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已改单烯烃习题答案

第三章 已改单烯烃习题答案

第三章单烯烃1. 写出戊烯的所有开链烯烃异构体的构造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E。

答案:解:CH3CH2CH2CH=CH2 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Z)-2-戊烯(E)-2-戊烯2. 命名下列化合物, 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E (1) (CH3)2C CHCH(CH3)CH2CH2CH3(2)(CH3)3CCH2CH(C2H5)CH=CH2 (3)CH3HC=C(CH3)C2H5(4)(5)(6)答案:(1)2,4-二甲基-2-庚烯(2)5,5-二甲基-3-乙基-1-己烯(3)3-甲基-2-戊烯(有两种构型)(Z)-3-甲基-2-戊烯或反3-甲基-2-戊烯(E)-3-甲基-2-戊烯或顺-3-甲基-2-戊烯(温馨提示:E,Z和顺,反的命名是没有直接的关联!Z不一定是顺,E不一定是反。

)(4)4-甲基-2-乙基-1-戊烯(5)(Z)-3,4-二甲基-3-庚烯或顺-3,4-二甲基-3-庚烯(6)(E)-3,3,4,7-四甲基-4-辛烯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键线式)。

(1)2,3-dimethyl-1-pentene (2)cis-3,5- dimethyl-2-heptene (3)(E)-4-ethyl-3-methyl-2-hexene (4)3,3,4-trichloro-1- pentene答案:(1)(2)(3)(4)ClClCl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⑴ (E)-3,4-二甲基-2-戊烯 (2) 2,3-二甲基-1-己烯⑶反-4,4-二甲基-2-戊烯 (4) (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⑸ (Z)-2,2,4,6-四甲基-5-乙基-3-庚烯答案:(1)(2)(3)C CHCH(CH 3)2H3CH(4)(5)C CCH3CHCH(CH3)2C2H5(CH3)3CHZ构型C CCH3CHCH(CH3)2C2H5HE构型(CH3)3C5、对下列错误的命名给于更正:(1)2-甲基-3-丁烯(2)2,2-甲基-4-庚烯(3)1-溴-1-氯-2-甲基-1-丁烯(4)3-乙烯基-戊烷答案:(1)3-甲基-1-丁烯(2)6,6-二甲基-3-庚烯(3)2-甲基-1-氯-1-溴-1-丁烯(4)3-乙基-1-戊烯6、完成下列反应式。

(1)CH3CH C CH3CH3(2)CL2 450(3)CH2CH CH(CH3)2(1)H2SO42(4)H Br 22(5)(CH3)2C CH2B H(6)2 CCL4(7)(8)CL H O 答案:(1)CH 3CHC CH 3CH 33CH 2CCH 3ClCH 3HCl(2)C0Cl.Cl 2Cl(3)CH 2CH CH (CH 3)2(1)H 2SO 42CH 3CH CH (CH 3)2OH(4)H Br 22Br(5)(CH 3)2CCH 2B H (CH 3)2CH CH 2BH 2(6)BrBr(7)CH CH 23n(8)CL H OCLOH7、写出下列各烯烃的臭氧化还原水解产物:答案: (1)(2)(3)8、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用什么方法能除去烯烃? 答案:解:室温下,用浓H 2SO 4洗涤,烯烃与H 2SO 4作用生成酸性硫酸酯而溶于浓H 2SO 4中,烷烃不溶而分层,继而分离之。

9、试写出反应中的(a )及(b )的构造式。

(a )+Zn (b )+ZnCl (b )+KMnO4CH 3CH 2COOH + CO 2 + H 2O答案:(a): CH 3CH 2CHCH 2Cl Cl(b): CH 3CH 2CH=CH 2 10、试举出区别烷烃和烯烃的两种化学方法: 答案:解:法一: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为烯烃, 烷烃无此反应.法二:室温下无光照,迅速使Br 2/CCl 4溶液褪色者为烯烃, 烷烃无此反应.11、化合物中甲,其分子式为C 5H 10,能吸收1分子氢,与/H 2SO 4作用生成一分子C 4酸.但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后得到2个不同的醛,试推测甲可能的构造式.这个烯烃有无顺反异构呢? 答案:解:由题意:C 5H 105H 12H 2(有一个不饱和键C=C)C 5H 3H 7COOH 4(C ) C 可能在末端C 3H 7CH CH 2C 5H 10 RCHO(1) O 32R'CHO (可能是C 3H 7CHO HCHO)∴C 5H 10C 可能的结构式为:CH 3CH 2CH 2CH=CH 2或(CH 3)2CHCH=CH 2且该烯烃没有顺反异构体。

12、某烯烃的分子式为C 10H 20, 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后得到CH 3COCH 2CH 2CH 3,推导该烯烃的构造式. 答案:解:由题意:只生成一种产物酮,说明该烯烃双键两端对称,C 10H 20为:CCCH 2CH 2CH 3CH 3H 3CH 2CH 2CH 3CCC CH 3CH 2CH 2CH 3H 3CH 2CH 2CH 3C或13、在下列位能-反应进程图中,回答(1),(2),(3),E 1,E 2, △H 1,△H 2,△H 的意义。

