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讲课中,如果老师设计的任务比较麻烦,可以 事先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学 习小组的成员共同来完成任务,也可以让学生随 机自愿分组,某些时候,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例如关闭相邻两台电脑的一台的显示器来达到目 的)。组成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以后,教师 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协商与分析任务,是小组的 每个成员明确完成任务要达到的学习目的。然后 在小组的讨论中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中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小组成员分工,查 找资料,完成问题的解决。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六、总结:
在PBL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 (辅导员)的作用。教师(辅导员)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教学技能 ,这对PBL的效果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因素分析, Wilkerson13发现辅导员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两类:(1)引导小 组的工作:包括提供反馈,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 鼓励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 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2)支持小组的积极互动:鼓励学 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教师要引 导学生逐步走过PBL的各个环节,监视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 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外化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鼓励 他们相互评论。辅导员要起到示范专家的思维过程的支架( scaffolding)作用和教练(coach)作用。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一、背景: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PPT) - 综合课件 - 道客巴巴 /p-3496123004185.html
任务驱动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二、定义:
基于问题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或译为“问题本位 学习”,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 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 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 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 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 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四、具体应用: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 案例1 :
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教学案例:《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案例
1
教材思想 和理念
2
课前分析
3
教法和教学 策略
4
教学过程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案例 1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重 点 教学难点 环境和 课时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 分析(三维)
☞ 案例3 :
视频案例:节日 学生评价
这堂信息技术课程的题目为丰富多彩的节日,他是基于问题教学法开展的。他 的教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的桌子都围在一起,便于小组协作探讨 学习。课程开始之前以学生介绍自己班级事迹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声情 并茂的描述,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这为接下来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整个课堂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起到了指导,引领的作用。老师提问, 学生在电脑上搜索或操作然后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并与其他小组展开激烈的抢 答问题的竞争。这样的以问题和活动的形式为教学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堂教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都 是以我国的节日来展开的,将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大家很熟悉的节日联系起 来,使同学们在了解节日的过程中轻松的学到了知识技能。最后的总结是以小 组竞赛的排名结果来结束的。整堂课是基于问题教学开展的,气氛轻松活跃, 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成效很好,老师对整堂课的掌控能力很强。所以,这是一 个很成功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案例。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XXXXX
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
XXXXX
XXXXX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XXXXX
更多推荐
基于问题式学习
更多研究:
更多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谢谢!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二、定义:
任务驱动
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 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 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 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 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 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 践活动。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
2.任务驱动法适用于哪些类型的主题教学?
答: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 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 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它的主要核心在于以真实情景中的 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所以我觉得任务驱动教学法 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例如信息技术课。也可以在像语 文等文科课程里设置研究性学习,使用任务驱动法,但是至于数 理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等就不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 因为在没有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情况下,要完成与其相关的任 务会比较困难,比如还不知道word程序是如何启动的情况下,不 可能使用任务驱动教学生如何在word插入图片这堂课。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六、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 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 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 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 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实践表明这是在 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
3.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教师扮演什么角色,学生协作学习怎样实现?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中,教师必须 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 换,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 该教师是学习情境学习情景的创 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 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在学生 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给 予适当的指导。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案例 1
教学过程
2 3 自主学习与 4
小组合作探 究结合
1
创设情境
明确任务 需求
学习评价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 案例2 :
任务驱动法训练 任务分为封闭型任务与开放型任任务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案例 2
任务设计原则、教学过程
任务设计原则
(1)目标化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完整性原则 (6)整合性原则 (7)操作性原则 (8)可行性原则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任务驱动
具体应用中
要求: ①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典型的任务出发 ②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 过程中完成任务 ③ 形成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 培养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中
可概括为 : ① 以任务为主线 ②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③ 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 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任务设计原则驱动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
(2)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 (4)自主探索、积极合作、解决任务 (5)作品展示、经验交流、总结提升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案例 2
教学步骤
I
导入
II
任务驱动
III
IV
总结拓展
— 评价交流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三、用法及主要特点: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基于问题
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 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 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 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 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 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 机。
与“做中学”及发现学习 相比,PBL有一些新的特 点,比如强调以问题解决 问题中心、多种学习途径 相整合,强调社会性交流 合作的作用,强调支持与 引导等。
答辩人:第一组 导 师:代老师
第一PPT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一、背景:
基于问题
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中,基于问题式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近 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 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 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 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 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问题的设 计、教师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以及学习者 的反思概括是制约其效果的主要条件。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五、思考:
厚德博学 力行志远
☞ 1.在任务驱动法中怎样设计问题情境?
答:以信息技术课为例,我觉得教师可以利用日常使用信息技术过 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网页打不开等。这是他们信息 技术经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经历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良好素材 。也可以模拟真实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 经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常用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 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制作电子贺卡、制作课程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