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旋回

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
1、概念:基准面在变化中总是具有向其幅度最大值或者最小值单项移动的趋势,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

基准面的一个上升与下降旋回称为一个基准面旋回;
2、分类:目前对基准面旋回级次划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划法各异。

一种划法是按基准面旋回的结构和叠加特征,将基准面旋回划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但对不同级别的旋回未作明确的时间周期限定。

还有一种划法是依据基准面的时限、界面类型和主要控制因素将基准面旋回划分为六个级次:巨旋回、超长周期、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和超短周期。

造成划分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所选择的地层单元尺度不同;
3、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中周期基准面旋回由一系列具有进积、加积和退积叠加样式的短周期基准面旋回叠加而成。

中周期基准面界面的识别标志在岩心剖面中有:间歇性暴露面;较大规模的冲刷面;岩相、岩性的突变面
4、中期基准面旋回沉积特点:中期基准面旋回是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预测与生储盖组合分析的基本单元;中期基准面旋回明显地控制了储集体的岩性和物性的变化以及沉积微相的变化。

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易形成辫状河道砂体,岩性由粗变细,孔渗由高变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中期一般为心滩坝沉积。

岩性粗细和孔渗无规则变化;中期基准面下降的中晚期易形成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其岩性由细变粗,孔渗由低变高;基准面下降的晚期易形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1 基准面短期旋回的划分依据
基准面短期旋回的划分是基准面中期旋回划分的基础。

由于岩心剖面的高分辨率特征,它往往是短期旋回的划分依据和资料基础。

将岩心剖面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在剖面上划分高分辨率的短期基准面旋回。

2 基准面中期旋回的确定
基准面中期旋回的确定是根据自然电位(SP)测井曲线特征并结合已有的岩心柱来划分的。

测井曲线是地层记录的一种响应形式,与准层序边界相应的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在地层记录上是以洪泛泥岩以及相序形式的转换为特征的。

因此在测井曲线上,一方面可根据洪泛泥岩的低电阻率、高自然伽马特征识别准层序边界,另一方面也可将测井曲线样式的转换作为参考依据。

测井曲线的转换形式,就自然伽马而言,有明显的进积、加积和退积;就自然电位而言,有明显的砂泥岩转换点。

因此就根据这些特点和岩心柱上砂泥岩记录在基准面中期旋回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了基准面短期旋回
进积(progradation)是沉积学引用的普通术语,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

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
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

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retrogradation)是沉积学引用的普通术语,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的沉积物堆积作用。

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

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河水搬运过程中携带物质的沉积。

当搬运介质无力将碎屑物质往下搬运时,就将其堆积在河床、坡麓或河漫滩上。

原因各种各样。

比如河流的坡降小了,泥沙多了,泥沙的粒径粗了,流量减了,等等。

加积率变化很大。

尼罗河每年给河谷加积的厚度为 9 毫米,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的年沉积厚度为 18 毫米。

美国西部半干旱地区,年沉积厚度可达 40 毫米。

人的活动对加积率也会有所影响。

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力采矿,可以使当地河流的加积率提高一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