答案:δ(1):过渡态(Ⅰ) :(2): 过渡态(Ⅱ):Cl CH 2CH 3(3):中间体碳正离子:CH 3CH2 E 1: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 E 2,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H 1:第一步反应生成碳正离子的反应热,△H 1>0,吸热反应; △H 2:第二步反应的反应热,△H 2<0,放热反应; △H : 总反应热,△H<0,放热反应。

14、绘出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的位能-反应进程图.答案:15、试用生成碳离子的难易解释下列反应:(3)。

(2)答案:解:①从电子效应分析,3O 碳正离子有8个C-H 键参与δ-p 共轭,而2O 碳正离子只有4个C-H 键参与δ-p 共轭,碳正离子的电荷分散程度3O >2O ,所以离子的稳定性3O >2O ,因此, 3O 碳正离子比2O 碳正离子容易形成。

②从能量上分析,解离能3O >2O ,3O 碳正离子比2O 碳正离子容易形成。

综上考虑,产物以为主。

16、把下列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大小排列成序。

(1)+(2)+(3)+(4)+答案:(1)>(3)>(4)>(2)17、下列溴代烷脱HBr 后得到多少产物,那些是主要的。

(1) BrCH 2CH 2CH 2CH 3 (2) CH 3CHBrCH 2CH 3 (3) CH 3CH 2CHBrCH 2CH 3 答案:(1)一种产物,CH 2=CHCH 2CH 3(2)两种产物,CH 3CH=CHCH 3(主), CH 2=CH-CH 2CH 3(次) (3)一种产物, CH 3CH=CHCH 2CH 318、分析下列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解释?烯烃及其衍生物烯烃加溴的速率比(CH3)2C=C(CH3)2 14(CH3)2C=CH-CH3 10.4(CH3)2C=CH2 5.53CH3CH=CH2 2.03CH2=CH2 1.00CH2=CH-Br 0.04答案:解:分析数据,由上至下,烯烃加溴的速率比依次减小,可从两方面来解释:(1)不饱和碳上连有推电子基越多,π电子云变形程度(极化程度)越大,有利于亲电试剂进攻,反应速度越大,而连有拉电子基,则相反使反应速度减小(2) 不饱和碳上连有推电子基,使反应中间体溴鎓离子正电性得到分散而稳定,易形成,所以反应速度增大,如连有拉电子基团,则溴鎓离子不稳定,反应速度减小。

19、C+是属于路易斯酸,为什么?答案:解:路易斯(lewis)酸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C+是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反应时能接受电子对成中性分子,故它属于lewis酸。

20、试列表比较δ键和π键(提示:从存在、重叠旋转、电子云分布方面去考虑)。

21、用指定的原料制备下列化合物,试剂可以任选。

(要求:常用试剂)(1) 由2-溴丙烷制1-溴丙烷 (2) 由1-溴丙烷制2-溴丙烷 (3) 从丙醇制1,2-二溴丙烷 答案: (1)(注:EtOH 为乙醇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比较陌生)(2)(3)(用浓H 2SO 4温度为170 ℃,用Al 2O 3温度为350℃左右) 22.化合物A(C 6H 10),可与溴加成得到四溴乙烷,能是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退去,放出CO 2,并生成CH 3CCH 2COO H ,写出A 的构造简式。

解:A(C 6H 10)的不饱和度2102262可与溴加成得到四溴乙烷,说明分子中可能含有两个双键;A 与KMnO 4的氧化产物仅含有四个碳,并有CO 2生成,分子中含有CH 2,即A 为末端二烯烃,从氧化产物结构可推知A 的双键位置:CH 2CH 2CCH 2CCH 3HA 的构造简式:CH 2CCH 2CHCH 2CH 323.化合物A(C 7H 14),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后得到的两个产物与臭氧化还原水解后的两种产物相同,写出A 的构造简式。

解:臭氧化还原水解产物是醛或酮,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产物是酸或酮,两种氧化反应得到的相同产物只可能是酮,因此A 的构造简式为: CH 3CH 2C CCH 3CH 3CH 324.以含3个碳原子的烃合成灭鼠剂(3-氯-1,2-二丙醇)。

解:邻二醇可由稀、冷的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得到,α-氯代物由烯烃的α-H 氯化得到,反应式:CH 3CHCH 2CH 2CH CH ClCl 2CH 2CHCH 2OH OH稀、冷KMnO 425.某工厂生产杀根瘤线虫的农药BrCH 2CHBrCH 2Cl ,可选用什么原料?写出合成反应式。

解:目标产物:CH 2CHCH 2Br Br邻二溴代物可通过加溴得到,烯烃的α-H 氯代得到3-氯代物,反应式:CH 2CHCH 2Br Br CH 3CHCH 2CH 2CH CH 2Cl 2高温Br 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