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上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坍圮.(pǐ) 翌.日(yì) 蝉蜕.(tuì) 襁.褓(qiáng)B.熨.帖(yùn) 荫.凉(yìn) 猝.然(cù) 抠.出(kōu)C.汤匙.(chí) 钥.匙(yào) 虔.诚(qián)褪色.(shǎi)D.颤.栗(zhàn)瞥.见(piē) 门楣.(méi) 颤.动(ch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 )A.孩稚如醉如痴端祥辉皇壮观B.轮廓变换莫测虔敬全神灌注C.奥秘凄风苦雨憧憬历经沧桑D.漫游莫名其妙蒙胧金璧辉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陈水扁之流通过“公投立宪”的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这是行不通的。
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③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现疯牛病,但有关部门已加强了措施。
A.妄图激发防范B.企图激励防C.企图激发防治 D.妄图激励防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日本右翼所担心的是被孤立,而不在乎被我们批判”,如果我们在斗争中扩大了批判范围,那对右翼势力来说则是“正中下怀”。
B.他在敦煌学研究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C.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黄仁宇的《孔孟》一文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B、古人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熟读《愚溪诗序》这篇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溪水题名为“愚溪”。
C、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一篇《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D.舞剧《霸王别姬》以项羽、刘邦、虞姬为主线,以《十面埋伏》、《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等家喻户晓的故事作背景,重新谱写了一曲爱情之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B.大约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C.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学生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D.几年前,我乔迁新居,一时兴来,在客厅里置了一个水族箱,养水草、“孔雀”等小鱼玩。
二、阅读。
(32分)(一)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死后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审察8.下列语句中对加粗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
C.其孰能讥之乎其:第三人称代词,可泽为“那些人”。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其:代词,指代古书,可译为“那些书”。
9.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0.作者在游历中领悟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人生哲理,请就这条人生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_______11.翻译: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4分)__________________(二)假币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
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终于熬到了下课,辰盯住围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女同学中的老教授,好歹等女娃们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地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
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呢?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
他已没有更多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
同学们个个是贵族公子,只他一个穷孩子,假币的事抖落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辰决定次日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
辰拿定主意次日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必经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
”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
”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陪小心,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
辰想。
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
毕竟老教授损失了那么多钱,并且直接怪他学费交得迟!想到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
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
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
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学习期满,辰交了大运,脱掉农田鞋,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这当然要得力于《人民文学》。
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
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令许多杂志派编辑上门来泡他的议价稿,辰从此再不愁没钱。
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
他为老教授准备了1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老教授高兴地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恩,这就好。
”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
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3张该死的假币……”他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
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
”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
“老师,那你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
“假话,兴你假币不兴我假话?”“为什么?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
”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来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12.本文线索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线索是怎样穿连故事情节的?答:(3分)13.文中的辰交了3张假币,老教授说了一句假话。
你怎样理解这两种做法?答:(3分)14.文末,辰跪在地上还要向老师学几年,他要向老师学习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答:(4分)1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3分)A.本文贯穿一个“假”字,但“假”中蕴含真情。
辰与老教授的思想情感就在这“假”中体现出来,可谓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B.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老教授的精神品质,写出他独特的育人之道。
C.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层层铺垫,暗示了老教授收到假币的可能,交代了老教授隐瞒事实的情形,层层剥笋,最后揭示主题。
D.本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刻画辰的形象,反映了我国贫困学生求学难的现状,并以辰事业上的成功为这类学生指出前行的方向。
E.小说表达了对老教授崇高品质的赞颂,而结尾辰的一句“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令人感动,也发人深思。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①两首诗表达作者对柳树不同的思想感情,请分别在5字内加以概括。
贺诗,曾诗。
(2分)②读这两首诗,你分别联想到了哪两类人物形象?请借助诗中具体词语分别说明。
答:。
(4分)三、默写。
(8分)17. ,故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18.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19.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四、语文实践。
(8分)20.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得超过15个(4分)[《人民日报》记者肖东文] 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地区的事情,同时是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西部开发只能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道路,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将发展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西部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发展是核心,但绝不能将经济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持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