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报酬抱负丝缕屡禁不止
B. 萧条萧洒保障层峦叠嶂
C.缺陷陷阱拯待迫不及待
D.履行颠覆契约锲而不舍
2.下列文段中空缺出填入的虚词最准确的一项是()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_________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钱,________说到底,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________ 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逐渐都接受了它。
而它的信用,_________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
A..或者仅仅由于则
B.甚至仅仅因为则
C.或者更由于那么
D.甚至更因为那么
3.文章写“冷”,但到了第二段却写到了高温,为什么?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高温”是为了与低温对比,说明既然有几千万摄氏度的高温,就会有几千万摄氏度的低温。
B.写“高温”是为了引出“低温”,说明“冷”不像“热”那样可以无限发展。
C.写“高温”是为了说明“高温”与“低温”的关系,人们要了解“低温”,首先要了解“高温”。
D.写“高温”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更能吸引读者。
二.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记叙文是以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_______ ﹑叙______ 写______ 状________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叙文的线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叙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每个2分,共16分)
1.然而哪一座伟大的宏丽建筑,不是建筑工人们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呢?( )
2.我在瞬间想起了我对母亲的推三阻四,整张脸像着火一样热起来.( )
3.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一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本世纪初的黑白默片.
()
4.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
5.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
6.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 )
7.汪灌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从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粮执剑以随”。
()
8.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危险的鲫鱼背。
()
四.指出下列语句从哪些方面刻画出人物的那些性格?(每题4分,共16分)1.妇人笑笑,说:“我是杨绛。
小伙子,我也跟钱先生一样,不喜欢拍照。
我们也不算什么名人,不想凑这个热闹。
”
2.他戴着一副黑框的眼镜,气质沉稳。
身上蓝色的对襟上衣已经洗得有些发白,脚上似乎一双布底鞋
3.我不知道继续等待是为了什么,只知道一旦离开,我将再也没有勇气重新敲响眼前这扇门。
五.分析下面三则条据存在的问题(每题3分,共9分)
(1)张老师:
我今天不能回校上课,请假一天,请予批准。
学生林小苹
存在问题:
(2)今借到学校财务科100元,五天后还清。
3月9日
存在问题:
(3)今领到
工作服三套,电工刀一把,电烙铁一把。
肥仔
2006年3月15日
存在问题:
六.阅读题。
1.课内阅读(7分)
一周之后,我如约来到钱家。
先生的家,简单,整洁。
水泥地面擦得很光亮,书房和过道的书架上满满摆放的都是书。
钱先生和杨绛女士仍是穿着家常的衣服,朴实干净,没有一丝矫揉造作。
当我在照相机标准镜头容许的最近距离——0.45米的地方,为他们拍摄大特写镜头时,他们没有丝毫的紧张。
当镜头凑近到钱先生跟前,我发现他竟然微微地笑了。
我不失时机地将他的笑容定格下来,同时不禁猜想,在先生的日常生活里也一定不会缺少这样会心的笑吧?
(1).名人家居,不乏可大肆张扬之景物,而作者对钱家屋内的描写只是提及光亮的水泥地面和摆放满架的书,这样的选材有什么好处?(2分)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2分)
(3)画横线的语句有什么含义?(3分)
2.课外阅读题(共14分)
黑板上赫然写着:学杂费总计97.50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地50元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
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
“妈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话。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鄂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上学的渴望。
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的成绩不是最好吗?”他一把抱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
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是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愕然无语!
1、读第1段文字,回答:
(1)文中的“盯”“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2分)
(2)“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2分)
2、回家后“他”为什么对母亲说“不想读书”这翻话?(2分)
3、第3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儿子的一句话是哪句话?(2分)
4、文中刻画了三位生动感人的形象,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3分)
5、文章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样说?(3分)
七.作文(11分)
题目:我的母亲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
(2)字数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