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 透皮治疗系统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 透皮治疗系统


(三)透皮吸收贴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采 用具 有足 够的 灵敏 度的 分析方法 (如HPLC、高压液相串联质谱法), 可以直接测定血桨或尿中的原形药物的 量,求出AUC并计算生物利用度。
2.丙烯酸酯压敏胶(Acrylic PAS)
• 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良好的耐候 性、耐热性、耐光性,性质稳定, 无色透明。
3.聚异丁烯压敏胶
• 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 PSA) 为具有粘性的一类人工合成橡胶。 本品非常稳定,耐热性及抗老化性 良好。
(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
(三)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1. 皮肤的结构和扩散途径
皮肤结构模式图
1)表皮 厚约 60~150µ , 系 由 角 m 质层、透明层、颗粒 层、棘层、基底层细 胞组成,其中角质层 厚约15~20µ m,是由 无生命活性的多层扁 平角质细胞组成,具 有类脂膜特性,是限 制化学物质内外移动 的主要屏障。表皮内 无血管,故药物进入 表皮不会产生吸收作 用。
• 骨架材料、贮库或装置组件的材料 在透皮给药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材 料,目前用作透皮装置组件的聚合 物有聚乙烯、聚酯、多孔聚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医 用醋酸纤维素超微孔膜,聚氨酯 (chronofilm)等等.
市售的透皮吸收制剂和构件材料
药 物 硝 酸 甘 油 硝 酸 甘 油 东 莨 菪 碱 可 乐 定 雌 二 醇 睾 酮 制造 厂名 Alza/ CibaGeigy Key 商品 名 Transd ermNitro NitroDur I 构成 类型 贮库 型药 袋封 闭 整体 型 背衬层材 料 肉色的铝 塑复合膜 贮库或骨架 材料 硝酸甘油的 硅油混悬液 控释膜材 料 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 物 胶粘 剂 硅橡 胶 防粘 层 氟碳 聚酯 薄膜 铝箔 及纸 复合 物 矿物油浸 润的多孔 聚丙烯 聚异 丁烯 压敏 胶 聚异 丁烯 压敏 胶 聚异 丁烯 压敏 胶 丙烯 酸酯 包 装 铝 箔
铝箔-纸复 合膜
聚维酮-聚乙 烯醇

Alza/ CibaGeigy Alza/ Bochri nger Alza/ CibaGeigy Alza
Transd ermScop Catapr esTTS Estrad erm Testode rm
贮库
肉色铝-聚 酯复合膜
液体石蜡及 聚异丁烯骨 架 液体石蜡-微 粉硅胶-聚异 丁烯 乙醇
(二)贴剂的生产工艺
连续性涂布、层合生产工艺
1.涂布机构;2.隧道热空气干燥;3.层合设备
四、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一)药物的固有性质 (二)辅料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 (三)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四)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一)药物的固有性质
• 用于透皮吸收的药物,要具有特殊的物 理化学性质,包括水和类脂中的溶解度 (应大于1mg/ml),分子量小于400, 饱和水溶液中的pH在5~9之间,较高的 油水分配系数,使其有利于药物离开基 质而进入皮肤。 • 理想药物的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logP辛醇/水)在1~4之间。此外,药物 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每日剂量多于10mg, 要达到透过治疗量也是很困难的,最理 想的每日剂量以不超过5mg为好。
1. 硅酮压敏胶(Silicone PSA)
• 硅酮压敏胶为无结晶固体,无熔点,有耐 寒、耐热性(在-73℃~250℃间稳定)及耐 化学性,电绝缘性优良,具有良好的柔性, 软化点接近皮肤温度,贴于皮肤后变软并 粘贴于皮肤,经30分钟后具有足够粘附力。 在其网状结构中有可供分子扩散的“自由 体积”,故对水蒸气、气体及药物有良好 的通透性。
第十七章 药物的新剂型
第四节 透皮治疗系统(TTS)
一、概述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为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 的装置释放出来,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 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新剂型。 就控释机理而言,目前市售的TTS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给药装置控制药物释放到皮肤的速度, 另一种是由皮肤控制药物的吸收速度。
(二)辅料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
• 基质对药物透皮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凡 容易贴 敷在皮 肤的表 面 , 使 制剂容易 (紧密接触、容易与皮肤相容者都能增 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相对药物的理化 性质来说,基质的影响还是比较微小), • 一般而言,油脂性基质是水蒸发的屏障, 因而可增大皮肤的水化作用,从而有利 于经皮吸收。
五、经皮渗透性的实验方法
(一)体外渗透性的实验薄膜 1.聚合物薄膜:各种微孔膜等。 2.动物皮肤:小猪和猴的皮肤近似于人的皮肤。 (二)体外通透性及渗透性实验
常用的实验装置有水平式扩散池、立式扩 散池(Franz扩散池)和流搅拌平台;2.星形搅拌子;3.水浴夹层
Carrier foil (铝箔衬层) Adhesive layer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of active substance (含药物的聚合物控释膜黏和层) Drug in adhesive system(药物在黏和层内)
贴剂的主要结构与分类
a.液态填装及密封袋多层结构(liquid form-fill and seal system) b.有限速膜的固体多层结构 c.以压敏胶为贮库的整体单层结构 (monolithic system, drug-in adhesive system) d.外周环状胶粘层多层结构骨架扩散型
铝 箔
贮库
肉色聚酯
聚酯 薄膜
铝 箔 铝 箔 铝 箔
贮库
透明的聚 酯聚乙烯 复合膜 聚酯
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 物 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 物
整体
乙烯/醋酸乙 烯共聚物
(三)渗透促进剂
• 渗透促进剂(enhancer)是指能 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 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 学物质,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无 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 致敏性,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 良好的相容性,无嗅无味。
三、TTS的设计和制备
(一)处方前研究及一些重要考虑 1.总剂量 透皮吸收产品都有规定的释放总量, 对于装置控制吸收的产品来说,它就是透皮 吸收进入全身系统的总量;对于皮肤控制吸 收的产品来说,释放总量不等于吸收总量, 总吸收量与释放总量密切相关,但难于准确 确定。 2.表面积 表面积增大,透皮吸收的量增大。 根据患者对产品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经验,装 置的总表面积以不超过40cm2为宜。
2.皮肤(角质层)的水化
• 角质层的水化能增加物质进入皮肤 的透过率,这可能是由于表皮组织 软化,孔穴直径增大而出现“海绵” 现象,从而有利于药物通过。 • 若以水性物质为基质再加以绷带包 封,则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化作用, 可以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率。
(四)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1.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释放是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 来而扩散到皮肤上;穿透是指药物透过表皮起局部作 用;吸收是指药物透过表皮后,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 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2.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有2条:一是表皮途径,药物 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被毛细血管 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这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 途径;二是皮肤附属器途径,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 收要比表皮途径快,但由于其表面积小,因此它不是 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TTS的优点:
①使血药浓度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以内; ②完全避免药物在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 ③不必频繁给药,改善病人的用药顺应性; ④提高安全性,若发现有副作用,很容易将贴剂移去 而终止用药,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不能终止用药 的危险性。 • TTS在应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①对皮肤具有强 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不适于制备TTS;②由于 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选用剂量很小就能产 生较强药效的药物;③要防止控释薄膜的破裂或损 坏,否则会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 重的不利后果。
TTS的四种类型:
a.液态填充及密封多层结构; c.固态整体单层结构; b.有限速膜的固态多层系统; d.外周环状胶粘层多层结构
二、TTS的常用材料
(一)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 (三)渗透促进剂
PSA)
(一)压敏胶
• 压敏胶(PSA)是压敏性胶粘剂 的简称。压敏胶的粘接兼有液体 和固体两种性质,是一种粘弹体。 粘附的本质是分子间借助于范德 华力的一种吸引力。
TTS技术(TTS Technology)
Carrier foil (铝箔衬层) Drug reservoir(药物储库) Control membrane(控释膜) Membrane system Adhesive layer (黏和层) Carrier foil(铝箔层

