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政策科学》大作业及答案(2018年上)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政策科学》大作业及答案学年学季:20181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项是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主体?1.A. 共青团2.民主党派3.中国共产党4.政协2、下列不属于中国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是1.民主党派2.中国共产党3.各级政府4.各级人大3、改革开放之初,1977年邓小平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了一项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教育政策是()。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终止高考4.恢复高考4、属于中国公共政策参与主体的是()1.中国共产党2.地方人大3.全国政协4.地方政府5、一项政策推出后往往要进行试点,这属于公共政策执行的1.政策推广2.监督控制3.指挥协调4.政策实验6、不属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的选项是1.政策问题的识别2.政策的修正3.政策的撤换4.政策的更新7、公共政策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标准,对公共政策方案、执行和结果进行测量和评判的过程。
1.事实2.不确定3.想象4.主观8、追求最优方案的决策是()决策模型。
1.系统2.有限理性3.精英4.理性9、“发现问题”的调查是1.初次调查2.再次调查3.跟踪调查4.反馈调查10、元政策属于1.下位政策2.中位政策3.上位政策4.基本政策11、哪项不是现场调查的优点?1.贴近调查对象2.少有干扰3.成本高4.灵活方便12、在中国人中较早使用“政策”一词的是1.康有为2.梁启超3.孙中山4.毛泽东13、统计调查的最大优点是1.真实2.成本低3.反映全面情况4.适应性强14、统计调查的最大优点是。
1.真实2.成本低3.反映全面情况4.适应性强15、“退耕还林”政策属于。
1.元政策2.基本政策3.基本国策4.具体政策16、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合著的政策科学开创性著作是1.《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2.《政策科学探索》3.《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4.《政策科学构想》17、具备特定条件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是1.公共政策多元化2.公共政策合法化3.公共政策明确化4.公共政策利益化18、下列中国公共政策的未来走向的正确判断是1.C. 公共政策将完全由公民参与决定2.公共政策的政府执行力会有所弱化3.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经验化与领导个人化4.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公平和公正19、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要1.组织准备2.进行绩效评估3.监督控制4.政策实验20、单独二孩政策和二孩政策是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的()1.元政策2.调整和完善3.终止4.初始政策21、下列属于中国公共政策参与主体的选项是()1.中共中央政治局2.中共中央委员会3.中共地方党委4.全国总工会22、属于中国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是()1.全国政协2.团中央3.全国总工会4.全国人大23、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认为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基础上。
1.F. 观察和实验2.想象3.假设4.学习24、决策者人数较少,对目标追求具有一致性,问题解决方案仅有几个,每一备选方案能够产生的结果及风险可以计算确定可能的范围,这是1.结构不良问题2.结构适度问题3.结构良好的问题4.结构完整问题25、下列属于公共政策决断主体的是1.西南大学共青团委2.中共中央3.某微信群4.重庆市政协26、不属于公共政策基本特征的是1.B. 时代性2.E. 阶级性3.现实性4.稳定性27、下列哪个属于公共政策问题1.贫富两极分化2.某小企业破产3.王三梅和李强离婚4.张三和李四闹矛盾28、在我国北方,一到冬季,政府要出台集中统一供暖政策,而南方政府却不必,这主要是政策的()环境影响。
1.自然2.政治3.经济4.文化29、中国公共政策的未来走向是1.D. 公共政策将更多地由公民决定2.公共政策的政府执行力将不断弱化3.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4.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科学化与民主化30、认为公共政策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产物是()决策模型的观点。
1.精英2.集团3.系统4.理性31、国家推行的单独二孩政策和二孩政策是()1.当代中国养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2.当代中国环境政策的调整和完善3.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完善4.当代中国教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32、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是()的观点?1.边沁2.帕累托3.马歇尔4.庇古33、近年来我国雾霾极其严重,这是公共政策问题形成因素中的1.经济的波动2.自然环境的变化3.科技的进步4.自然灾害的发生34、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在阶级社会由阶级矛盾决定的观点属于1.国家主义理论2.阶级理论3.制度主义理论4.公共选择理论35、下列哪项不是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1.绩效评估2.文化和技术可行性3.经济可行性4.政治和行政可行性多项选择题36、下列不属于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的是()1.四川省人民政府2.汶川县人大3.公民4.大众传媒37、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包括()1.人民团体2.各级政协3.公民4.社会组织38、关于中国公共政策未来走向的正确说法是1.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2.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经验化与领导个人化3.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科学化与民主化4.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公平与公正39、关于中国公共政策的未来走向的正确判断是1.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科学化与民主化2.