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
1.定义:诗歌中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客观事物
2.常见意象:往往有某种约定俗成的意义【象征性、比喻性、描述性】
例:明月——思乡怀人杨柳——离别梧桐、清秋——感伤、悲秋流水——时间流逝菊花——隐逸、高洁杜鹃——思归
在把握常意象含义的共性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具体诗句去分析(共性+个性)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乡念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年老迟暮
3.意象叠加
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妙处。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分析:赏析“写法上的妙处”要针对这一首、这一句的具体特点。

首联正是用了“意象叠加”的方式,将“细草”“微风”“岸”“危樯”“夜”“独舟”六个意象并列连缀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表意完整的“意象群”。

答案:我们借助想象,脑海中出现一幅图景。

孤独如舟,这正是诗人杜甫晚年漂泊无依、凄清孤苦的人生写照。

“意象叠加”凸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孤独清冷的意境。

二、意境
1.定义: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一般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2.
3.例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赏析本诗首联营造的意境。

分析:先从发现意象入手,江边繁茂的林木,绚烂的落日与周遭的云霞,构成了一幅春日傍晚的画面。

这幅画面从天到地,视野开阔:红的红,绿的绿,色彩鲜明:构成开阔明丽之境。

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会感到身心舒畅,不自觉地引发愉悦感,与下面诗句中的“渺然”“自得”一致,从而领悟这正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意境的营造所要抒发的情感。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2012年高考上海卷)
①答案示例: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发现意象,还原画面)色彩艳丽,(展开想象,描摹感受)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理解意图,领悟情感),领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小结:赏析意境的思考路径
②发现意象,还原画面
③展开想象,描摹感受
④理解意图,领悟情感
赏析表现手法
1.注意的几对关系:
(1)动与静
(2)虚与实:虚实结合是古诗文的常见技法。

虚与实,常指虚景:想象或联想而出的景物,心中之景
常见的虚景如梦境、想象、回忆等
实景:眼前之景
(3)曲与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