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本条目的要求中,包含除字面直接表达的要求外,其实还隐含着一些要求:如 根据所给材料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的数据,运用包括数 学模型在内的各种方法处理实验的数据等等。用数学方法如坐标曲线图、直方图 等处理实验结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高考实验题型
而光照下,蒸馏水中缺乏CO2 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第四步为什么两只试管叶片均不上浮?)
(2)在黑暗中, 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
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 叶片下沉。
(2)4种分析是核心
分析类型 探究性实验题[以第(2)小题为例]
原理分析
(实验假 设)
借用课本转化实验的原理:
R型细菌+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 → S型细菌+R型细菌 R型细菌+S型细菌中的非转化因子 →R型细菌 假设S型细菌中DNA是转化因子(也可以假设S型细菌中蛋白 质是转化因子)
材料分析
生物材料:R型细菌、S型细菌;其他材料用具;培养皿、接 种环等微生物鉴定和菌体成分分离所必需的材料和用具(通常 要求具体化)
5. 结果 分析 及实 验结 论
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已知实验 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 确描述
实验结论:对实验目的做出 肯定结论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①实验组和对照 组无显著差异,实验变量无影响;结论 ②实验组比对照组好,实验变量有利; 结论③实验组比对照组差,实验变量不 利;结论
最好用书上的理论或者题目已给出的理论下结论
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在解答实验题过程中表现出一 定的普遍性.实验分组编号使实验设计有条不紊。一 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明确的量化 描述,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 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 实验设计中适时出现“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 一段相同时间后”等都是很好的得分点。
6.表达 将实验分析的结果用语言、文字、图表曲 线予以正确表达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 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 的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现象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得出实验结论。 在文字表述上要有技巧,如表述的语言要精练、应尽量使用题目中出现 过的比较规范的表述、在使用器皿时用标记号(甲烧杯、A试管、1号培 养皿……)来辅助,这样在表达时一方面清晰明了,另一方面可以节省 篇幅、节省时间。
证明.请你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写出主要 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
(1) 细心审题是关键 (表2)
审题 程序 浏览 试题
明确目 的要求
挖掘 条件
具体内容
要浏览一下整个试题,注意试题每小题分数的分配情况及实验题 类型,做到心中有数。例第(1)小题属于实验分析题型;第(2) 小题属于实验设计题型
4. 变量 分析 (设计 步骤)
步骤1
步骤2 (必须遵 循对照原 则) 步骤3
分析获取实验中的单一变量,②将材料用具用1、2、3…进行分
组标号(注意题中是否已经给编号是否可接着用是否需要区别!)
怎样对不同(或相同)对象施以相同的(或不同的)处理操作
①不施加实验变量(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设为对照组; ②施加实验变量,设为实验组(也可能是相互对照);③控制无
即可
陈述句
实验假设 不需要假设
对探究问题提出一种可能
实验原理即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涉及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
许多方法和原理。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并充分利用题中给出的 实验条件来确定实验原理,同时确定实验思路(探究性实验的实验 原理中一般都包含了实验假设和预期结果)
3. 材料 用具 分析
(1)试题一般会给出材料用具(原则:不要少用也不要多用),明确每 一材料用具在该实验中怎样利用,在什么时候和什么位置利用. (2)完全开放性试题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选 择最能体现此生物学事实的具体对象.(材料是否需要制取或处理) 步骤1① 选材: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大小、物种类、形态、叶片数等)
(2)、实验方案的纠错或完善型—对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或 不完善处,进行改正、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完善。
(3) 、实验设计题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根据 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4) 、综合类题型—以实验为背景,主要涉及代谢、遗传 和生态等相关知识。
第四节 实验设计
1、实验名称、目的、题目 (什么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关变量,即其他条件相同(考虑可操作性原则和重复性原则)
根据反应变量,反应或培养一段相同时间后,寻找具有可操作性 的观察指标(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 化等),或测定指标(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记录 数据
在头脑中搜寻教材上或曾做过的实验模型,初步形成大致方案,实 验设计大多与单因子变量和对照实验有关。
生 2、提出假设: (是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并对可见现象提出一
物 实 验
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 符合事实
提出假设 寻找证据
假设成立
的
不符合事实 假设不成立
一 般
3、预期:
在提出假设以前,先提出一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期
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否则成立。
程
序 4、设计实验方案:
5、进行实验操作:
6、观察和收集数据: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1、常规实验的考查 (1)、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分析和解释 (2)、对实验步骤及实验顺序的分析和解释 (3)、对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的分析和解释 (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例如显微镜)
2、拓展类四大题型
(1) 、实验分析题型 —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分析其中的 步骤、现象、结果,作出解答;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推导实 验结论;分析、解析实验现象、实验原理
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产生的原因或说明的问题,是常见的实验题型之一。对于 实验现象的解释,其知识的落脚点一般是在教材上的,学生是已知的。但如果是 要求从实验结果推演所能说明的问题,则结论可以是学生已知的,也可能是未知 的,甚至可以是与学生的已知相悖的。所要说明的问题可能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 修正和补充。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 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 判断等。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
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叶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
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4)
答
分析预测的结果
案
解题思路:
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
变量分析(步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判定,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物质作为转
骤设计)
化因子,可能是DNA、蛋白质、糖类、脂类中的某一种物质
结果分析
先确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观察指标;4个培养皿中菌落的类 型,然后根据观察指标,预测实验结果:
1号培养皿中观察到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菌落,其他3个培养 皿中只观察到R型细菌的菌落;2号培养皿中观察到R型细菌和 S型细菌的菌落,其他3个培养皿中只观察到R型细菌的菌落; 3号和4号培养皿与此类似
来!回味06年的实验设计题
30题: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 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 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 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 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7. 检查实验设计及语言表达有没有科学性错误 检查
实验完毕后如果时间容许,还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回顾检验 ①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正确性); ②实验步骤是否科学,有无少做了步骤或顺序颠倒的现象; ③有无充分利用实验条件或超出题目给的实验条件; ④有无设置对照(参照系)或可能造成误差; ⑤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创新实验得分; ⑥实验是否具有偶然性——是否符合可重复性原则; ⑦实验能否顺利完成; ⑧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用、呼吸作用)题中给的试验用具如何用?
光合作用需要? 本实验的变量?
光、原料(CO2和水)
暗培养箱、日光灯 如何用?
看题
(3)
A
日光灯 B
蒸馏水
蒸馏水中无O2、CO2影 响呼吸和光合,无气体
产生
(4) A 暗箱培养
B
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
片浮起,在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 底部
(这只是证实了光合作用产气体)
第三节 高考实验能力要求与回顾
一、高考实验能力要求及解读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实习,包括理
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 实习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 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依据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相关知识,分析预期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结论;依据实 验的结果分析其原因或得出结论等,是本条能力要求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NaHCO3 稀溶液
光合大于呼吸,使叶片细胞间隙充满气 体
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 下沉,在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底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