Polymer layer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of active substance(含药物的聚合物控释膜) Matrix system Adhesive layer(黏和层)
3.药物浓度 即单位面积的药物含量,以硝酸甘 油贴片为例,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1~1.0 mg/cm2),剂量吸收百分率相当稳定(在 36.6%~43.5%)。当浓度超过这一范围,则吸 收率减少,说明皮肤的吸收有饱和性,因此, 产品应有单位面积含药量的限制。 4.用药时间 在皮肤上用药时间越长,吸收率越 大。但时间过长,应用部位汗液的积累和细菌 的繁殖限制了用药时间,市售产品一般是一日 一次,少数也有每7日一次。
渗透促进剂一览表
类 型 亚砜类 吡咯酮类 月桂氮艹卓酮 脂肪酸及其酯 表面活性剂 醇类 多元醇类 萜烯类 胺类 酰胺类 环糊精类 磷脂类 举 例 二甲基亚砜,癸基甲基 亚砜 2- 吡 咯 酮 , 5-甲 基 -2-吡 咯酮 月桂氮艹卓酮 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 癸二酸二乙酯 月桂醇硫酸钠,泊洛沙 姆 乙醇,异丙醇,正十二 醇 丙二醇,丙三醇 桉树脑,d-苎烯 尿素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 乙酰胺 环糊精,2-羟丙基-环糊 精 卵磷脂,豆磷脂,磷脂 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 作用机制 角质层细胞内蛋白质变性; 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有序排列; 脱去角质层脂质和脂蛋白 低浓度分配进入角蛋白,高浓度影响角质层脂质流动性并促进药物在 角质层的分配;增加角质层的水含量 渗入皮肤角质层,降低细胞间脂质排列的有序性;脱去细胞间脂质形 成孔道;增加角质层含水量;降低角质层脂质的相转变温度 渗入角质层脂质,影响其有序排列;降低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的相转 变温度;引起角质层脂质固-液相分离和晶型转变;增加药物在角质层 的分配 使角质层脂质排列无序化;乳化皮肤表面脂质,改善药物在角质层分 配 作为溶剂增加药物在角质层的溶解度;脱去角质层脂质;渗入角质层 脂质,影响其排列的有序性 使角蛋白溶剂化,占据蛋白质的氢键结合部位,减少药物-组织间结合; 增加并用的其他渗透促进剂在角质层的分配 促进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屏障;提高组织电 导率,打开角质层极性孔道;增加药物从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 促进角质层水化,在角质层形成亲水性孔道;破坏角质层脂质结构 低浓度时分配进入角蛋白区,高浓度时影响角质层脂质的流动性 将药物形成包合物,提高溶解度,并可把药物分子传递到皮肤表面 促进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作用于角质层细 胞膜脂质,改善其渗透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