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说课教案设计及反思

“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说课教案设计及反思

“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说课教案设计及反思
摘要:本文介绍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课内容。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安排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教材注重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

廉颇和蔺相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高贵品质是中职生在校学习和将来从事职业生涯的动力和指南。

因此本人以作品中优秀人物作为切入点开展以收集成语诗歌散文对联等并制作成手抄报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学情分析
授课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护理班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个体差异大,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生活阅历少,审美情趣需要提高,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需要培养,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待于提高。

基于以上原因开展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人生的认识层次。

基于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德育目标:在活动中认识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以廉颇蔺相如德才兼备的人格感染学生由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难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导入法”、“情感朗读法”、“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2.1 布置任务目标导学,带着任务查找资料,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 情景导入教学法,用成语故事、有关问题引出“优秀”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3 问题点拨法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归纳总结。

总之多法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

3 学法
3.1 引导—探究学习法
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整理制作受抄报既增加了知识的积累,又解读了了本课的要求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2 合作交流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成语故事、对联、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挖掘出名人的思想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学生在课外的准备阶段,学生有三个任务。

(1)在课外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条件,找到并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找出课文节选内容之外的成语,并将有关故事整理记录下来;网上搜集有关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打印或记录下来;将搜集的资料整理筛选,制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新颖的手抄报。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补充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也为课堂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是课堂活动组织与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安排了2个学时的内容。

简单的总结为:“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等环节,说明如下。

(1)“读一读”环节。

首先是视频播放成语故事让学生猜成语并说出有关人物及思想,引出课堂活动的主题,之后老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激发思维作为课前导入及热身准备。

接着分组活动是学生在各自小组内朗读收集摘抄的描写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等。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声音洪亮、有感情)学生组内评价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情况。

自己评选出最佳朗读效果奖组内加分鼓励。

(2)“想一想”环节。

(集体活动)是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内容提出基本能概括廉颇和蔺相如高贵品质的几个问题用问题引出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处世及人格,要求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巡视表扬认真讨论的一组以鼓励。

评选出最佳讨论小组奖。

全班鼓掌鼓励小组每人3分。

(3)“说一说”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就以上问题按小组进行讨论后推荐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在这个环节教师基本能预测学生汇报的内容,学生的答案尽管内容不尽统一,但都能通过问题总结出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也不影响作者司马迁对自己笔下人物的赞扬:司马迁赞扬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智勇,由一个身份低微的舍人一跃成为赵国的重臣,在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为维护赵不受秦的勒索、侵犯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得赵国君王、百姓度过了动乱年代中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

蔺相如的这种顾全大局情系国家宽厚待人以团结为重对廉颇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精神。

也是我们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到此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更高。

这部分内容既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口语表达p在第二个小环节我和学生同时想到了在今年举办的“医模杯”全疆护理技能大赛中获
得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的我校08级英语护理班的侯玲玲同学。

她平时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因为她的突出表现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疆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已被好几家大医院看中。

并有幸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视频显示)这是我们身边最好的例子。

优秀品质及在此环节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标准(是否积极踊跃事件是否典型)评选出最佳个人奖。

(5)“评一评”环节。

(成果展示)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手抄报,在全班相互传看;交流经验。

并作评价。

(6)根据以上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简短的课堂小结。

(7)课堂活动评价和板书设计。

本次课堂活动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始终,突出了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

整个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活动成果作出评价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评价中做了口头评价和分数评价。

口头评价先是由学生代表对本次活动做总体评价,之后由教师做总结评价。

二是分数评价:按如下要求。

①学生自评(占20%):学生自己根据同学展示的手抄报,确定自己
制作的水平,并打分。

②同学互评(占30%):每位学生拿到谁的手抄报就给谁打分。

③教师评价(占50%):全体同学手抄报交上来后,教师会同班级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为全班同学作品打分,按照分数高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示。

5 教学效果与反思
5.1 本次活动完成的比较顺利,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活动中认真辅导、督促,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样的学习,它们已认识到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

文言文也是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开放、有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指导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语文,将文本阅读和人文熏陶相结合,课内文本和拓展阅读相结合,知识学习和习惯养成相结合。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趣味中学习。

5.2 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其中穿插学生自评、互评
最后教师总评。

学生在愉快和竞争中完成了一次语文课的学习,
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又重视了学生收集、运用、筛选信息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等,发挥了活动的多重功能,每项活动都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不足:本次活动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老师操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和老师的预想有出入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