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政治学、研究方法及研究领域一、政治相关知识简介(一)词源不少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πολις,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
古希腊的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里”,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
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
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
《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
“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二)定义由于人们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需要政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再加上不同历史观的影响,所以在解释政治概念时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对什么是政治的各种各样回答,形成了众多的关于政治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这些论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和为政治下定义的指导思想。
西方的政治学家为政治下过许多定义,例如:①认为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
②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③认为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
④认为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⑤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
②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全部政策和策略。
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
④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二、政治学相关知识简介德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
他认为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所以为了研究人和城邦的“至善”,他第一次将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分离开来,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认为:“政治学的功用即在于首先建立一个城邦,同时又在于管理好所建立的城邦。
所以那个时期的政治学研究对象是城邦。
而随着政治的发展,现代政治学成为了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建设起了指导作用,对中国政治学说与国家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西方政治学说中国化的一次尝试。
三、政治学研究的几种常见的方法(一)历史研究法。
就是从政治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加以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测预政治学的发展趋势。
政治学对历史的研究侧重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问题的方法来开辟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空间,它重视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力求严格用因果性去解释政治现象宏观上解释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自然等因素,微观上把握领袖人物的生活轨迹,揭示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制度研究法。
“制度”一词含有习惯、规则、公共机构等意思。
它是有组织的人类关系的形式和体系。
也有的学者把制度看作是一种结构化的要求,这种结构化的要求在把社会系统作为整体进行观察时获得社会的认可。
政治学的制度研究法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探求制度结构类型成长的规律。
对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传统政治学的制度研究法主要是静态分析,把政治科学看成一种法律规范的科学,研究国家制度的构成、国家法制等制度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对政府正式机构和与此相关的法律或宪法文件的研究。
讨论诸如国家主权、联邦制和宪政体制等基本概念。
从动态上分析,须研究制度的功能变化、政治制度在社会制度体系中的关系、制度模式的相互冲突和协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行为关系机制。
这些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建设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制度转型期间,制度的转型与过渡、制度的创新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协调的发展。
(三)比较研究法。
比较方法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通俗地说,这种方法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
比较可以在纵向上进行,坦可以在横向上进行。
纵向的比较是从历史角度比较政治现象,即比较过去、现在和未来政治现象横向比较是比较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政治现象,如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比较方法一直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当代政治科学中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比较政治”实际上就是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产物。
(四)功能研究法。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而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
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解释特定政治现象、反复发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这些行为发生于其内的政治系统。
结构在政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政治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国家问题,而国家建设即是一个结构问题。
国家结构包括政府的宪政结构、行政结构、司法结构和非政府的政党结构、利益团体结构、公民的政治文化结构等。
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任何结构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功能。
政治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利益表达、利益整合、政治沟通、法规制定、法规执行等。
政治结构—功能方法是一种相当有用的研究方法,它有助于人们理解各种政治现象之间及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致力研究各种政治组织、政治机构和政治设施之间的关系,把复杂的政治设施分解成各种各司其职的政治结构,为对政治现象进一步作实质性分析创造条件。
它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新概念,如正结构、负结构、正功能、负功能等等。
四、政治学研究的主要理论领域政治学学科体系是建立在其理论基础仁的,我们要具体运用政治学方法论来学习和分析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从整体系统上把握其学科体系。
从学科逻辑和现实来看基本政治领域有以下四种。
(一)国家理论。
国家理论是政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政治学主要困绕国家问题而展开分析论证。
从历史角度分析把握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含义以及国家职能的演变。
国家从其产生过程看,就本质地不同于氏族制度,它既是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阶级意志,又通过社会管理体现其阶级职能。
国家职能由国家本质决定,它又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管理职能。
从制度分析,要全面分析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家制度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以及两大类型制度剥削阶级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
运用比较方法可以分析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产生的基础、运行机制、阶级本质、实现目的上存在的本质区别通过比较,可以吸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某些合理形式,以刊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
(二)政府理论。
只有弄清国家概念,才可能对政府机构和政府组织有一个正确认识。
国家概念和政府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家是对全社会起作用的意志,国家的法律就是决定生活的法则,可以说国家就是民众遵从某种生活方式的社会,在这祥一个社会内制定和实施这些规则的组织就是政有。
政有行使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全方位的百理,从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向上看,政府的社会作用和职责日益重要,政府研究受到重视。
从历史角度分析,要把握政府产生与更替、政府结构形式的演变、政府职能变化的一般规律。
主要包括政府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法律条件政府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政府组成原则的产生与演变,三权分立与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区别,政府职能的历史沿革以及当代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要从结构一功能的角度把握政府结构的构成,政府结构的主要兰型分析政府功能的主要内容,政府结构一功能的协调及政治功能、行政功能与司法功能之间关系的平衡与牵制等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改革思潮趋向,追求政府管理的高效化、民主化、法制重视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高效廉洁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三)政党理论。
政党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基本政治制度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研究政党理论,有助于探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政党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发展。
从历史角度上分析,政党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范畴,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
要把握政党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和它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作用。
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分析,政党制度的结构类型可划分为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体制内结构与体制外结构,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制度形态结构等。
由于各国政党制度形成条件不同,因而构成结构的要素和表现形态不同,政党制度在其政治制度中的功能作用也不尽相同。
从功能上分析政党,可以全面认识政党制度在政治机制运营中的功能。
在西方政治制度中,政党具有多重功效是集团的代理人,也是政府政治功能与行政功能的协调者,还是选举制度的操纵者。
运用比较方法可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类型政党制度在政治前提,党的关系、运营机制、结构—功能的不同点。
从比较中了解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和它在当代社会政治中的作用。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的稳定都是与一个国家政党制度密不可分的。
(四)政治决策理论。
政治决策是从政治活动的动态过程来揭示政治制度运行规律的。
决策在当代是一系列有关制订、实施和评估有约束力的规则的活动。
决策活动、决策科学当今已成为社会科学非常重视的热门课题。
从政治学角度研究决策理论是政治科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现实要求。
政治决策理论研究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决策科学为政治决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政治决策理论一般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展开谁决策?作什么决策?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决策?怎样进行决策伪什么进行决策?决策的影响是什么?根据这些问题,政治决策理论建立其分析框架,这样的分析框架又叫分析的变项系列,它们主要包括决策参与者、决策体制、决策程序、决策类型和决策后果。
政治决策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政治决策看作是政治分析的起点,把决策过程看作政治决策分析的核心因素,只有了解政治决策过程,才能把握政治的实质过程。
一个科学的政治决策的形成包括从决策体制、决策制定的结构、影响决策的执行因素到决策执行后评估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