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
2.生物利用度
答案:生物利用度表示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生物利用度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3.
4.软膏剂
答案:系指原料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溶解或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5.
6.膏药
答案:系指饮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前者称为黑膏药,后者称为白膏药。
7.
8.脂质体(liposomes)
答案:系指药物被类脂双分子层包封成的微小囊泡。
脂质体是由双层磷脂包裹,具有水相内核的脂囊,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脂质膜性小球。
5.
6.表面活性剂
答案: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6.
7.控释制剂
答案: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的制剂。
8.
9.微囊
答案:是将药物包裹于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微囊。
10.
11.纳米粒(nanoparticles,NP)
答案:系指药物或与载体辅料经纳米化技术分散形成的粒径<500nm的固体粒子。
12.
13.泡腾片
答案:泡腾片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等),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
14.
15.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转运器是具有特定转运功能的一类转运蛋白,根据转运器对药物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1.药物内流转运器、药物外排转运器;
2.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____________。
答案:2.凝聚法;
3.灭菌效果常以杀灭____________为准。
答案:3.芽孢;
4.中国药典收载的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
答案:4.蒸馏法;
5.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有____________、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答案:5.饱和水溶液法;
6.溶胶剂中____________和扩散层分别是带相反电荷的带电层称为双电层。
答案:6.吸附层;
7.亲水凝胶骨架片的释药机制是____________和药物扩散的协同作用。
答案:7.骨架溶蚀;
8.确定药物的有效期需采用试验。
答案:8.长期;
9.凡士林常加入提高其吸水性。
答案:9.羊毛脂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
2.对于易吸湿的药物可选择()大的物料作防湿性辅料和内包装材料。
A.CRH值
B.HLB值
C.pKa值
D.lgP值
答案:1.A
2.下列制备方法中,不属于膜剂制备方法的是()A.复合制膜法B.热压制膜法
C.压—融成膜法D.匀浆流延成膜法
答案:2.B
3.关于气雾剂正确的表述是()
A.按气雾剂组成可分为一相、二相和三相气雾剂
B.二相气雾剂一般为混悬系统或乳剂系统
C.按医疗用途可分为吸入气雾剂、皮肤和黏膜气雾剂及空间消毒用气雾剂D.气雾剂系指将药物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答案:3.C
4.吸入粉雾剂中的药物微粒,大多数应在多少μm以下()A.10μmB.50μmC.5μmD.2μm
答案:4.C
5.有关气雾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降解,无首过效应
B.常用的抛射剂氟利昂对环保有害,已被其它新型抛射剂取代C.可发挥全身治疗或某些局部治疗作用
D.药物呈微粒状,在肺部吸收完全
答案:5.D
6.非水溶性基质滴丸剂制备时应选用的冷却液是()A.水或水与乙醇的混合液B.植物油
C.液体石蜡D.二甲基硅油
答案:6.A
7.维生素C注射液中可应用的抗氧剂是()
A.焦亚硫酸钠和亚硫酸钠
B.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C.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D.焦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
答案:7.C
8.高分子溶液通常的制备方法为()A.先溶解后溶胀B.先溶胀后溶解C.溶解和溶胀同时进行D.都可以
答案:8.B
9.下列不是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的为()
A.渗透压原理B.离子交换作用C.扩散原理D.毛细管作用
答案:9.D
10.下列辅料中不能作为薄膜衣材料的是() A.乙基纤维素B.微晶纤维素
C.羟丙甲纤维素D.丙烯酸树脂Ⅳ号
答案:10.B
11.片剂产生黏冲的原因不包括()
A.黏合剂黏性较弱或用量不足
B.冲头表面锈蚀,光洁度不够
C.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
D.颗粒不够干燥或物料较易吸湿
答案:11.A
12.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是()
A.化学药品
B.中药饮片
C.生化药品
D.生物制品
答案:12.B
13.在胶液组成中加入二氧化钛所起的作用是
A.增加空胶囊的坚韧性
B.增加胶液的胶冻力
C.蔽光
D.增加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