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与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与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与防范刘莉伏连大学财务处,辽宁大连116622>摘要:本文围绕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尤其对如何采取对策积极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危害;表现;原因;防范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企业及相关主体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财务决策正确的基础。

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新旧体制转换,相应的法规、政策措施不到位,宏观经济监督控制和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以及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单位经营者、会计人员人为干扰等因素,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影响了财务决策的正确性。

据我国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资料披露,2000年被调查的若干个企业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企业高达90%,其中,信息严重失真的达到60%左右;就连上市公司经过会计师事务所鉴证后发表的财会报告中被揭露出来的信息失真现象也屡见不鲜。

本文就这一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己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一、会计信息失真,歪曲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进而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

其二、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企业收入和利润虚增,致使企业出现大量的潜亏,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其三、导致外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会计信息失真,往往高估资产,少计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实,粉饰企业的业绩,骗取投资者、债权人的信任,使投资者、债权人据以做出的投资依据失去可信性,投入企业的资金不能按时收回,加大了投资风险。

其四、影响国家财政、税收、金融、货币政策的制定。

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财务的正确评价,使监督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国家有关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以汇总企业或行业的会计信息做出的,会计信息的失真,给政策的制定带来了诸多干扰因素,使国家经济政策不能起到有效的宏观指导作用。

其五、会计信息失真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给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原始凭证失真。

主要表现有:编制假发票和收据;私人用品公家报销;用假名套取临时工工资,设立小金库等。

(二)会计核算失真。

具体表现为:q)因原始凭证失真导致会计核算失去真实性。

再好的会计也不能从失真的原始凭证中提供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

卯技术性失真。

这种失真也含有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诸如不按制度规定及时处理坏帐损失,将己确认为坏帐的应收帐款长期虚增,不予转销,造成资产不实;违反制度规定,任意使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予提费用等会计科目,把应计入本期损益的费用列入待摊费用核算,将这几个会计科目作为调节利润的蓄电池;存货不实,有些己变质而不作处理,长期挂在存货帐上;值易耗品不摊销或少摊销;固定资产折旧不提、少提或多提等等。

卯故意性失真。

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直接授意或指使下,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或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在利益的诱导下,共同舞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报表失真。

会计核算的失真,必然会导致会计报表的失真。

某些企业为少交税,任意调节损益表的盈亏,实为利润,却做成亏损。

相反,某些企业的领导为获取个人利益、名誉或人为完成不合乎实际情况的利润指标,指示会计人员调高利润,不如实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坏。

日本一家有一百年历史的山一证券公司破产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有巨额债务未在会计报表中揭示,属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财务评价失真。

财务评价分析需要会计报表的数据,由于会计报表失真,就不可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效率、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

因而,当会计报表失真时,财务评价必然也会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一)利益驱动和诱惑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各利益相关对象在缺乏有力的监督前提下,凭借自身掌握的权力,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要求会计人员为其违规、违纪掩盖真相,使会计信息失真。

具体表现为:从经营者的角度看,有的经营者短期行为和名利观念严重,为了个人获取高额奖金和名誉,指使会计人员人为虚增利润、产值;从企业或单位的内部小团体利益看,为了各自自身的利益,在财务会计上大做文章,如私设小金库”,搞两套帐。

另外,企业为了谋求偷税、漏税、骗税等不正当经济利益,从会计信息的源头一一发票开始作假,直至假凭证、假帐簿、假报表。

个别会计人员借工作之便,为自己的利益,弄虚作假,或挪用公款,或公款私存等。

( 二)监督不力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表现在:妇从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看,有的单位内审是督下不督上,查个人不查单位,查离任不查在任,即使查也是走走过场;有的只作为摆设,不起任何作用。

妇从企业外部审计看,客观上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审计力量还不够,审计面不广;主观上讲,由于存在着人情关系,对查出的问题常避重就轻,或处罚一下,或不了了之,即处罚的力度不够。

岛)各种监督没有协调一致,各个监督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无法拧成一股绳,缺乏监督的力度。

乓)执法不严,对查出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以罚代法,对作假者失去威慑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难以遏止。

三)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不健全。

会计制度未根据会计环境的要求及时作出调整,如对坏账准备由国家统一规定提取比例,未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做出规定,己发生的坏账损失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冲销,致使大量坏账长期挂账,妨碍了资金周转,使企业的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四)会计人员地位不高,权力得不到保障,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的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我国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作为企业或单位的一员,与领导或经营者存在着利益的依附关系,在执行会计制度时,处于`x制于人”的俩难”境地之中。

领导或经营者往往一人说了算,会计人员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只能听从领导或经营者的摆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原因,也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有的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致使许多违规、违纪的行为得以存在;有的会计人员本身业务不精,在有意无意中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还有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任人唯亲,安排一些不懂会计的外行和业务水平较差者任会计机构的负责人,这些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会计信息失真风险的防范由上可见,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受社会环境、监督机制、法律制约、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

防范会计信息风险,必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这就要求建立完善、规范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使会计反映和监督有比较准确严格的判断标准,使会计信息不确定性和估计因素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制定科学严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和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二)完善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立法工作,切实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法规,对会计信息控制者的责任与权利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就可以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严肃的法律依据。

明确执法和违法的法律界限,特别是应明确经营者、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工作秩序的监督机制。

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管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

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反映、监督职能创造条件。

在企业外部,加强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等职能部门联合监督、相互牵制作用。

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监督机构多而又监督不了的机制,加大处罚力度,从各个方面杜绝可能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

再次,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不断强化社会会计监督,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所有审计类型中最客观、公正的审计,这是由法律所赋予其的独立的第三者身份所决定的。

当然,注册会计师如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同样也要受到法律制裁和经济制裁。

因而,在严肃法纪的前提下,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事业,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证,要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监督制度,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四)完善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应对其与新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加以修订,使之具备可操作性。

会计法》将会计职能概括为核算和监督职能。

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利益从属于所在单位,无法行使对所在单位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监督。

要改变会计人员`x制于人”的两难境地,关键是需要重新审视会计人员是否具有会计法》所体现的监督职能,较为可行的做法是将会计人员原来承担的监督”定位于牲制”,即会计人员除进行会计核算外,应当以单位经营管理目标为依据,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内部控制,在明确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基础上,突出内部控制的内容,摆脱赞制于人”的局面,为会计人员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滑坡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虚假的会计信息也不可能产生。

为此,有必要制定适应所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以规范和衡量会计人员的行为。

对各类有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进行教育,在对职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也要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

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的方针政策,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还要努力提高会计业务技能,准确核算、有效控制资金运动,及时客观反映生产经营财务状况。

总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我们相信,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彻底铲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不良因素对会计工作的干扰和破坏,提高社会各界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完全有可能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扭转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充分恢复和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应当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