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共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共46张PPT)
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原因不同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
不 同
俄国是亚历山大二世为了防止人民革命,维护
点 目的不同 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的
日本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侵略而进
行的改革
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建 设有何启示?
将 军
大 名
掌握实权 效忠将军
统 治 阶 级
官员。在商品经济发 展中,武士阶层也出 现分化。下级武士生 活困窘,不少武士为 维持生计,开始从事
武 士
统治基础
商业、手工业,当医 生、作家,有的沦为
浪人。一些有文化和
政治经验的中下级武
被统治阶级
士不满幕府的统治, 希望在社会改革中求
社会矛盾加剧
得生机,成为倒幕和 维新的中坚力量。
①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 ②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③美国内战(1861——1865) ④中国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中国近代与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相同的改革: 戊戌变法(1898年)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不同点?
根本 原因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 日本明治维新1868
日本海 军舰队
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 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对外侵略扩张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 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 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 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 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 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 奖励之力。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 幕府的统治阻碍了日本的发 展(内忧外患)
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
明治天皇, 资产阶级性质
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由人;(2)农奴在获得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
“解放”时,要出钱赎 术,发展近代企业;提倡
买这块份地。
“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
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 机和社会危机,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 打败清政府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曾经弱小的日本是怎样摆脱 民族危机并发展强大起来的?日本强大起来 后对周边近邻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860第二次鸦 片战争
团抗击八国联军 侵华
日 1853年黑船事 1868年倒幕运 1889《大日本
本件
动、明治维新 帝国宪法》天
皇制度
1868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 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 日本首都迁到东京(1968年7月江户改名东京)。
维新三杰: 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三、明治维新
1、原因: (1)内忧: 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 (2)外患: 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入侵 (3)前提:
国家
时间
年平均 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6.性质:
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7.明治维新的意义(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 本主义强国之列。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时期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 中。
在日本历史上,17—19世纪中期称为江户
时代,因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的统治机构幕府设
置在江户(今东京)而得名。江户时代的统治机
构有两级——幕府(掌管国政)和藩国。将军把
领地分封给藩主,藩主效忠将军,二者形成主仆
②美国等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 国内矛盾,日本的民族危机加剧。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放弃了排斥 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幕 等府级时。期天皇 ,全国居大民权分旁为落士、农、武 受 成士 了 为工良不有、好仅知商的识尚四文和武个化教,教养还育的接,
人,担任幕僚和行政
8.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局限性): 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
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的封建残余的表现
天皇仍然保持神一样的地位; 武士道精神盛行; 政治上贵族和军部占主导地位,压 制平民。
拓展研究
俄国、日本、美国、中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
(4)方式: 自上而下
(5)作用:都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局限性: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后 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俄国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时代
相
性质
同
点
结果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资阶弱小,寄希望 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 大刀阔斧,全面 措施 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 空文”
国际 环境
自由资本主义义时 期;西方侵略中国 (有利的国际环境)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
相同点:1)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 3)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工业革命后世界产生的三大进步潮流:
结果:
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 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不久,西方国家接踵 而至,幕府统治发生 动摇。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内忧 外患
19世纪中期,
日本处于德川幕 激
导
府统治之下,推 行闭关锁国政策,化
社会矛盾 致 幕
阻碍了社会经济
府
的发展。
统
美国海军舰队
入侵,日本被 导 迫开放港口, 西方国家接踵 致
民族矛盾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
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 国的战略;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借鉴, 要引进外国先—英、法、 美、俄、日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
归类 ①英国和法国 ②美国 ③俄国和日本
方式 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民族独立战争
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
关系。
德川将军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锁国时代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 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 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 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 行有限的贸易。
影响:
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民族危机:美国入侵 1853年黑船事件
1878年,东京银座点亮了用电池供电的弧光灯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
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伊藤博文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普及率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
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 速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
启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19世纪末也进行了一场类 似的改革——戊戌变法,你能 列举出他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 的异同吗?
不同点 明治维新(19中) 戊戌变法(19末)
社会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背景 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 倒幕派实力强大 力量 掌握了政权
长州藩主的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德川幕府时期的武士
武士经 济地位下 降,对现 实不满, 产生了改 变现状的 要求。
3、面对内忧外患各阶层的反应:
(1)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2)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策略,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倒幕运动。
4、简况: 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拥立16岁睦仁天皇( 1867 年登基)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5、结果: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 君、服从、不怕死“武士道”精神
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 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生活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加
三府七十二县
强
国 家
统 一
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 君、服从、不怕死“武士道”精神
——1874年大久保利通 《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
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 ”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允许土地买卖)
1872年东京与横滨铁路通车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 艘轮船“孝明丸”从筑地 驶往横滨 。
富冈缫丝厂于明治5 年(1872年)由明治政 府为实现日本的近代 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制 纱厂。
治 加危
机
剧
而至,幕府统 治发生动摇。
如何解决?
2.倒幕运动
(1)背景:
(1)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 多手工工场破产。
(2)外国人用白银套购日本黄金,造成日本大 量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3)农民、城市贫民和中下级武士的处境不 断恶化。
(2)倒幕运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