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民居实习报告

江南民居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学院:课程: 中外建筑史班级:学号:姓名: 、****: ***实习时间2015年6月10号实习地点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2015年6月02日实习报告——明清江南民居调研一,概述江南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浙水乡注重前街后河,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江南民居是漫长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在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形成的。

甘熙宅第又名“甘熙故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甘家大院”。

甘熙宅第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约二百年历史,占地面积近万平米,是目前我过大中城市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图片是甘熙故居的总平面图,总体布局一目了然,个个房屋组合成小院子,类似于四合院房屋一样,相互连通。

二,建筑格局江南民居的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

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

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甘熙故居的总体房屋布置上也大致如此,以中轴线向四周发射,院子的中心或者边上有自己的山水花园,以主人游玩休息为主。

1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

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

后面几间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些。

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

我国江南民居广泛采用封闭式的四合院的建筑形式。

这种布局既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又从住宅的私密空间到开放空间之间增加了一个过渡的室外封闭空间。

四合院形式也是有缺点的,比如,朝南朝东方向的房间就比较理想,更适合人们居住,在里面生活的感受也会好很多。

但是朝北和朝西方向的房间的居住感受就差强人意了。

四合院形式的房屋院落创造了一种特有的院落形式。

甘熙故居的房间形式也是建造了一座座北朝南的二层堂楼作为它的主体建筑。

采用这种方式能扩大最佳朝向的房间面积,更好的提高土地面积的利用率。

堂楼或者正厅是整个建筑的主体,一般也是一座北朝南的一层连廊。

由于院子的面积不大,通常称之为天井。

堂楼下面的正门又高又大又厚实。

通常作为重要活动的用途,一般都是不从这个大门进出,所以在纵向设置一条贯通前后所有院落带屋顶的窄长走廊,称之为备弄。

它串联若干个庭院。

通过各关键处门的安设,夏天开启以通风纳凉,冬天关闭以保暖防寒。

备弄还是消防通道,以备有情况发生的时候来及时脱险求生。

由于封建社会有男尊女卑,主仆分明,主人贵宾走正厅,备弄就是专供2妇女,仆人的出入之道。

从上面谈到的和图片上所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甘熙故居对空间布局的处理十分灵活和巧妙,不墨守陈规,也不刻意地去求一种气派,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自然条件出发,既满足了人们居住的功能需求,也通过理性的构思和巧妙的安排,综合的满足了住房人所需要的个方面的需求。

甘熙故居中有大大小小的的庭院,大多数庭院的规则严谨,进深较浅,结合建筑物的围廊,挑檐,使得整个住宅内部的交通面积减小,节省了建筑用地。

庭院除了有采光的作用外,还具有屋面雨水的作用,庭院四周房屋多为单面坡屋顶。

庭院内置假山,花石,气氛宁静,清新。

在甘熙故居里面融入了建筑,花木,山水为一体,民居内园林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常常带有水池。

而且围绕水池有假山,方亭,连廊,设置小巧而别致的的野趣,楼台掩映,曲折幽深。

园林中植物配景精细,寒风中挺立的几株刚竹,傲然开放的腊梅,亭亭玉立的荷花,使得整个院落充满了生机。

赏着古典园林、听着小桥流水,让心在此处得到片刻的宁静。

在这车水马龙繁华喧嚣的都市中。

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宁逸、古朴、清幽、闲适的好去处,梦里的江南水乡便是不错的选择。

对生活在繁华都市里的人而言,对离家多年,在北方辛勤工作的南方人而言,日日紧张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无休止的忙碌着,面对着身边嘈杂的声响、浑浊的空气,人们更是渴望的这种清净的生活。

幽深的环境,宁静的半晚,独自坐在亭中或是与家人一起在庭院中乘凉闲谈,都是我们所梦想追求的生活。

3甘熙故居的建筑外部简洁大方,主要运用了灰白青三种主要色调。

住宅外围的墙壁高大、粗犷,因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房。

另外,南方的民居经常房与房相连,中间的风火墙隔断,是为了防火的考虑,庭院的面积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一宅中采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和深。

江南潮湿的气候使建筑的通风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一米的间隙,用来拔风采光,而且往往效果颇好。

江南民居,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及至小花园、戏台等。

一般大的住宅可有两到三条平行的轴线。

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在门窗上雕刻装饰极为繁多,但是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等。

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江南的匠人心灵手巧,利用多变的地形,使流水在房屋之间畅漾。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

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

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槅扇、屏门等自由分隔。

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

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甘熙故居里面的木作的所有部位的油漆都只采用单一的颜色,大多都是栗色和棕色等颜色。

几百年后的今天,经过长期的风吹露晒和雨淋,墙面上原有的白粉早已斑斑驳驳的脱落。

从而出现了冷暖相交的复色。

尽管没有了白色的明朗,单纯,却因此给人产生了一种4厚重的历史感。

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

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

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

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

随时间推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

方整的外形,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

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甚至叠山造泉,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

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

五、江南民居风格在现代装饰中的运用所谓江南民居风格大概就是能给人“江南”印象的设计吧,然而如何将“江南印象”反映在设计中呢?最能勾起江南情怀的,恐怕就是江南独有的三月绿、江南房屋特有的白与灰、江南蓝白相间的碎花、烟雨深处移动的油纸伞以及清脆的瓷器的声了。

江南风格装修最大的特点还得属其的优雅,精致。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甘熙故居里面的精工细作的室内装修与摆设,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外部造型都是比较讲究的,对室内装潢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雕刻精美的木桌,木椅。

木床。

板壁上悬挂的匾额,5屏门上充满儒雅气息的对联,墙上的字画,条案上摆放的花瓶,镜子和盆栽花卉等。

都体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以及江南人对家具,室内摆设及装修的讲究。

如今,江南民居元素在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在装饰风格里,融于中式风格之中形成江南风格,而这种风格让人们感受到了独特的江南风情。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甘熙故居从古到今有三大贡献。

首先,这九十九间半大规模的清代私人住宅,具有很高的古典建筑艺术价值。

第二,津逮楼藏有大量珍贵古籍,甘贡三于解放后悉数连同《白下琐言》,《建康实录》仿宋木刻版数百块无偿捐赠南京图书馆,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则是为弘扬京昆艺术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甘贡三自幼爱好戏曲,对道教音乐有深刻研究,对民乐精于笙、箫、笛、三弦、琵琶等的演奏,并精研昆曲,1935年曾于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寄子》、《扫松》等数折。

1957年曾应江苏广播电台邀请录制笛子曲牌十首。

正是这位老艺术家培养了第二代的京昆人才,并惠及其第三代,继续京昆事业。

希望今后的我们能一直保护好甘熙故居,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精巧的江南民居,能让如此美丽的建筑一直陪伴的我们走下去。

三:结论江南民居是漫长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在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形成的。

相信她在以后的路上依旧能散发光彩,不断前行。

江南民居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建筑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充盈着东方建筑审美的特质。

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