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和视力检查PPT
视锥细胞边缘间隔: 0.5μm
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 16(2/3)mm
m in
4m ( 1 )
16.67mm 0.00029
0.83
(三)光的感受器理论
误差分析: 锥细胞直径约为:1.0~1.5μm, 视锥细胞边缘间隔:0.5~1μm, 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16(2/3)mm 也会因人而异。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其他视力表形式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六、视力表的形式 1、印刷式 2、灯箱式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六、视力表的形式
3、投影式 4、视频式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七、近视力表
➢ 标准近视力的检查距离:40cm ➢ 分类:等价视力表、阅读视力表 ➢ 检查目的: 用于检查在近距工作时,眼内调节使用情况下的
hn:hn+1=dn:dn+1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目前公认的倍数取
10 10 1.2589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实际设计视力表时,设计距离(视标大小)都作一 定的取舍。
如:0.4的视标,计算出的设计 距离为12.5m(0.4=5/12.5)标准 对数视力表中选取的设计距离为 13m。 按设计距离13m计算,视力值应 为0.4103846。 (5/13=0.4103846)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英文字母、汉字、阿拉伯数字和动植物图案等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2. 设计原理
五倍一分原理 ⑴ 视标大小为五分视角 ⑵ 笔划宽度与间隙为一分视角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2. 设计原理
根据视角θ、物体大小h和物体与眼的距离d的 几何关系,可以有:
视角越小,视力越好
注:视力的这种表述方法为Monoyer于1857年提出,1909年第 11次国际眼科学会采用。
四、视力
计算公式: 视力=1/最小分辨角
字母表示: V=1/θmin
例:最小视角:10′、 5′、 2′、 1′ 视力: 0.1 、 0.2、 0.5 、 1.0
四、视力
➢ 分辨能力,从表面上看是 眼的事情,其实是眼和脑 的结合。
第三节 视力检查
一、检查步骤 1.远视力检查 (6)检查时,指示棒或手指,应放在视标的正下方。
(7)检查儿童的视力注视时间可以长些,5~10秒。 (在临床中,这并不是很严格的,掌握尺度不一致)
(8)视力记录VAcc:OD 0.8 OS 1.0 @ D
① 正常标准视力为1.0 如5m不能识别0.1行逐步走近,
4
第一节 视角和视力
一、视角
1、视角的概念
外界物体的两端与眼 的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称 为 视 角 ( visual angle)
6
一、视角
2、视角的大小 视角的大小既与物体的实际大小有关,又与物
体离眼的距离有关。
一、视角
视角(θ)的大小与物体的实际大小(h)成正比, 与物体离眼的距离(d)成反比。 公式: θ= h / d
➢ 有眼无脑感受不到外界事 物,有脑无眼同样也看不 到外界事物。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一、视标的设计
1 . 视标的图样 C环,也称为landolt环,由法国人landolt提出,
并经1909年国际眼科学会确定为国际通用视标。 E字 有两种,一种三横等长,另一种中间一横稍
短。
h = d×θ 这里d>> h这一条件。
每个视标均按此原理设计,则θ=1′或5′,这样 h只与d有关,一个h对应一个d。
h d 1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3.设计距离
根据五倍一分设计 原理,视力表上每 个视标所对应的距 离称为该视标的设 计距离。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若检查距离为6m(英国),则有:笔划与缝隙的宽 度: h = 6×1′= 6×2.9×10-4= 1.74mm
视标大小: h′= 5×6×1′= 5h = 8.7mm
注:⑴在Britain标准的检查距离为6m,美国为20英尺,我国、 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为5m。 ⑵单位换算关系:m-米,ft-英尺 1m = 3.2808ft,6m = 19.6848ft; 1ft = 0.3048m,20ft = 6.096m。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七、近视力表
