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测试题(含答案)1.如图所示,两根刚性轻杆上端由自由旋转轴A 连接,轻杆下端固定一根自然伸长的匀质轻弹簧,围成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ABC ,将此装置竖直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轴A 处施加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 的作用力,弹簧被拉伸一定长度,若此时弹簧弹力大小恰为2F,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一质量为m 的铁球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铁球与斜面的接触点为A ,推力F 的作用线通过球心O ,如图所示,假设斜面、墙壁均光滑.若水平推力缓慢增大,则在此过程中( )A.墙对铁球的作用力大小始终等于推力FB.墙对铁球的作用力大小始终大于推力FC.斜面对铁球的作用力缓慢增大D.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cos mgθ3.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
若只改变F 的方向而不改变F 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F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A.60︒B.45︒C.30︒D.15︒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 相连接,连接物体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
则( )A.物体B 受到斜面体C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斜面体C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斜面体C 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将细绳剪断,若B 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水平面对斜面体C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5.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1F 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2F 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A.1F 不变,2F 变大B.1F 不变,2F 变小C.1F 变大,2F 变大D.1F 变小,2F 变小6.有两根完全相同的轻绳,分别按如图甲、乙的方式固定在A B 、和D E 、两点.将一挂有质量为m 的重物的光滑轻质动滑轮挂于轻绳上,当滑轮静止后,设图甲、乙中绳子的张力大小分别为1T 、2T .现将图甲中绳子的B 端缓慢向下移动至C 点,图乙中绳子的E 端缓慢向右移动至F 点,在两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T 、2T 都变大B .1T 变大,2T 变小C .1T 、2T 都不变D .1T 不变,2T 变大7.如图所示,木板A 的质量为m ,滑块B 的质量为M ,木板A 用绳拴住,绳与斜面平行.B 沿倾角为θ的斜面在A 下面匀速下滑,若2M m =,A B 、间以及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该动摩擦因数μ为( )A.tan θB.2tan θC.1tan 3θD.1tan 2θ 8.质量为m 的物体用轻绳AB 悬挂于天花板上。
用水平向左的力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 ,如图所示。
用T 表示绳OA 段拉力的大小,在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B.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小C.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大D.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9.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 把A B 、两个物体挤压在竖直的墙上,A 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物体对B物体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下B.F增大时,A和墙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C.若B的重力大于A的重力,则B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墙对A的摩擦力D.不论A B、的重力哪个大,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墙对A的摩擦力10.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
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
平衡时,a和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
不计所有摩擦。
小物块的质量为( )m C.m D.2mA.211.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
为保持以往船行习惯,在航道处建造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钢索的数量可减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B.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C.索塔两侧钢索对称且拉力大小相同时,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D.为了使索塔受到钢索的合力竖直向下,索塔两侧的钢索必须对称分布12.如图所示,斜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 b、,两物体间用一根细线连接,在细线的中点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F,使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F如何改变,a b、两物体均受四个力作用B.a b、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不同C.a b、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D.当逐渐增大拉力F时,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增大13.根据《日经新闻》的报道,日本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之前使“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上路并且投入运营。
高度详细的3D地图技术能够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大量可靠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汽车内部的机器学习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执行不同的指令。
如下图所示为一段公路拐弯处的3D地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弯道是水平的,则“无人驾驶”汽车在拐弯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B.如果弯道是水平的,则“无人驾驶”汽车在拐弯时收到的指令应让车速小一点,防止汽车作离心运动而发生侧翻C.如果弯道是倾斜的,3D地图上应标出内(东)高外(西)低D.如果弯道是倾斜的,3D地图上应标出外(西)高内(东)低14.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不变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15.如图所示,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
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若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16.明朝谢肇淛《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
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
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垂直三角形底边的力F,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F,则( )NA.若θ一定,F越小时F越大NB.若θ一定,F越大时F越大NC.若F一定,θ越大时F越大ND.若F一定,θ越小时F越大N17.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
(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
(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x 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
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______,图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N。
(2)下列的实验要求中不必要是__________。
A.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B.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C.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于90D.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图中的F 是力1F 和2F 合力的理论值B .图中的'F 是力1F 和2F 合力的理论值C .F 是力1F 和2F 合力的实际测量值D .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19.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及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拉动橡皮条,将结点拉到O 点,如图甲所示。
(1)此时要记录下弹簧测力计a b 、的示数1F 、2F ,________________以及O 点的位置; (2)图乙中'F 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F 与'F 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使弹簧测力计b 从水平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至竖直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 点位置和弹簧测力计a 的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弹簧测力计a b 、的读数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a 增大,b 减小 B .a 减小,b 增大C .a 减小,b 先增大后减小D .a 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20.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 轴,纵轴为y 轴,最小刻度表示1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Q 固定在y 轴上的B 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 位于y 轴上的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 端沿y 轴从A 点拉至坐标原点O ,此时拉力F 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 的大小为__________N 。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 端回到A 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 端拉至O 点。
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1 4.2N F =和2 5.6N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