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 PPT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 PPT

(三)、复苏药物
5、多巴胺:小剂量兴奋β—受体,增加心肌 收缩力;大剂量兴奋a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 用于自主循环恢复后的血压维持。
6、碳酸氢钠:中和循环停止后及CPR低限灌流 期间缺血组织中产生的固定酸类物质;酸中毒 可减弱肾上腺作用,引起血管扩张、心肌抑制 和毛细血管渗漏。
7、呼吸兴奋剂只有在循环复苏满意的情况下, 才有临床效果,不宜盲目用药。
大家好
10
(三)、复苏药物
3、阿托品:副交感神经拮抗作用,通过解除 迷走神经的张力而加速窦房率和改善房室传导, 在复苏中主要用于过渡刺激迷走神经所致的心 脏骤停和电机械分离。
4、利多卡因:可通过抑制心肌缺血部位的传 导性,改善正常心肌区域的传导性,使室颤阈 值提高(也有学者认为无此作用),心室不应 期的不均匀性和自律性降低,且对血流动力学 影响小。起效快,时效短(一次静脉给药时间 保持10~20分钟)
调节氧流量至8~10升/分,呼吸频率12次/分。 3、胸外按压(C):呼吸与按压比为2:30
大家好
7
气管插管
通知麻醉科医生到场,行气管插管。急诊护 士准备好喉镜和一次性气管插管包
大家好
8
(二)电除颤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院外心脏骤停 患者开始CPR,长期存活率达40%~60%;而 1分钟内电除颤心搏恢复率可达94%,4~6分 钟内除颤心搏恢复率达50%。关于电除颤的理 想能量仍无定论,一般首次能量给予200焦耳。 如室颤为细颤,除颤前应予以0.1%肾上腺素 1mg,使之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大家好
9
(三)、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通过a受体兴奋作用,使外周血 管收缩,但不引起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收缩,提 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提高心率; 还可使细颤转为粗颤波,有利于电除颤。
2、纳洛酮:系吗啡受体拮抗剂,在心跳骤停、 休克等应激情况下,常有β呐啡肽释放增加, 纳洛酮与之拮抗,迅速逆转β呐啡肽对呼吸、 循环的抑制,迅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有助于 中枢神经功能及心肌功能的恢复。
大家好
3
三、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有的出现抽搐,呼吸变得 不规则,呈叹息样,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 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病人 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 ,用手电光照射也不见瞳 孔缩小。
大家好
4
四、诊断要点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主要是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
波动。 3、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4、心电图表现约85%为心室颤动,其余为心
大家好
12
(四)、总结
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护士应争分夺秒做到: 1、监测生命体征,意识、血压、脉搏、呼吸 2、立即通知医生及相关负责人,维持秩序 3、迅速摆好病人体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4、开放气道 5、吸氧 6、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给药 7、做好抢救记录 8、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心源性猝死的急 救
综合门诊 纪洪霞
大家好
1
一、定义
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 亡。
患者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 开始的1小时内(也有规定在24小时,但以1小 时最为常用),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导致脑血流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 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大家好
2
二、原因
猝死有时发生在一般工作或生活中,有时发生 在过分劳累或精神高度紧张、兴奋时,有时也发 生在睡眠之中。
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脏病,其中尤以冠心 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 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 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 不全、心肌高度肥厚、扩大,都能引起猝死。
大家好
13
完善护理记录
大家好
14
大家好
15
完善护理记录
大家好
16
大家好
17
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大家好
18
大家好
19
大家好
20
大家好
21
谢谢!
大家好
22
Bye Bye
大家好
23
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搏。 5、瞳孔固定,皮肤发绀。
大家好
5
五、抢救要点
(一)心肺脑复苏,有条件的气管插 管。
(二)电除颤 (三)建立静脉通道,应用复苏药

大家好
6
(一)心肺脑复苏
1、开放气道(A):压额抬颌、清理呼吸道 分泌物。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人工呼吸(B):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