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松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
旧教材在学习口诀的编排上以 2 的乘法口诀为开端,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是以本课即“ 5 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来学习的,这样的安排使教材更加的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自觉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更便于学生运用方法的迁移来学习其他口诀,因为 5 的乘法口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学习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指及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口诀。
情境分析:教材主要包括“数松果” 、“填一填”、“算一算”、“想一想”、“练一练”五大块,根据教材内容我主要设计了“情境导入” 、“探究性学习”、“游戏”、“应用”四大部分。
书中创设了“数松果”的情境,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
把 5 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活动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松果的数量与数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体会 5 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索 5 个一堆的松果的数量与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得出 5 的乘法口诀。
情境设计:新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非常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强调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一、创境激趣 :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去森林里采松果,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不知道有多少个?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聪明最能干,你们能帮助它们数一数吗?用幻灯片出示图片,教师提问:“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图上小松鼠是怎么样数的?”(图上小松鼠正 5 个一堆 5 个一堆地数)前测调研结果:1、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背出 5 的乘法口诀,但在书写上有错误,主要体现在数字汉字的书写。
2、当学生遇到难记的口诀时,为了记住它是机械记忆,没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窍门。
3、虽然会背口诀,并不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对乘法口诀的意义也不了解。
知识前后联系: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过了100 以内的加减法;乘法的意义;乘法各部分关系。
之后学习的分一分与除法; 6 至 9 的乘法口诀。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无论是教师的积极引导,还是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呈现,在教学中我都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 5 的乘法口诀》的知识,并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
目标的确定: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合 5 的乘法口的含,会用 5 的乘法口行算和解决的。
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体运用口算的便性。
4、使学生在找口律的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根据本的教学目和教学重点、点,从儿童的趣和生活出,我合理地充了新的信息源,具体我是的;“ 情景激趣——借助基探究口——熟口灵活用——全适当延伸”等四个来教学。
的四个来教学,充分体了数学知来源于生活,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数学教学理念。
二、借助基,探究学:(一)的提出与解决:提出::同学,看着主,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呢?: 同学看可真全面,能看到么多的数学信息,我来共同研究一下“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个。
1、数一数,填一填:学生一起数一数, 5、10、15、20⋯⋯,一共有 45 个松果。
:大家数的真好,那会不会填个表格呢?出示表格:一堆有几个? 2 堆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3 堆呢?学生回答自己的方法。
(生: 5+5=10 生: 2 个 5 是 10,3 个5 比 2 个 5 多 1 个 5,直接 10+5=15)察表格,你了什么?(生1:每多一堆,就多 5 个。
生 2:2、4、6、8 堆的是整十, 10、20、30、40 个。
1、3、5、7、9 堆的是 5、15、25、35、45 个)2、算一算,一。
教:才我知道了 1 个 5 是 5,2 个 5 是 5+5,3 个 5 是5+5+ 5,前面我学可以把相同加数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用乘法解决些会更方便。
下面我整理一下。
1、提:第 1 堆松果有几个?表示什么?一共是几个?怎列乘法算式?“ 1”指的是什么?“ 5”指的是什么?个“ 5”指的是什么?2 堆松果呢?两堆松果是几个几?一共是几个松果,怎列乘法算式呢?2、3 堆、 4 堆、 5 堆⋯⋯、9 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3、根据算式,一每个算式的各是哪部分。
4、察乘法算式,你了什么?5、你能住些算式和得数?有有好法住些算式和得数?(小)(一抛学生,大胆地放手学生自由适于自己知基的方法行解决,而且将一安排小活,每个学生不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能取人的好方法。
将教材的有效整合,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学方式的空,而且更能适用于各个学次的学生。
)6、:“可以根据乘法的意来,有的学生用乘法口,你是怎么知道的?”7、:我的祖先想了个好法,能又又快地算乘法,出了乘法口,今天我就一起来探究“ 5 的乘法口”(板)展示成果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及探索 5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特别要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对乘法口诀意义的理解,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体会每句口诀的意义和用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为乘法口诀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探究口诀的编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可以根据相乘的两个数和它们的积编出乘法口诀,就不用每次一个一个加了。
1、看第一个乘法算式,读一读,表示什么?( 1 个 5 是 5)谁来编一下这个乘法算式的口诀呢?(一五是五,一五得五,一五积五)2、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比较顺口呢?为什么?3、一和五在乘法算式里是什么?得是什么意思?得“五”在乘法算式里是什么?这句口诀有什么用?4、看第二个乘法算式,读一读,表示什么?谁来编一下这个算式的口诀呢?5、比较“二五得十”“二五一十”这两句口诀,哪个更顺口一些?更好听一些?6、“二五一十”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有什么用?7、编前两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8、师生小结:两个乘数编在前面,积编在后半句;积不满十,就加上一个“得”字,积满十,“得”字省去。
9、看第三个算式,用你们自己总结的方法,你试着来编一编?10、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编剩余乘法算式的口诀。
写完后再读一读,并看看口诀的写法对不对。
11、成果展示:请一名学生到前面 AV展台展示自己的口诀,读一读他编的口诀,并请他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些口诀表示什么意义?五、学习汇报:怎样记住 5 的乘法口诀?1、找一找口诀有什么规律,再议一议怎样才能记住 5 的乘法口诀。
2、小组汇报交流:( 1)由上一句口诀推出下一句口诀( 2)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不是五就是十。
( 3)一个乘数是 5,另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多 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 5。
巩固练习(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5)一只手 5 个手指头, 1 个 5,一五得五。
(6)口诀接龙游戏六、实践应用:师: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 5 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 学生思考后互相提问。
七、课堂总结: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用到 5 的乘法口诀。
下课后,你可以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
八、板书设计(略)评价: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及分值优( 31 分— 40 良( 21 分—合格( 11 分待合格( 10分)30 分)—20 分)分)问题解决能够提出优质的数能够提出数学提出数学问提出的问题没学问题,寻找数学问题,有一定题,需要在教有针对性,需问题解答的策略,的解题方法,师的指引下顺要在教师的引快速实施解决问题需要点拨后找利能完成解决导下能基本完的方案。
出解题的策问题。
成问题解决。
略。
参与讨论参与讨论是主发言能参与到讨论能参与到讨论参与到讨论人,讨论交流起到中,并能听取中,能倾听别中,倾听别的导引的作用,积极别人的见解,人发言,有自同学发言,但参与整个过程,并思维活跃,见己的意见。
无自己的意见解清晰。
解到位。
见。
成果展示能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熟练掌握方法,理解意义,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资源运用能正确使用学具,能独立使用资源,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
能学习掌握新对新知掌握的对新知掌握的知,有一定的一般,需在教含糊不清,在方法,能解决师指导下解决教师的指导下简单的实际问简单的实际问还达不到基本题。
题。
要求。
正确使用学有学具,使用有学具,使用具,能在资源时需在教师的不得当,资源的运用中形成引导下,协同也不会利用,自己解决问题资源的利用达学习新知需要的方法。
到学习的解决的障碍大。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