年东盟十国的G DP年增长率低于1%。
这场危机充分暴露出美国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③。
第三,不重视该地区的多边组织。
在多边机制建设方面,小布什政府与克林顿政府一样,把东盟看成一个拖沓、毫无效率的“清谈馆”,并不积极参与甚至加以冷落。
例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更愿意通过双边合作,直接与该地区的国防部长或警察机构打交道,而不是通过像东盟这样的多边组织”[3]。
在缅甸问题上,美国对东盟1997年接纳缅甸的决定一直耿耿于怀。
由于缅甸问题,美国国务卿赖斯2005年、2007年两次缺席东盟地区论坛(ARF)。
2007年是美国—东盟建立友好关系三十周年,东盟与美国只有7次官方会晤,而与中国却多达51次。
特别是当年布什总统没有参加预定在新加坡举行的美国—东盟峰会,而出席了在澳大利亚召开的APEC会议,这令东盟大失所望。
东盟由此确信:美国并没有真正重视东南亚地区和东盟的发展;美国倾向于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批评而不是倾听[4]。
东南亚学者对美国消极应对多边机制建设的态度倍感失望,“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源自该地区的自然需求,如果美国继续以狭隘的眼光看待它,就会逐步失去在该地区的影响力”[5]。
第四,解决地区问题效果不佳。
如缅甸民主问题,布什政府的单边制裁政策与东盟的“建设性接触”政策存在分歧。
美国多次向东盟施压,这使得东盟内部裂痕加剧,由此引发对美国的不满。
东南亚国家大多是主权的坚定维护者,反对大国对其内部主权事务的干涉。
有学者批评美国对缅甸问题的过分关注与批评态度影响了其对东盟的整体政策[6]。
2007年1月12日,中国、俄罗斯否决了美英两国提出的关于缅甸人权的议案,印度尼西亚投①②③2002年5月,越南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金色眼镜蛇演习”。
2003年11月19目,美海军“范德格里夫特”号护卫舰(FFG-48VANDEGR I FT)对胡志明市进行了访问,这是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军舰首次访问越南。
2004年,越南首次公开表示“原则上同意美军舰可在金兰湾停靠补给”。
2008年10月,美国与越南举行了首次政治—军事对话。
2007年2月,美国“盖里”号护卫舰(FFG-51 G ARY)对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也是32年来的首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