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徐州市少华街小学陆岩一、问题的提出,界定及研究目的1、问题的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对综合性学习做了全面阐述。
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近年来人们正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不少语文教师仍有许多困惑。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和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并列的一部分内容。
它将小学语文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整合起来,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
由此可见这一训练的重要性。
综合性学习在二年级的语文教材的单元练习中表现为做做说说,说说写写,做做说说写写等形式。
低中年级过度的二年级是训练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最佳时机,要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以综合性学习为突破口,因此,想对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详细的研究。
2、相关概念的界定: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炼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形态和方式,它突破了课内课外、科内科外、书内书外、校内校外的隔阂与界限,通过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儿童的经验,兼有“社会本位学科课程”和“儿童经验课程”的特征。
它吸收历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学习方式、课程形态与课程构造模式。
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我体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前提,形成语文素养,最终达到人格的健全发展。
3、研究目的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开展实验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
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语文二年级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此外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积累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本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1、解决学生在实际运用语文知识中存在的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根据已有感知搜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5、促使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感。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新大纲中对二年级学生应具备达到的综合性学习水平做出了明确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水平和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顺应了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实践意义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
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
”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因此此课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及文献综述1、在国外综合性学习在国外是以综合课程或合科课程的提法出现的,是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板块而存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纷纷出台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切入口。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受到各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
目前国外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其特点或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或使研究性课程呈现出多层面的开放性,或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过程。
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中,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渗透在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之中,已经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了。
日本从1998年正式提出设立“综合性学习课”。
小学1-3年级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系,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人格的完善,让学生学会整合运用各类语文知识,学会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保持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参与、合作、体验,个性得以张扬,人格趋于完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该课题研究对象为徐州市少华街小学现在二(3)50名同学2、研究方法:根据本课题的特点我打算运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调查分析法:通过测试,调查分析了解现阶段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活动,不断反思、总结教师有效的组织策略,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个案研究法:对班级中少数学困生进行个案分析,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并整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方法的有益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七、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研究内容:本学期计划完成对“《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研究》”的阶段性调查研究。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2008年11月:主要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方案的撰写以及查阅和准备相关资料文献,储备信息。
2008年12月:对现有学生关于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实际操作情况做出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撰写阶段性调查报告。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2009年1月:开展研究,系统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及时总结、整理,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研究内容:本学期计划完成对“《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研究》”的阶段性调查研究。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2009年2月:查阅和准备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储备信息,为本学期的课题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2009年3--6月:对现有学生关于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
(1)以口头表达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化难为易,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3)控制训练量,在少而精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09年7月:系统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整理,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研究内容:本学期计划完成对“《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研究》”的阶段性调查研究,并提出书面结题报告。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2009年8月:查阅和准备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储备信息,为本学期的课题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2009年9月:对班级中少数学困生进行个案分析,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009年10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并整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方法的有益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2009年11月:系统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整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提出书面结题申请。
每学期完成至少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等。
八、研究的结果1、调查问卷的研究。
调查的原则:此调查问卷是为研究《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简单的综合性学习研究》这一课题而制定的前测调查为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现状提供书面资料。
试卷结构简单,题型为选择题。
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很感兴趣,乐于参与。
部分学生因为各种不同原因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不好,甚至出现不乐学,不想学的情况。
2、与不喜欢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学生访谈总结:对于一些不喜欢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学生我分批个别与他们交谈,结果如下:(1)依赖老师、家长,自己能力较差。
班级中李智龙、杨若彤、郭志东每次参加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时,效果都不好。
经过了解观察发现他们特别依赖别人搜集整理资料,在同组的同学中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比较差,有时候他们会以“我家没有电脑”、“我妈妈不会”等理由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
在表现个人的收获的时候,也是人云亦云,故其他学生乐于参与,他们往往能躲就躲,基本没有出现主动、合作、探究的现象。
(2)贪玩不用心,做事情不求甚解。
如魏子轩、张佳政、王玉成等学生均为自控力差,一向爱玩,即使学习也是边学边玩,囫囵吞枣。
其中,魏子轩为多动症,其他几个学生也不有同程度的多动行为。
在从事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和同组的同学一起研究,总是有同学对其行为不满,导致这类学生产生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进而不认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
(3)基础薄弱,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差。
其中以陈德宇、王玉成、杨贯宇、李智龙为代表。
这几位同学从入学起成绩就不好,虽然一般情况下他们还是比较愿意学习,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可是课堂上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课后从不看课外书,除了完成作业,就连教科书都很少看。
平时的测验成绩都是勉勉强强,长此以往,积累下来坏的学习习惯造成了薄弱的基础,短期内很难有长足的进步,于是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