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明洞洞口工程施工方案

隧道明洞洞口工程施工方案

红花山隧道明洞洞口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说明1、达万高速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山隧道施工设计图。

3、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强制性标准。

4、合同文件。

5、总监办工期计划要求。

该进洞方案适用于进出口,但出口目前不具备条件,故优先实施进口。

二、工程概况隧道进口端距离202省道500米,利用原有乡村便道,进场运输条件较好,施工用水困难(打井取水),洞口段属荒坡地,没有植被,岩层较松散,不利于施工开挖,需加强地表排水防护;出口端距离202省道2500米,利用原有乡村便道1780米,新修便道720米,进场运输条件较差(短期内便道无法通至洞口),施工用水困难(采用地表水及井水),洞口段树木植被较好,岩层较松散,开挖施工条件相对较好,需加强地表排水防护。

进口地质概况:属崩坡积含块碎石粉质粘土,结构不匀,硬塑状。

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粉砂岩,强~中风化,属极软~软岩;节理较发育,岩体以破碎状及块状结构;洞门由粉质粘土构成,开挖或支挡不当仰坡和侧壁会诱发滑坡。

地下水以滴水状或浸润状为主,雨季会出现淋雨状。

该隧道洞门设计为削竹式洞门,零开挖进洞施工,在施工前精确测设放样,找准暗洞起点和自然仰坡交叉断面作为套拱施工起点,将洞口仰坡位置自然坡体开挖减至最小,待套拱及长管棚施工完成,再逐渐开挖进洞。

三、采用主要施工方法、工序安排和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一)、主要施工方法及工序安排一、施工的基本情况1、施工便道已修至洞口。

2、临时用电接二蹬岩处高压线(1万伏),在洞口配150KVA变压器一台。

3、为解决洞口工程前期用风,采用20m3空压机2台。

4、施工用高压水池位于凉水道班下修建拦水坝,于2004年8月5日已完工,高压水管采用150钢管,已从高压水池位置接至洞口。

5、临时拌合站,材料堆放场地,设在便道外侧靠近正线位置。

拌合站设两台50L强制式搅拌机。

二、施工方案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来看,隧道的边仰坡物质组成以第四系土层和泥岩为主,洞口段泥页岩地表风化较重,强度较低,土质边坡稳定性差。