近视力的表达 记录通常包括: 检查距离和最小印刷字体大小 印刷字体大小的表达方式:
等价Snellen表示法 M单位 点数 N标识 Jaeger表示法
第三节 视力检查
一、检查步骤
1.远视力检查 (1)检查单眼视力时:先右眼后左眼。 (2)先检查大视标,后检查小视标,每行视标要一 一指出。 (3)注视时间不要超过3(~5)秒。 (4)根据大致的标准,记录可以辨认的最小视标行 的视力值。 (5)可以根据被检者的反应速度判断被检眼看视标 的清晰程度。
例:计算视力表中1.0视标的大小。 设计视力表时,我国规定标准的检查距离为5m, 即选取的1.0视标大小所对应的设计距离为5m。
根据上面公式:h = d×θ 笔划与缝隙的宽度:
h = 5×1′=5×2.9×10-4= 1.45mm(1.5mm) 视标大小:
h′= 5×5×1′= 5h = 7.25mm(7.5mm)
视力和视力检查
学习目标
➢ 掌握:视力、视角的概念; ➢ 掌握:远、近视力检查方法;视力的记录方法;影
响视力的因素; ➢ 熟悉:视力表的设计和类型
视力的发育过程
年龄 2月 3月 4月 6月 1岁 2岁 3岁 4~5岁 6~7岁 8岁
视力 左右眼会同时追视人的动作,光感到眼前手动 可追视移动的小物体,大约为0.01~0.02 会看自己的手,大约为0.02~0.05 可以对准焦点,大约为0.06~0.08 0.1~0.2 0.3~0.4 0.5~0.6 0.6~0.8 0.7~1.0 ≥1.0
4.小孔视力检查 校正视力低于0.6
第三节 视力检查
5.儿童视力检查
➢ 小于3岁、不合作者要耐心; ➢ 应与行为相结合; ➢ 新生儿有光及瞳孔对光反应,1月龄可主动浏览目标,3
月可双眼集合注视手指; ➢ 可发现患眼; ➢ 优先注视法;
6.近视力检查
第三节 视力检查
二、注意事项
➢ 双眼分别进行,先右后左,另 眼用手掌或遮眼板遮盖,不要 压迫眼眼睛且要自然张开,不 要眯眼,不要偷看。
实际上面只是一个大致的结果,其实最小分辨角 也会因人而异。据报道,有的人可以达到0.5′,甚 至0.33′。
在相同外界条件下,最小分辨角主要与视网 膜的视细胞的大小、数目以及分布有关。
四、视力
定义:
也称为视敏(锐)度、视觉分辨力 (visual acuity),指眼睛所能分辨的外界两物点间最小 距离的能力,通常用视角来衡量。 定量:视力等于以分为单位最小视角的倒数。
视力水平测量近点距离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七、近视力表
等价视力表 定义:将临床常用的视力表
的视标缩小至40cm的设计 形式 如:等价Snellen视力表
标准近距对数视力表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七、近视力表
阅读视力表 检测:更复杂的视觉认知功 能 视标:排版印刷的字体 视标复杂度可对视力值产生 较大影响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二、视标的大小分布
1、每行视标的大小相同 2、各行视标的比例理想的条件:
⑴ 倍率恒定 ⑵ 间隔适宜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目前我国使用的国际标准视力表中,各行的视力值 和所对应的设计距离为:
视力值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5 2.0
设计 距离 m
50 25 16.6 12.5 10 8.33 7.14 6.25 5.55 5 4.16 3.33 2.5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各行视标大小倍数关系: h1:h2 = 50:25=2 h2:h3 = 25:50/3 =1.5 h3:h4 = 50/3: 12.5=1.33 h4:h5 = 1.25, h5:h6 = 1.2, h6:h7 = 1.16 h7:h8 = 1.14, h8:h9 = 1.125, h9:h10 = 1.11, h10:h11 = 1.2 h11:h12 = 1.25 。 可以看出倍数不同。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四、视力的记录方法
1、小数记录法:V = 1/θmin 2、分数记录法:V = d/D 3、五分记录法:L= 5-lgθmin 4、三者之间的关系:
V = 1/θmin = d/D L = 5+lgV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相互关系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
注:1′= 2.9×10-4rad
(三)光的感受器理论
1、外界每个物点的像点刺激 一个视细胞;
2、视网膜上受光刺激的两个 视锥细胞间,至少夹有一 个不受刺激视锥细胞,眼 才可以看出是两个点;
3、若相邻两个视锥细胞同时 受到光的刺激,则不能分 辨是两个点。
(三)光的感受器理论
视锥细胞直径:1.5μm
五、各种视力表简介
1、snellen视力表 ➢视标:英文字母或E形 ➢记录:分数 ➢检查距离:20英尺 ➢各视标的设计距离(英尺)排序: 200、100、70、50、40、30、20
第二节 视力表(Test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