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1 权力与权利
1 2 3 4 5 6
2.1.4权利 2.1.4.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保障个人自由不受干扰的权利 争取社会进步和幸福的权利 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 言论自由和了解情况的权利 参加选举的权利 为集体要求而自由结社的权利
2.1 权力与权利
2.1.4权利 2.1.4.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1.4权利 2.1.4.1公民身份问题
2.1 权力与权利
2.1.4权利 2.1.4.1公民身份问题
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的对比
1在公民资格的目的上。与自由主义公民资格追求个人在私人领域中的自 由不同, 共和主义公民资格追求的是个人在共和国中的自由。 2在表现形式上。自由主义的公民资格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 赋予公 民资格法律地位和法理色彩。共和主义公民资格则强调则表现出明显的 道德色彩。 3在公民的角色活动方面。自由主义公民资格倡导一种消极公民的角色; 共和主义公民资格则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看做是理想公民的表现。 4 在理想公民的培养方面。共和主义公民资格把教育、宗教、军事手段 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 强调通过严格的教育措施、宗教教化和军事训练 来形成公民的美德。
2.2 法治与民主
2.2.3民主
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只能是一个近似值意义上的概念,即民主政治是
一个近似值。 民主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大致说来,民主是公民表达利益、分配权力和分享福
利的过程,以民主为工具而企图最大化实现平等权 法治:防止“民主的衰败”
功利性权力和强制性权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也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硬兼施”
操纵性权力能导致合法化;同样,合法化也有利于 运用操纵性权力。合法化领袖更容易被信任,很多公 民并不怀疑官方对有关政治与军事事件的解释。
2.1 权力与权利
2.1.4权利 2.1.4.1公民身份问题
1公民权利
公民 身份
主要义务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2 法治与民主
2.2.1法律与制度
法律(law) 在西方人那里,法律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生活中 规范性的限制性的法律,二是一般规律,相当于中国 人所说的“道” 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 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法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两种 宪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制度变迁 在社会主义国家或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中,法律不 但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还应该包括执政党的党章和 有关规则
政治学导论(第四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 主编
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政治权利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政治权力是如何实施的? 3.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以及操纵性权力 4.如何理解权力、权威和合法性的关系? 5.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6.如何理解民主的含义与本质?
重点 问题
2.1 权力与权利
2.1.4权利 2.1.4.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主要义务一: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安全 现代国家多为共和国,共和国乃为民众之国,每个公 民都有热爱自己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义务服兵役。
在我国,公民还需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因为 我国尚未完全统一,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 统一和民族团结都是国家生存和稳定的根本。
关于法治的第二种理解:法治概念是正义的另一种表述
2.2 法治与民主
2.2.2法治
最一般意义上的法治 在最一般意义上,法治是指有限政府,即受到法律约束和 中长期战略(2016-2020年战略目标) 限制的政府。 同时,也应该看到,法治也首先是约束民众的工具,民众 的行为受到法律的规制和驯化, 自由的含义有很多,但作为民主基础的自由“是做法律所 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言论自由的种类有很多,但作为民主的基础,言论自由主 要表现为提出建议的自由和提出不同意见的自由 维护言论自由是有条件的,这就是法律的限制
社会为公民提供什么样的渠道以使他们享受权利和履
行义务?根据政治系统理论,一个国家的运转首先要有 公民的“支持”。
另一方面,公民会主动地通过一些渠道参与政治生活,
通常的渠道是参加投票,加入政党、利益集团或其他 团体。
系健全时,制度本身不会主动地侵犯公民的权利;另 一方面,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制度会提供有力 的保护。
2.2 法治与民主
2.2.1法律与制度
制度 制度可以被理解为社会中个人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则, 而这一套行为规则又可以理解为制度安排。 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就是 历史上长期演化而成的一些约束行为的习俗与规则。 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 政治制度的剧变意味着国家的政治转型。 我们把制度安排归类为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经济 组织之间的交易方式、政府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和作为 非正规制度的意识形态。 制度安排又可以说是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1
权力与 权威的 转化
条件之一:合法律性
条件之二:合法性中的合利 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 政绩的有效性。
2 3
条件之三:合法性中的合道 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 者身上体现。
2.1 权力与权利
2.1.3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四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统治者为了更经济地、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效果,会 利用合法性权力、影响力及功利性权力和操纵性权力。
2.1 权力与权利
2.1.4权利 2.1.4.1公民身份问题 当代,无论什么样的公民身份理论都有两个基本前提:
第一,必须在民主政治下才有所谓的“公民”
(“citizens”),君主制和独裁制下没有独立的公民概 念。
第二,必须存在最低限度的开放社会。同时,公民权
利的兴起和保障也依赖于国家,国家不但不能吞噬社 会,而且在关键时刻国家要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保证 人。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
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2.1 权力与权利
2.1.2权力的类型
1 2 强制性权力 功利性权力
3
4 5
操纵性权力
人格型权力 合法性权力
2.1 权力与权利
2.1.3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合法性(legitimacy)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 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自由、财产、司法等个人自由所必 需的基础性权利,对应机构为法院。
2政治权利
3社会权力
公民作为政治权力实体的成员或选 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对 应机构为国会和地方议会。 公民享有的经济福利、社会安全及 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 权利等一系列权利,对应教育和社 会公共服务体系
2.1 权力与权利
7.如何理解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2.1 权力与权利
2.1.1政治权力的概念
1
权力
强制力
2 3
作用
结果
2.1 权力与权利
2.1.1政治权力的概念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
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1 2 3 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
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2.2 法治与民主
2.2.1法律与制度
1
制度 有效
制度应具有一般性
2
制度应具有确定性:可认识 (显明的),可对外来环境 提供可靠指南。
3
制度应当具有开放性,以便 允许行为者通过创新行动对 新环境作出反应。
2.2 法治与民主
2.2.2法治
关于法治的第一种理解:法律至高无上
英国宪法学家戴西根据英国经验系统地论证了法治原则。 首先,它意味着正常的法律保障有至高无上或压倒一切的 地位,与专制权力的影响相对立,并且排斥专制的存在、特 权的存在,乃至政府之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其次,它意味着法律面前的平等,或者说意味着所有阶级 平等地服从由普通法庭实施的国家普通法 最后,它可以被当做表达一个事实的公式,即宪法是普通 法的结果。
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 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合法性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 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运行。 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
2.1 权力与权利
2.1.3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权威: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权威与权力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被认为是正当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