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环境及对策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环境及对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环境及对策作者:林文, 郭明德, 薛广禄作者单位:林文(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1), 郭明德,薛广禄(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刊名:市场论坛英文刊名:MARKET FORUM年,卷(期):2007,(11)被引用次数:0次1.韩福荣涉外企业管理 19872.席西民跨国企业集团管理 19993.陈佳贵.黄速建.朱筠笙跨文化管理--碰撞中的协同 20004.陈卫星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期刊论文]-国际新闻界 20015.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 20041.学位论文张新浩天津市利用外资投资环境分析与评价2004资本和城市开放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来自外国的直接投资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吸引和争夺外国直接投资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城市投资环境的竞争中,城市投资环境对于城市能否吸引到外国直接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介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和对于中国城市的作用,分析了城市投资环境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城市投资环境的网络结构模型,认为完整的城市投资环境应当由:国家FDI前景、区域FDI前景、城市现实投资环境、城市发展战略和前景四部分构成。

在城市现实投资环境中,分析和介绍了政府管理、法制、经济、技术、区位、人力资源、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八个方面构成城市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认为现阶段,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人力资源是影响投资环境的最重要因素。

同时,只有认真研究本城市投资环境各个构成因素的优势和劣势,才能采取适当的竞争策略和宣传角度,本文分析了天津市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以及自身条件,认为天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是有利的,但是面临激烈的竞争。

为了评价天津市和环渤海地区主要竞争城市的投资环境,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括8项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利用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的有关评分对天津、北京、大连、青岛4个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对构成城市投资环境的一级和二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天津位居北京和青岛之后,比大连稍强。

在8个一级指标上,天津与北京相比,全部落后,特别是在经济、技术、人才和政府管理方面;与青岛相比,天津在经济和综合区位上略占优势,但是在法制、政府管理、自然、技术、人才、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距,特别是法制、政府管理和自然条件方面;与大连相比,天津在技术基础、人才、综合区位、经济、法制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自然条件、政府管理和社会文化方面存在差距,特别是自然条件和政府管理方面。

因此,综合起来,天津、青岛、大连的投资环境相差不大,都与北京有比较大的差距。

天津投资环境的主要优势是综合区位优势,差距则体现在政府管理、经济结构、人才结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等软件方面,改善投资环境最大的源泉是政府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和人才环境。

2.学位论文孙灵芝美国在华独资企业的文化研究2009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

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成为促进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改善企业管理,发展国民经济,甚至促进全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

这些公司进入中国的投资模式由合资向独资转变。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这一战略性转变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在华的美国独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方案及建议。

本文从文化视角,对美国在华独资企业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对比。

文章分析了企业文化的价值,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和商业活动间的关系,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方法,等等。

所有这些探讨将对研究和建设企业文化带来重要的参考和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学说。

但对于在华独资企业的文化管理问题的研究比较少。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

3.学位论文王延伟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本土化研究200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新兴市场之一,大批跨国公司纷至沓来。

对于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国内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点;系统论的方法论证了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本地化的必然性;在分析过程中,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本土化对于跨国公司和我国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但是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本土化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正面效应有:1、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2、“知识溢出”效应;3、促进我国的外资流入;4、促进文化融合与管理变革;5、促成国内企业向国际标准靠拢。

负面效应是:1、市场挤出效应;2、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3、延缓我国社会文化的积极变革;4、人才流失的效应。

影响人力资源本土化的内部因素为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和子公司的角色。

外部制约因素为:政治环境影响因素、经济环境影响因素、法律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自然资源地理条件。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成为人力资源本土化策略选择的依据。

并对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本土化的成功策略从获取、提升、激励以及外派人员的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根据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文章研究的成果,根据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对我国企业国际化人力资源政策选择从政府和企业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4.学位论文郑开来跨国公司组织文化与个人行为的互动——对上海两家外资企业的个案研究2002跨国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类型,在当前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各国社会文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展,对它的社会学研究势在必行.该文结合研究企业组织的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以及社会学的文化模式理论,在充分回顾跨国公司历史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人类学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员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对两家分别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电子制造业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分支机构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企业组织文化与该地员工行为的互动上.5.学位论文张楠跨国公司员工绩效考评研究2006本文对跨国公司员工绩效考评进行了研究。

