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马尔可夫概型分析
0
p(k ) ij
1;
p(k ) ij
1。
j 1
因而有
p(2)
[
p(2) ij
]mm
p(2) 11
p(2) 21
p(2) 12
p(2) 22
p(2) m1
p(2) m2
p(2) 1m
p(2) 2m
p(2) mm
m
p p (1) (1) 1k k1
p p (1) (1) 22 22
p p (1) (1) 23 32
j 1
0.4 0.5 0.4 0.4 0.2 0.6 0.36
16
9.4遍历定理与极限分布 马尔可夫链遍历性的直观意义是:不论从哪个初始状 态Ei出发,当转移步数k充分大后,它到达状态Ej的概率 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pj。
2
1949年,维斯捷列马斯在研究复式沉积层形成问题时, 首先应用了马尔可夫链。1984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7 届国际地质会议上,维斯短列乌斯、阿柑特伯格 (F.P.Agterbers)等数学地质学家发表了莫斯科宣言,其 基本思想是;随机型模型应作为数学地质模型的基础,并 且肯定了马尔可夫过程(特别是马尔可夫链)在地质学中应 占有特殊的地位。
1251454524543541343423545454231454 545
9
解: 首先由上面的状态序列统计出转移频数矩阵[nij] 如下
1 2 3 4 5 列和ni·
1 2
0 0
1 0
1 2
2 1
0 1
n1 4 n2 4
3 4
1 1
0 2
0 2
2 0
2 8
n3 5 n4 13
{xt ,t 0,1, 2, }
马尔可夫链适用于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时间序列。 但是,在研究地质过程时,有时能直接确定过程在时间 上的先后顺序,有时则只能间接地以空间上的上下、前 后、左右关系宋代替;也就是说,在地质过程研究中, 有时可以挨到确定的时间序列,有时只能间接地用距离 来代替时间参数:但是,只要空间序列有类似于马尔可 夫性质的关系存在,则仍然可以应用马尔可夫链对这种 序列进行研究。在此,我们将既适用于时间序列又适用 于空间序列的马尔可夫概率模型统称为“马尔可夫概 型”。
目前,常用马尔可夫概型分析研究沉积旋回,进行 地层对比,查明火山岩系的喷出顺序和侵入杂岩体中 各个侵入体形成的先后顺序,划分矿床的成矿期和成 矿阶段、揭示各个成矿阶段的空间分布等。
到目前为止,研究随机型地质过程所涉及的数学 方法也仅限于马尔可夫概型分析。
3
9.2马尔可夫概型
随机过程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依赖于参数t 的一族随机变量,记为
p(k)
[
p(k ij
)
]mm
p(k) 11
p(k) 21
p(k) 12
p(k) 22
p(k) m1
p(k) m2
p(k) 1m
p(k) 2m
p(k) mm
称为K阶转移概率矩阵,其中
13
p(k ) ij
Ei后的第k步是E
的次数
j
Ei出现的次数
m
且有性质
6
若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 化,则称其为非齐次或非乎稳马尔可夫过程,转移概率不 随时间而变的马尔可夫过程就称为齐次或平稳马尔可夫过 程。目前在地质研究中,主要是应用平稳马尔可夫过程。
7
9.3马儿可夫链的转移概率
设马尔可夫链中可列个发生状态转移的时刻为t1, t2,…tn,…,在已知时刻t=tn时随机过程xi所处状态为i 的条件下,把经过一步转移,即在时刻t=tn+1(tn+1>tn)转 移到状态j上的概率记为pij,
由条件分布律的性质,知转
p (1)
p (1) 11
p (1) 21
p (1) m1
p (1) 11
p (1) 22
p (1) m2
p(1) 1m
p (1) 2m
p(1) mm
移概率有如下性质:
0
p(1) ij
1
m
p(1) ij
1
也就是说,无论初始状态如何,经过若干步转移以后, 系统将处于平衡状态,因而当k充分大时,可用pj作为pij(k) 的近似值。
