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

《人生七年》观后感
看了《人生七年》,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浅谈看法。

我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偏下的家庭,自认为接触过各类阶级的人。

所谓的“贵族阶级”,实际上就是上层阶级的人,在我的朋友圈中并不多。

我有一个补课班认识的同学,家中挺有钱的,这点从他的穿衣打扮上就可以看出。

当然,我也是后来和他交流才确认了我的推测。

他有两副眼镜,都是名牌,换着戴只是取决于他眼睛舒不舒服;他每次上课身着潮牌,名贵且潮;他的兴趣爱好广泛,包括打网球;他学习刻苦,自律性强,因此他顺利从复旦附中毕业,进入了不太满意的复旦大学……
我也认识中等偏上阶级的人,他是我的表哥之一。

他们家住碧桂园,每天睁眼醒来就是三百多平米的别墅,父母都是高管,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我的这位表哥有钱且大气,懂敛财,更懂散财。

每次和他相处,都像是做了一场梦。

中等阶级的人可不少,但是中等阶级逆袭北大的可不多。

我的一位舅舅,就是这样的人。

毕业于大同中学的他,本是像你我一样普通的中产。

然而,他学习上有天赋,会学习,肯学习,终于从一众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取北大核物理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年轻有为的他,学习先进的核物理技术,和几位朋友一起创立了公司,并进入了董事会。

然而,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年仅72岁的舅舅罹患胰腺癌,离开了人世……
中等阶级的人太多,可我是个典型。

父亲早年去日本打工留学,回来后因找不到工作闲居在家;母亲学习成绩优异,毕业于交大医学院的她,是最值得我骄傲的家庭成员。

毕业后,在某三甲医院工作,生活也算小康。

每个月,我们家就是靠着父亲的存款和母亲的工资度日。

父亲不是一个传统的事业有成的男人,母亲也不是传统的家庭妇女。

我时常开玩笑说,上帝把你们生错了身体。

底层阶级的人,我也遇到过。

高中的一位同班同学兼室友,令我肃然起敬。

他们家开服装店为生,就住在服装店楼上的小阁楼里,房子是租的,洗澡要到别处。

但他永远是那么的阳光,对人幽默而真诚,把苦闷都往心里憋。

我震撼于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于他的人品。

他虽然穷,但是有骨气,家庭教养也不错,和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系处的都很好。

说实话,高中三年,我从没见过他生气的样子,每次别人欺负他,他临近爆发,会怒吼,完后把头深埋进胳膊,抬起头,又是一张笑脸。

他善跳舞,可生活总是不幸的:在一次篮球活动中,他因为抢篮板摔断了腿。

当时我很揪心,但无能为力。

我冷静而克制地打下了以上文字,只是为了说明:人生没有几个七年,酸甜苦辣,可都在里头。

人生百态,五味杂陈,相信你的朋友圈里,也会有或多或少,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级的人罢。

中国的阶级固化,不可谓不严重。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而在人情社会中,最重要的是人脉。

谁的人脉最广?往往是那些精英阶层的人们。

同时,在中国,几乎没有钱摆不平的事,因此人们的“功利心态”喧嚣至上,大行其道。

中国人对于物质需求的渴望往往超越了精神需求,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令人痛心的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甚至还在日益扩大,只怕是还没有实现小康,大部分穷人就早已在饥饿与疾病中挣扎至死。

这样的话,到2020年,想必中国的确是能实现全面小康的。

说句题外话,在看到英国的贫富差距也很大时,我内心竟有一种莫名的幸灾乐祸之感。

大概世界很小,人类很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