所以本方案在施工安排时以安全为主考虑。

三、施工内容施工先后顺序:首先对仰坡上的危岩按设计要求刷坡,消除不安全因素。

洞顶天沟开挖砌筑,避免仰坡受雨水冲刷。

仰坡地表堆积层清理至基岩面。

按设计坡度放样仰坡开挖线,开挖仰坡及时支护,至半断面开挖底标高。

洞身超前支护开挖洞身,及时支护,对围岩勤量测,撑握围岩收敛值。

四、工作程序1、仰坡上危岩清除采取打眼放炮。

所用机械:T28气脚式风动凿岩机钻孔,20m3空压机供风。

由于危石体积庞大,底部外露,下伏泥岩在风水的侵蚀风化作用下已严重风化,且与完整的砂岩层之间存在贯通构造裂隙。

所以拟定采用强抛投爆破,顺裂隙面清除整块危石。

钻孔深度为危石高度的1/2炮眼间距为岩石厚度的一半,采用2#岩石硝氨炸药,电雷管起爆,单孔装药系数为0.7。

视危石厚度,必要时采取深孔药壶法爆破。

危石所在之处地形陡峭,尽量一次性清除整块危石,避免再次操作带来的难度。

2、仰坡地表清方使用挖掘机自上而下进行清理,配合人工清至基岩面出露。

对强风化的泥岩、裂隙发达的砂岩必须清理干净,必要时采用光面小爆破清除危石,保证进洞开挖安全。

3、开挖支护,隧道半断面路基拉槽。

仰坡地质为强风化页岩,自然坡度为1:0.75左右。

仰坡开挖坡度1:0.5。

在清理出露的基岩面放样,采用光面爆破开挖仰坡。

人工打眼放炮,炮眼间距40cm,严格控制钻眼坡度,炮眼与前排炮眼间距60cm,单孔装药系数0.2,采用间隔装药,毫秒雷管起爆。

达到控制超欠挖,减少扰动为目的,开挖面平整光滑。

仰护边开挖边支护,φ22砂浆锚杆锚加固坡体,锚固深度3m,间距1.5m梅花型布置。

钻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锚杆安装。

锚固用浆体必须按设计配合比配制,严格控制水灰比,采用压浆机压浆。

保证浆体饱满,并按规范检验频率留置抗拔力实验锚杆,外露长度30厘米。

6.5钢筋成网状布设,网格间距25*25cm,用电焊固定在出露的锚杆头上,并紧贴岩面,可采取ф10的短钢筋头钩压钢筋网的办法使钢筋网紧帖岩面.C20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仰坡面,厚度不小于8cm,严格按照喷射砼的施工工艺进行。

4、洞口路堑施工采用中间拉槽超前,边坡自上而下,严格按设计坡度1:0.75进行刷坡,端墙按10:1坡度刷坡,刷坡范围为k54+765-k755。

施工中,严格按技术要求放线,做到不超不欠,采用光面爆破。

5、浅埋地段施工由于洞口范围内岩体破碎,风化严重,为增加稳定及安全,采用加固处理,洞口支护采用的是强支护,在洞口拱部轮廓外设一环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φ42mm,壁厚4mm的热轧无缝钢管加工制成,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焊接φ6mm钢筋箍加劲,长度为4.5米,管壁每隔15cm交错钻眼,管壁四周钻4排眼孔直径为φ6mm注浆孔。

沿隧道纵轴线向开挖轮廓线向外15度的外插角打入岩层中,小导管环向间距为35cm。

两排超前小导管纵向有不小于1.0米的搭接长度。

具体施工如图一:3)小导管施工参数(1)、注浆压力1.0Mpa(2)、水泥浆水灰比为1.0(3)、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4)、水玻璃波美度为30,模数2.44)超前小导管端部焊接在18工字钢上。

工字钢加工图见附图。

五、原设计概况及说明红花山隧道为分离式双线隧道,左洞进口位于半径1443米圆曲线上,左洞出口位于半径800米圆曲线上,全长1079米,右洞进口位于半径为1300米圆曲线上,右洞出口位于半径为800.814米圆曲线上,全长1088米。

隧道内最大纵坡:±1.4%;最小纵坡±0.9%。

主洞净宽10.25米,净高5.0米。

洞口50m围岩级别为Ⅴ级,超前支护采用Φ108大管棚支护;边仰坡采用锚喷防护;进洞后采用复合型衬砌,初期支护形式如下:喷C20砼均厚24cm,锚杆采用Φ22药卷锚杆,锚杆长度3m,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0.5 m,交错布置;钢筋网采用φ6.5钢筋,网格间距采用20×20cm;钢拱架采用I18钢(全封闭),间距0.5m。

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隧道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均按原《测规》要求进行控制。

施工前首先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单位,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洞口投点及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用全站仪建立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四等水准布设高程控制网。

2、洞口段洞顶地表沉陷测量洞口段开挖前,在洞顶埋设混凝土桩及水准基点,纵向沿隧道中线间隔10~20米埋设一个砼桩,横向布点埋设砼桩(见下图),横断面点应充分结合实地地形,避开边坡开挖的位置。

在洞口段边坡开挖前,对量测点观测一次。

开挖时并编制地表下沉位移-时间的关系曲线,绘制地表下沉位值距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地面下沉量测用精密水准仪观测。

3、截水沟的开挖与砌筑A.截水沟位置。

按设计要求,距刷坡线不小于5.0m的位置设置。

B.截水沟按随挖随砌的原则安排施工,开挖土方由人力运走,不得覆盖截水沟与边坡间的植被(约5.0m宽)。

C.截水沟开挖断面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其走向可根据地形特征,在满足截水、排水功能前提下适当调整。

