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


(四)急性和慢性分型
“急性”和“慢性”诊断用于区分新发和既往病例。 其中“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内有过感染史或首次发 病的新发病例;其它所有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 愈者(包括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均作为“慢性” 肝炎报告。两者主要区别为HBsAg阳性和肝功 异常持续时间长短,以及临床表现差异。
新发病例:以往从未患过乙肝、首次发现的病 例;急性肝炎指半年内有过新感染史的病例; 病程超出半年未痊愈的(包括慢性急性发作) 均作为慢性肝炎报告。
HBV DNA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 ,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
2.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 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 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 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
5.4 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5.4.1 血清HbsAg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见附录A )
5.4.2 一种影像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 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 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生死系胚胎源性肿瘤及 转移性肝癌(见附录B)
5.4.3 两种影像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 均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
(三)诊断原则
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 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
(四)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 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 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五)诊断
5.1 急性乙肝
5.1.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5.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谷丙,0-40 )和AST(谷草,0-40)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仪 器设备、试剂?
5.1.3 HBsAg阳性。 5.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5.1.5 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阳性、ELISA) 5.1.6 胆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5.1.7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6.4 乙肝和上述其他肝炎也可合并发生。
报告技术要求
报告管理原则
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其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 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其中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 细胞癌不进行传染病报告。
2、报告管理原则
乙肝属于法定乙类监测报告传染病,为国家 重大控制疾病,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制 定了专门的防治规划。
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 标志之一。
(二)术语
乙肝病毒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 量约15kD,是HBV DNA复制的标志之一。
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
5.3 乙肝肝硬化
5.3.1 血清HbsAg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 5.3.2 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或AST升高,或
血清胆红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 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 或腹水(参见附录B)。 5.3.3 腹部B型超声、CT或MRT等影像学检查有肝 硬化的典型表现(参见附录B)。 5.3.4 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 5.3.5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5.3.1和5.3.2 符合5.3.1和5.3.3 符合5.3.1和5.3.4
5.2 慢性乙肝
5.2.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 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5.2.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
5.2.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 痣和肝、脾肿大等。
5.2.4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 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有责任通过网络直 报系统在24小时内规范报告发现的乙肝病 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报告的乙肝 病例信息及时进行审核、查重和分析利用。
无网络直报的机构应及时同辖区乡镇卫生院 /疾控中心联系。
3、报告管理要求
(一)流行病学史和既往病史
乙肝流行病学史较为复杂,多数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 没有进行详细询问,或者询问时病人不愿意、不能进行 确切回答,医务人员接诊中应仔细询问,特别是近六个 月的流行病学史和既往乙肝诊疗史。
(八)检验室检测结果阳性:医疗机构要建 立检验室和门诊、住院部交流反馈机制,及 时传递乙肝血清学、肝功生化和肝组织病例 检查结果,使诊治大夫能及时获得乙肝诊断 实验室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医疗机构 应保存好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备开展病例诊 断准确性核查。
五、意见建议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乙肝疫情 报告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报告程序,完善 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的职责,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加强疫情 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防止漏报、重报,着 力提高报告质量。
同时符合5.2.1、5.2.4和 5.2.6
同时符合5.2.1、5.2.5和 5.2.6
同时符合5.2.1、5.2.4和 5.2.6
同时符合5.2.2、5.2.5和 5.2.6
特点
疑似病例 急性: 临床症状和体征,HbsAg阳性,
慢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学检测结果,
HbsAg超过6个月);
5.1.8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 5.1.9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
同时符合5.1.1和5.1.3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4
同时符合5.1.2和5.1.3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5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6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7
•时间
和AST均在正常范围。 6.2.3 血清Hbs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
性,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 6.2. 4 肝脏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和炎症
轻微。
疑似病例:符合6.2.1、6.2.2和6.2.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2.4。
6.3 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非 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 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其他病因所致 肝炎。
5.4.4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5.4.5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5.4.1和5.4.2

符合5.4.1和5.4.3

符合5.4.1和5.4.4
(六)鉴别诊断
6.1 慢性HBV携带者
6.1.1 血清HbsAg阳性史6个月以上。 6.1.2 1年内连续随访3次或以上,血清ALT和AST均
在正常范围,且无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掌、蜘蛛痣、脾 大等。 6.1.3 HbsAg阳性,血清HBV DNA可检出。 6.1.4 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疑似病例:符合6.1.1、6.1.2和6.1.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1.4
(六)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6.2.1 血清HbsAg阳性6个月以上。 6.2.2 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
HBc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 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 HbcIgG阳性,但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 性或既往感染。
(二)诊断标准-术语3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医院门诊或住院术前等常规检测HBsAg阳性,如果没有 进一步临床检查或肝功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也不需 进行报告,但应注明为“术前检查”。
所有诊断阳性病例,应指引到相关医疗机构、诊室进一 步诊断。
原因是没有临床证据支持。
(七)重复就诊病例报告
依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要求,对 乙肝病例只在首次确诊时登记报告一次。
(二)严格依据诊断标准
所有被诊断报告的乙肝(急性、慢性)病例的基本条件 是HBsAg检测阳性,同时具备显性临床表现(症状、体 征)或肝功能检测(阳性)生化异常条件之一。如需进 一步判断为疑似或确诊,需结合调查和详细的实验室或 病例检测。
实验室确诊:实验室确诊病例必须有乙肝病毒标记物、 乙肝病毒DNA检测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三)报告级别
目前全省存在仅HBsAg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例被作为实验室 诊断病例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掌握本地/ 本院是否具备开展HBsAg检测、抗HBc-IgM 、HBV-DNA、肝组织病理学、肝功能生化( 血清ALT、AST和胆红素)的检测能力,依据标 准,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不能报告相应病例; 疾控机构和防保医生在审核时发现不符问题, 应及时核查、订正。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 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
(二)术语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 双链DNA组织,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健全疫情报 告管理组织,健全院内门诊、检验室和住院 部传染病报告流程和交流机制,安排专业人 员承担传染病网络直报、知识培训和自查奖 惩,认真落实乙肝疫情报告管理要求。医疗 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应 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准确掌握乙肝诊断报告 标准和院内疫情报告流程,认真组织开展自 查,完整规范填报和审核卡片,减少漏报和 逻辑错误卡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