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研究方法
党内民主的指标:党内民主程度、党内民主有效性 在党内民主程度方面,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要求党内有着民主意识的优良传统、党员最能够 广泛的参加民主生活,凝聚党内力量,动员党员参与民主生活,取得人民认同,获得人民授予 的政治权力。 在党内民主有效性当面,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要求党内有着规范的民主方式,使目的正确和 程序有效有机统一,使党内民主活动有序展开,为获得政治权力提供保障。 3、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上有效统治的必要基础,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一种
二.意义论证:
1、理论意义: (1)加深执政党对党内民主及政治合法性的理解。 (2)阐明党内民主和政治合法性之间的联系。 2、现实意义: (1)通过了解不同执政党的党内民主行为方式及党内民主程度等,探求中国共产风作为长期执
政党的民主思想内涵、建设方向和政治责任等; (2)通过阐明不同的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其的影响,可以探究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的特点、价
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研究设计
姓名:王海龙 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号:220130930131
执政党党内民主对其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一.研究问题:
1、题目:执政党党内民主对其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2、核心问题:不同的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其政治合法性有何影响?执政党的党内民主意识和党 内民主参与度如何影响着党内民主的程度?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目的和方式途径又如何影响党内 民主的有效性?
八.文章的结构
第一章 导言 1、提出问题。
2、文献回顾。 3、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 1、对党内民主、政治合法性、执政党等核心概念的阐释。 2、提出假设,阐明因果关系。 3、提出研究方法。 4、案例的选择。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政治合法性的保持。 1,“两个先锋队”的提出有效的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程度。 2,“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有效的党内民主方式。 3,有效、高度的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石。 4,小结。 第四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共产党政治合法性的动摇。 1,“民主化”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党内民主方式。 2,“自由化”思潮空前提高党内民主程度。 3,失效的党内民主与高度的党内民主之间的矛盾冲突。 4,小结。 第五章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自民党政治合法性的削弱。 1,“角福战争”为代表的党内派伐斗争严重降低了党内民主程度。 2,“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执政党有效的党内民主。 3,有效的党内民主和低程度的党内民主之间的制约关系。 4,小结。 第六章 希特勒时期德国纳粹党政治合法性的消失。 1,“个人独裁”、“领袖崇拜”致使纳粹党内民主程度近乎归零。 2,“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造成了无效的党内民主。 3,无效的党内民主和低度的党内民主之间的合力关系。 4,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十. 参考文献
1、刘青.党内民主与政治文明 [J].理论学刊.2004 年(3) 2、王浦泃.政治学基础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62 -165 3、金熙德.“角福战争”的内涵、谱系及其新态势 [J].日本学刊 2008-07 4、肖汉森.纳粹党纲领试析 [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6-30 5、贾小明.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研究 [D].中共中央党校.2003-05-01 6、郑海祥.论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丧失执政合法性的问题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12-15 7、赵静.论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建设 [J].理论学刊.2004-11-20 8、陈佳欢. 政治学方法论研究设计:大学生政治参与对其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目的和党内民主方式四个方面。这里,将进一步选取几个恰当的案例,具体考查不同的执政党 党内民主参与度、党内民主意识、党内民主目的和党内民主方式等自变量变化,与党内民主程 度和党内民主有效性等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继而考察党内民主程度和党内民主有效性等自变量 民主与其政治合法性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不同的执政党党内民主对其政治合法性的影 响。 (二) 第二步:案例的选取
(3)党内民主目的。描述:正当和失当。所谓正当,指执政党行为的合理性,其行为、要
求、愿望等符合法律的规范和人民合理政治权利要求。所谓失当,即与正当相对。
(4)党内民主方式。描述:规范和失范。所谓规范,指执政党组织及党员按照既定民主行
为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使民主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所谓失范,即与
四.研究假设
(一)几个检视的视角 1、检视党内民主的视角:党内民主程度。描述:高\低。党内民主有效性。描述:有效\无