D.截水沟的砌筑,片石选用直径>15cm,厚度>15cm,强度≥30MPa 的片石浆砌,砌筑砂浆的标号为M7.5。

E.截水沟内侧用M10砂浆勾缝,勾缝为凸缝,缝宽2-3cm,对浆砌勾缝应清理,以保证勾缝质量和封闭缝隙,截水沟底全断面砂浆封底,流水面光洁,以利水流畅通。

4、边坡及仰坡开挖与防护由于进口端地质不良,边坡遭雨水冲刷后,稳定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或产生坍塌的情况,边仰坡的开挖施工方法如下:①边仰坡开挖,要自上而下进行,坡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②边仰坡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

若遇有坚硬的岩石,采用放小炮松动爆破。

不得采用大爆破,杜绝大挖大刷,尽量减少对原地层的扰动;③边仰坡开挖要在施工放样的基础上进行;④边仰坡坡面的浮石,危石要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应整修平顺,仰坡如需爆破作业,应采用光面爆破成形;⑤松软地层开挖边仰坡,要随挖随支护,随时检测,加强防护;⑥根据左侧进口端地形坡度较平缓,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粉砂岩,强~中风化,属极软~软岩;节理较发育,岩体以破碎状及块状结构;洞门由粉质粘土构成,不利于边坡稳定等特点,采取台阶式放坡开挖;⑦各洞口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左线进口:左侧边坡第一级以1:0.3的坡率开挖, 第二级以1:0.5的坡率开挖;右侧以1:0.5的坡率开挖。

右线进口:左右侧边坡以1:0.5坡率开挖。

根据设计,左、右线进口端均设有明洞,因此,该处的洞口开挖应结合明洞的边坡率进行,特别是两侧坡率的顺接及明洞仰坡坡率的确定。

按设计要求,明洞段边、仰坡采用锚喷防护,隧道支护参数如下:挂φ8@30钢筋网,喷C20砼均厚10cm,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3m,锚杆间距采用1.5×1.5m,梅花型布置。

5、洞口段支护1.初期支护(包括侧壁临时支护、拱墙初期支护及临时仰拱)。

2.开挖侧壁导坑左下半部分(包括临时仰拱)。

3.左侧导坑下半断面初期支护(包括侧壁临时支护、拱墙初期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

4.开挖右侧导坑上半断面。

5.右侧导坑上半断面初期支护(包括拱墙初期支护及临时仰拱)。

6.开挖剩余部分(包括临时仰拱)。

7.剩余部分初期支护(包括临时仰拱初期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

8.分段拆除侧壁临时支护。

9.灌注仰拱砼。

10.铺设环向盲沟及防水板,整体灌注二衬砼。

初期支护采用喷射砼、双层钢筋网、锚杆联合支护体系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

S5-4-5-1-2型复合衬砌初期支护参数如下:A、初期支护:喷射C20砼厚度24cm。

B、锚杆:采用φ22药卷锚杆,L=3.0m,环向间距为100cm,纵向间距为50cm,交错布置。

C、钢筋网:采用φ6.5钢筋,构成20×20cm网格,拱部设置。

钢筋网应与锚杆尾端连接牢固(要求进行点焊牢固)。

D、型钢钢架:系统支护采用I18型钢钢架(全封闭),中心间距50cm,钢架间用Φ22纵向连接筋焊接在一起,连接筋环向间距1m,在钢架安设过程中,先喷砼填充钢支撑背侧,确保钢支撑与围岩的密贴。

E、拱墙初支为开挖后先湿喷4cm厚C20砼,挂钢筋网,架设钢支撑,再喷20cm厚C20砼,再挂钢筋网,最后喷至设计厚度。

11.钢筋施工技术要求11.1 钢筋表面应洁净:油渍、污渍及钢筋表面的水泥砂浆、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

11.2、钢筋的搭接要求:a、仰拱钢筋要预留一定的长度以便与拱部二衬钢筋焊接;b、受拉区域内Ⅰ、Ⅱ级钢筋接头采用焊接,单面焊搭接长度≥10d(d为钢筋直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