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小故事

书法小故事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临、摹的方法,知道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要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书法基本功。

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故事之一《智永和尚的“退笔冢”》
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

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

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

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綉花针”,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每天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铁皮包上,被人称为“铁门限”古人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
故事之二《红叶作书,郑虔三绝》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故事之三《穷和尚成了大书法家》
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

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

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

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草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比智永、郑虔、怀素要好得多,难道不应该趁这大好时光,奋发自励吗?
故事之四《身残志坚的书法大师》
前面介绍的三位书法家,生活在离我们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

现在,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位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事迹。

这几位书法家都有相同的美德:身残志坚,老当益壮,生命不息,勤奋不巳,堪为我们年轻一代的表率。

他们的名字早已为国内外所知晓,那就是:邓散木、林散之、费新我三位老人。

三老之中,邓老已于一九六三年去逝。

费老、林老都已有八十多
岁高龄,他们每天仍挥毫作书,豪情溢于笔端。

三位老人从青年时代就热心艺术,但在他们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都遭遇很大的不幸:邓老六十三岁时,左脚因疾病截去,此后右手伤筋不能握笔,胃又切除三分之二。

他身带病残,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右手握不信住笔就练左手,
执不了刻刀就用凿子、锤子,而他这时的作品,不但不减当年,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气,把他的崇高品德融会在杰作之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老在年近七旬时,全身严重烫伤,无名指和小指残废。

书法家失去手指该是何等不幸!林老坚持用三指握笔作书,终于大成。

他那神采飞扬的行早书,是我国书苑的一朵奇葩。

费老原是江苏画院的著名画师,一九五八年,右手不幸患病残废,他痛苦万分,从此改用左手写字。

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经历十多个寒暑,费老终于以崭新的面目,异峰突起,他的佳作驰名国内外书坛。

同学们,象邓老、林老和费老,在他们生命的晚年,致病致残,却以顽强不屈的意志,锲而不舍地追求,取得显著的成就。

我们正当年少,精神充沛,身体健康,不更应该有早努力吗?当然,对于大多数同学,并不要求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应该把字写清楚、整洁,要学习历代书法前辈们的奋斗精神,用在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中,就一定可以作出成绩来!书法口诀
点中周旋运笔锋,欲右先左横无平;欲下先上坚无直,悬针垂露两分明;撇勿过弯如劲啄,一波三折捺始成;钩挑顿处忽迅出,心手相应百日功。

中学硬笔书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硬笔书法课程性质:校本课程课程:中国书法史
近年来,随着电脑在家庭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为字写不好找到了理由,殊不知书写是人们必不可缺的交流方式,书法又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

一手好字既可为阅者提供美好的享受,也展现了书者良好的文化素养。

我校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使青少年在进行汉字的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

一、课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硬笔书写的方法和特点,了解中国硬笔的发展史,学以致用,写好字,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发扬光大。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硬笔书法课程主要讲述硬笔书法的发展史,介绍历代著名书法家及基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学习的重点是硬笔楷书和硬笔行书,并进行大量的常见字的楷书和行书练习。

学习的难点是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训练。

进行创作专题讨论,分析学生在硬笔书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评价作品的优劣。

每次讲课都进行一定数量的作品欣赏,分析其风格特点、用笔特点。

个性化的签名设计训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激情。

通过硬笔书法课程学习,以及相关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姐妹艺术欣赏,能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第一讲:中国硬笔书法发展史(钩古探沉——硬笔书法的足迹)教学内容:
1、陶文(公元前六七千年),笔画简单、古拙而质朴
2、甲骨文(公元前六七千年),意象合一
3、秦汉,硬笔书法退守民间
a 秦代陶文
b 秦汉金文
c 汉代砖文 4、晋唐以降、漫漫求索
a 竹丝笔、荆笔、藤笔、竹笔、木笔 5、钢笔从欧美来到中国(清化末年) 6、现代硬笔书法
a 中日硬笔书法交流
b 现代硬笔书法的蓬勃发展第二讲硬笔书写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工具、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做到得心应手。

一、书写工具材料及其特点 1、羽毛笔(羽毛笔的制作)
2、钢笔(最普及的书写工具)(弯头)
3、铅笔
4、圆珠笔
5、粉笔
6、竹笔(竹笔的制作)
7、纸张:宣纸、书写纸、牛皮纸、报纸二、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三、进行不同工具材料的书写示范
第三讲:临贴——硬笔书法学习的基本思路教学目的: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古代碑贴,借鉴毛笔书法的用笔特点,感受运笔、结体的一些技巧,领略提、按、轻重、急缓等有益硬笔书法的东西,促进硬笔书法的学习。

教学内容:
一、读贴:认真观察整体形态、用笔特征、结字规律、揣摩范贴的风格韵致、读贴与临贴相互联系。

二、临贴: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 对临 b 背临 c 意临
在临习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先后关系,先形似后神似,先结构后笔法,先专后博。

三、出贴:融合贯通、博采众长、写出自己的风貌和个性,“临”是手段,“出”是目的。

临习《张猛龙碑》、《曹全碑》第四讲:楷书技法
教学目的: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让学生掌握楷书的基本笔划和简架结构,为行书的书写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一、楷书的基本笔法
a 八种基本笔画
b 衍生的笔画二、楷书的偏旁部首练习三、楷书的结体原则
a 重心平稳
b 比例适当
c 疏密匀称四、楷书临习及参考碑贴
a 唐代《钟绍京灵飞经》
b 东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c 唐代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d 元代赵孟《汲黯传》以上碑贴均可作为硬笔楷书学习的范本。

第五讲:行书技法
教学目的:行书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书法,书写简易,灵活多变,没有刻板的定规,且适于展示自我的个性和风貌。

教学内容:
一、行书的笔法特征
a 笔速较快
b 笔势外化、牵连飞度
c 笔画简化
d 弧圆增多二、行业的基本笔法
a 点法
b 横法
c 竖法
d 撇法
e 捺法
f 钩法
g 折法
h 挑法三、行书的结体规律
a 动静互生
b 疏密共诊
c 俯仰相伴
d 合放共存
e 迎让有度
f 参差错落四、行书临习及参考碑贴
a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b 唐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c 宋代米蒂《蜀素贴》
d 唐代褚遂良《枯树赋》第六讲:硬笔书法的创作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学好字的同时,进行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掌握楷、行书的布局与章法。

教学内容:
一、硬笔楷行书的布局与章法 a 传统布局
条式、横式、扇面式、斗方二、暑款、题名和用印的方法三、现代书法创作
打破传统布局,为书法创作注入新鲜血液。

四、个性化和签名练习与设计
a 流畅型
b 普通型
c 可爱型
d 强烈夸张型 e.中外名人签名设计欣赏
五、硬笔书法创作讲评、集体讨论、分析作品的优势课外学时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