效 (1)党内民主意识。描述:强和弱。所谓强,指执政党组织及党员在民主活动中对民主行 为觉察的清醒和反应灵敏。所谓弱,即与强相对。 (2)党内民主参与度。描述:高和低。所谓高,指执政党组织及党员通过一定的方式广泛 的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党内民主活动。所谓低,即与高相对。
怀疑,产生认同危机,政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会受到削弱,该政权就会因缺乏统治的合法性而 难以巩固和持久,甚至可能走向毁灭。而要想保持统治的稳定,就必须使执政党的政权体系获得 其所统治下的人民自觉并自愿的拥护。因此,可以说,政治合法性关乎执政党的命运,增强和发展 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是摆在各国执政党建设面前的最根本的问题。
党内民主参与度
低 政治合法性弱 政治合法性弱
弱Leabharlann 高党内民主程度高低
党内民主程度低
表 3,假设(二) 党内民主目的
党内民主方式
规范
正当 党内民主有效
失范
党内民主无效
党内民主程度低 党内民主程度低
失当 党内民主无效 党内民主无效
※: 1、 执政党强烈的党内民主意识和广泛党内民主参与形成了高程度的党内民主。 2、 执政党正当的党内民主目的和规范的党内民主方式构成了有效的党内民主。 3、 执政党高程度的党内民主和有效的党内民主有助于加强其政治合法性。
(2)党内民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何要选择党内民主的视角来研究政治合法性? a,理论意义:一个政党的政治合法性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即政党合法性资源的 增减是经常变化的。即使政党初始的权力合法性来源都不相同,但是从政党作为民主政治的工具 的意义上来说,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是政党执政持续合法性的动力源,或者说民主政治是政党 获取权力合法性的主要方式,也是政党权力合法性的评判标准,党内民主又是民主政治的首要前 提。 b,实际意义:党内民主能够有效地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并使这种合法性真正成为执政党 治理国家和整合社会的重要基础。党内民主通过塑造党内成员的合法性认同系统,并通过党员的 认同、支持和忠诚,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执政职能,这种认同支持和忠诚构成了有 效执政的重要资源。 (3)党内民主是怎么样影响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的? 党内民主程度和党内民主有效性是影响政治合法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强烈的党内民主意识和 高度的党内民主参与度能够增加党员对执政党的认同,有利于党执政地位的巩固。规范的党内 民主方式和正当的党内民主目的使执政党党内民主有效性大大增加,是民主政治中“程序正当 原则”在党内民主中的重要体现。 2、小结: 根据以上对文献的回顾可知,影响执政党党内民主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不同的执政党党内民 主又对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此,我们需将不同的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和政治 合法性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探求执政党党内民主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①变量:ⅰ自变量:党内民主意识、党内民主参与度
ⅱ因变量:党内民主程度
②取值:ⅰ自变量取值:强\弱 、 高\低
ⅱ因变量取值:高\低
(2)执政党党内民主方式和党内民主目的影响执政党的党内民主有效性。
①变量:ⅰ自变量:党内民主方式、党内民主目的
ⅱ因变量:党内民主有效性
②取值:ⅰ自变量取值:规范\失范、正当\失当
值和存在的问题; (3)通过对本研究的探析,可以对执政党政治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提出力所能及的有益建议。
三.问题论证(文献综述)
1、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其政治合法性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 解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指的是什么? 政治合法性是指民众对执政党执政权力的承认、自愿服从和支持,它关系到执政党执政效能 的高低、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和对各种风险考验的承受能力,关系到国家能否保持长治久安。必须 看到,政治合法性不是凝固不变、一劳永逸的,它与执政党的政策和策略、执政绩效、党的作风 等密切相关。正如杰克曼所言:“政治体制的合法性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自律机制可以简单地创 造、处理并听任自己独立运作的东西。相反,合法性是一个需要掌权者自觉地、持续地加以关注 和审视的东西。”任何政党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都必须寻求自己执政的合法性,也即要在这个 政党所在的国家和社会之间寻求其执政的相对合法空间和基本资源。如果执政党的合法性受到
九.结论
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主要发现包括:
1, 执政党政治合法性强弱对党内民主有效性和党内民主程度两个变量都比较敏感。 2, 当不同的执政党党内民主同时有效时,政治合法性强弱对党内民主程度变量非常敏感。 3, 当不同的执政党同时具有高党内民主程度时,政治合法性强弱对党内民主有效性变量非常
敏感。
规范相对。
2、检视党内民主对政治合法性影响的视角:
(1)强:对政治合法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广大人民对执政党产生充分的认同感,认
为执政党能够代表自己或本阶层的基本政治利益,支持执政党持久掌握国家政治权力。
(2)弱:与“强”相对
(二)提出假设
1、核心假设:执政党党内民主程度和党内民主有效性影响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
※:此假设建立在执政党党内民主(除民主程度、民主有效性)其他标准都一致的情况下。
(1)变量:①自变量:党内民主程度、党内民主有效性 ②因变量: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
(2)取值:①自变量取值:高程度\低程度、有效\无效 ②因变量取值:强\弱
2、解释假设:
(1)执政党党内民主意识和党内民主参与度影响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