遍历性可以解决当k很大时高阶转移概率的计算问 题。pj称为马尔可夫链的极限概率。
遍历性需要确定的中心问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转移
概率的极限才是存在的;极限概率是否构成一个概率分布;
F (xn;tn / xn1;tn1)
则称x(t)为马尔可夫过程,条件分布函数
F(xn;tn / xn1;tn1) P{x(tn ) xn / x(tn1) xn1} (tn tn1)
是马尔可夫过程的概率模型,上式为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
概率。
马尔可夫过程又称为“无后效随机过程”。所谓无后
p
0.74 0.74
0.26 0.26
20
如果从公式P(k)=(P(1))k出发,计算其高阶转移概率
p (1) 25
0
0
0.25 0.25 0.5 0
0
0.5
0.25
0.25
p (1)
p (1) 31
p (1) 41
p (1) 32
p (1) 42
p (1) 33
p (1) 43
p (1) 34
p (1) 44
p (1) 35
p (1) 45
0.2 0.077
p(2) 21
p(2) 12
p(2) 22
p(2) m1
p(2) m2
p(2) 1m
p(2) 2m
p(2) mm
这个矩阵称为二阶转移概率矩阵,其中元素pij可以 由实际资料统计出来,即
12
p(2) ij
Ei后的第二步是E
的次数
j
Ei出现的次数
更一般地,由状态Ei经k步转移到状态Ej,的概率pij称 为k阶转移概率,其转移概率矩阵
i 1
m
在满足条件pj>0,
p (1) j
1
时的唯一解
i 1
18
例,有一马尔可夫链,其转移状态有两种:E1,E2。 经计算得出它的一阶转移概率矩阵为
p(1)
0.79 0.59
0.21 0.41
当s=1时,对一切i,j,pij(1)〉0满足遍历性定理,故有。 而pj可由方程组
x(t),t T
这里的参数t一般是时间,T是它的变化范围,随机变
量x(ti)也称作随机过程 x(t)在t=ti ∈T时的状态。
当随机过程在时刻t1所处的状态x(t1)为已知的条件下, 若随机过程在时刻t(t>t1)所处的状态x(t)与随机过程在t1 时刻之前发生的状态无关,那么这样的随机过程就称为
链的一个重要问题。转移概率在理论上是条件概率,而实
际应用时则是以转移频率nij/ni.作为条件概率的估计值,
即
pˆ ij
nij ni
例:一地层段由五种岩性状态组成,以1表示砾状砂岩
和粗砂岩,2表示细砂岩,3表示粉砂岩,4表示粘土岩,
5表示灰岩,下面列出了自下而上的岩性状态转移序列,
求其转移概率。
求出
p
j
m i 1
pi
p(1) ij
( j 1, 2,
, m)
m
j 1
pj
1
( p j 0)
19
对于本例为
p1 p2
0.79 p1 0.21p1
0.59 0.41
p2 p2
p1 p2 1
( p1, p2 0)
最后得到p2=0.26,p1=0.74。所以,其极限概率矩阵为
p(1) k1
p p (1) (1) mk k 2 k 1
k 1
p(1) mk
p(1) km
14
从而,对于高阶转移概率矩阵有
m
p(k ) ij
p p (r ) (k r ) ij ij
i 1
也就是说,从状态Ei出发经过k步到达状态Ej这一过 程,可以看作它是先经过r(o<r<k)步转移到某一状态
0 0.154
0 0.154
0.4 0
0.4 0.615
p (1) 51
p (1) 52
p (1) 53
p (1) 54
p (1) 55
0.1
0.1
0 0.8 0
如果过程的状态不是5种而是m种,即E1,E2,…,
Em ,那么由状态Ei经过一步转移到状态Ej的一阶转移概率
矩阵为
j 1
(i 1, 2,
, m)
11
二、高阶转移概率
如果马尔可夫链有,m 种状态EI,E2,…,Em,从状 态Ei出发经两步转移到状态Ej的概率(不管第一步是什么状 态)称为二阶转移概率,记为此pij(2),用二阶转移概率排成 的矩阵为
p(2)
[
p(2) ij
]mm
p(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