文章以跨文化管理理论为基础,以霍夫斯蒂德的文化分维度系统为研究工具,分析了不同文化模式下的绩效考评,论述了在跨文化经营的过程中文化要素对绩效考评战略的影响。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以跨国公司为研究的蓝本,对其内部不同类型人员的绩效考评设计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阐述。

文章认为,绩效考评管理和文化是具有共生性的,即文化要素影响公司员工的绩效考评体系,而绩效文化也反过来反映和促进社会文化,跨国公司只要能够充分运用两者间的关系,就可以将跨文化的劣势转化为提高绩效的文化优势。

6.期刊论文董琳.DONG Lin在华跨国公司文化污染现象与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跨国公司在华运作出现的跨文化污染有多种类型,探究其"失德" 背后的企业文化基因再造、企业主流文化重构以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之关系,了解文化污染现象之深层次原因.通过实施跨文化管理策略,即培养优良、强势、多元统一创新企业文化,在有限的社会责任投资与无限的企业文化发展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在跨文化管理中实施伦理决策等,可以防止跨国公司文化污染现象.7.会议论文阿不都热合曼·卡德尔以社会责任为视角看跨国公司治理模式2009跨国公司在不断加强海外经营活动的同时,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令人堪忧。

同一公司在母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经营行为及其效果与其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往往大相径庭。

除因制度的缺位造成失控状态外,跨国公司行为及其效果发生异变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缺失。

跨国公司本身的治理结构与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理念下,应当以公司社会责任为本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治理模式.8.学位论文周户中国FDI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2007本文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

进入模式是企业海外市场运作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质是组织租金的创造与分配。

综合交易成本理论和谈判实力理论,本文将影响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发展了一个基于FDI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进入模式选择理论模型。

结果表明,外商(跨国公司)、当地企业家和当地政府对FDI企业所提供的资源专有性、人力资源以及外商和当地企业家的努力程度是影响进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随着外商资源专有性程度、外商努力程度和人力资源重要性程度的增加和当地资源专有性程度和当地企业努力程度的降低,外商在FDI企业中的所有权水平以及选择独资模式的可能性会增大。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FDI进入模式及所有权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

本文首先从国家层面对中国FDI进入模式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市场规模,社会文化变量,投资区位变量和劳动力成本是FDI进入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

然后,从产业和行业层面对外商投资企业所有权比例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

结果表明,市场开放程度、社会文化距离、劳动力成本和经济活力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体来讲,经验分析的结果基本支持本文理论模型的结论。

9.期刊论文陈园.张军辉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本地化分析-企业经济2004(9)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发生冲突时,更要充分的考虑到如何在融合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员工进行选派、培训和评估,这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前途,也涉及到公司海外业务是否能顺利开展.10.学位论文刘峥论国有外贸公司跨国经营管理的战略转变2001该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理论角度,针对国有外贸企业的特点,分析了企业跨国经营成败的深层次原因;第二章,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经济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国际、国内经营环境及其影响,得出了现在的外部环境不利于国有外贸企业跨国经营的看法;第三章,重点在于国有外贸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的战略转型.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的现状,提出外贸企业要发展跨国经营,首先要树立在国内发展行业竞争优势的方向,贸、工、技循序发展,改善人才战略,才有可能根本上摆脱当前的经营困境.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该文以国有外贸企业可控的战略要素作为分析重点,考虑到外贸企业贸易和投资高度结合的特点,综合了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重视事物阶段发展的内在规律,比较研究了国内外的案例,希望能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的战略转变有所裨益.本文链接:/Periodical_jhyscts200711034.aspx授权使用:华中师范大学(hzsfdx),授权号:96869374-1aa4-4b2d-8ace-9eb5009bc335下载时间:2011年3月2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