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用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师用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二课时)导学案

8)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例如,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质疑探学:(变式训练)
9)在下列食物链中,假如生产者所含能量相同,哪条食物链供给猫头鹰的能量多(A)
A.草→鼠→猫头鹰
B.草→鼠→蛇→猫头鹰
C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D.草→蝗虫→蜘蛛→鸟→猫头鹰
时间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分钟
讲解。写出9条食物链。
时间要求:5分钟
人类是食物网中的成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强调: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时间要求:5分钟
口头叙述“草原上草的生长与兔子数量的变化关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人为的破坏环境将导致生态失去平衡,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渠道是(
检测生物
A
B
C
D
E
DDT浓度
0.005
2.0
0.5
25.5
0.04
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来表示为(A→E→C→B→D)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A)
(3)上述各生物种群受DDT毒害最大的是(D),原因是(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课下作业
1.阅读本节课所讲部分的内容,掌握识记概念“食物网”。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则说明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3)某水域被DDT污染后,检测得知水域中的DDT浓度为0.0005单位,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5种生物体内也存在DDT,其含量见下表,试据表分析
2.课后练习3(完成在作业本)
3.24页“技能训练”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提示:生物的生理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然后同学间交流,下节课能进行口头表达)
教师概述本节课内容
指名读齐读默读
时间要求:1分钟
分段练习,讨论。教师指导。
边读边完成“观察与思考”
6)草原上的兔子会随食物的充足而增加。观察下图得出:兔子的数量(不会)(填“会”或“不会”)无限制的增加。(你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草↑→兔子↑→草↓→兔↓
7)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4)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5)阅读23页“资料分析”给出的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A.微小的水生植物→B剑水蚤(zǎo)→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图中的红色圆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图中红色圆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量的多少。经观察发现: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红点)积累得(越多)。
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正确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有关知识
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食物网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人类活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并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状况。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独立自学:(基础知识)
复习: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教(学)反思:
A.微小水生植物B.大鱼C.一样多D.剑水蚤
以练促学:(当堂检测)(10分钟)
1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虎狼
啄木鸟
鹿
松鼠鼠
昆虫
绿色植物
(1)图中共有(5)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一条(
绿色植物→昆虫→啄木鸟)
(2)从食物链可以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3)如果虎的数量大量减少,鹿的数量将会(增加),绿色植物数量会(减少)。其它生物数量(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稻地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王继武审批人:编号:002执教人:边林王继武
备课时间:2012.9.23使用时间:学生姓名:班级:
课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学法指导: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认真阅读课本22页至24页最上面一段的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对“观察与思考”中所给出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并用铅笔按课本要求连线。
思考: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9)条,这些食物链(是)(填“是”或“不是”)相互关联的。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与之相关联的(青蛙和鼠)的数量可能(增加)(填“增加”或“减少”)。
10)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生态系统靠自己的调节能力,可维持其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C.人类盲目活动会干扰生态系统,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破坏生态系统
D.自然因素不会干扰生态因素
11)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入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B)
时间要求:5分钟
小组合学(2分钟)
更正自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纠错改正
学生汇报(3分钟)
修正共性问题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减少,所以食物链越长流动到食物链顶端的能量越少。反之,食物链顶端得到的能量越多;
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反之,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数量越多。因此可凭生物数量判断营养级别的高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