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公平和公正3.公共政策的政府执行力将不断提升4.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经验化与领导个人化40、描述具有随机性的社会现象,要用1.概率函数2.状态函数3.需求函数4.供给函数41、衡量政策正误的标准是1.姓“资”还是姓“社”2.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42、政策实施情况信息反馈的目的是:信息反馈应该作为1.重新制定政策的依据2.修改完善政策的依据3.改进政策组织实施的依据4.政策研究的依据43、政策科学是1.应用科学2.新兴学科3.边缘学科4.软科学44、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专业知识2.实践经验3.思维能力4.心里素质45、听证会的两条主要规则是1.与主题有关的专家参加2.充分听取意见3.必须作出妥协4.精益求精46、政策研究中要关注的问题应是1.偶然性问题2.主导性问题3.原因性问题4.普遍性问题47、下列哪些是政策研究主体?1.领导者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3.中国社会科学院4.西南大学政策研究中心48、古代的兴起是政策研究的萌芽。
1.思想库2.养士3.参谋4.科举49、哪些是政策的载体1.法律2.规划3.文件4.领导人员正式讲话50、论证会要求。
1.有与主题有关的专家参加2.对不正确的意见也应看作是对论证会的贡献3.领导、权威人士最后发言4.绝不允许发表“颠覆性”意见51、完整的政策包括。
1.政策方向2.政策目标3.政策手段4.政策结果52、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从实实质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其形式上则由()三部分构成。
1.人大立法2.行政决策3.党的政策4.三权分立53、政策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1.政策的撤换2.政策的更新3.政策的修正4.政策的增删54、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两个环节。
1.监督控制2.绩效评估3.再决策4.政策实验55、价值观具有的特征1.稳定性2.主观性3.选择性4.客观性56、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路径有1.工具选择路径2.融合路径3.“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4.“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57、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路径分别是1.工具选择路径2.整合路径3.“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4.“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58、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1.调节功能2.引导功能3.约束功能4.分配功能59、公共政策价值具有的特点1.虚假性2.变迁性3.层次性4.多样性60、下列属于政策终结的方式有1.政策缩减2.歪嘴和尚念错经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4.政策的法律化61、公共政策执行模型有1.计算模型2.高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3.综合模型4.实物模型62、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三个得利于"是1.是否有利于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2.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是否有利于以阶级斗争为纲主观题63、政治学者王绍光提出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六种模式参考答案:关门模式动员模式内参模式借力模式上书模式外压模式64、1949年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大陆地区)公共政策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1.在政策制定上,强调以阶级斗争的理论为依据,注重阶级斗争的规律对政策制定的决定作用,忽视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对政策制定的作用,并用阶级斗争的意识来规定政策的使用范围,忽视社会非阶级性的公共问题政策设计和解决办法。
2.在政策执行上,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和政策执行的高度集中统一,并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政策的执行,既不讲民主也不讲法制,把主观发动的政治运动作为重要方式去推行政策,使政策执行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政策的实效性。
3.在政策评估上,强调政策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忽视政策的社会性和科学性,把公共政策只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忽视公共政策为社会建设、社会公共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把政治是非作为检验公共政策的最高标准,导致党政领导干部养成了只注重政策的政治性,不管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普遍心理。
4.在政策终结上,强调政策所体现的阶级性和斗争性,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条件下,政策是否终结,主要是看政策能否为阶级斗争服务,若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阶级斗争的政策就会被终结,完成其使命。
因此,政策终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65、公共政策评估的障碍。
参考答案:(1)公共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动态性(2)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3)公共政策投入的混合性(4)公共政策产出的广泛性(5)公共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触性(6)公共政策信息的不公开性66、公共政策问题本身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参考答案:首先,所需解决的政策问题类型和特性直接决定政策执行的难易程度。
一般而言,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
政策执行中所要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
全面性政策要比局部性政策执行难度大;高层级政策比低层级政策执行难度大。
同一层级,同属局部性的政策,也会因问题的简单与复杂程度不等造成政策执行难度上的区别。
其次,政策问题需要规范的目标群体行为种类越多,政策执行要面对的困难就越多,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
第三,政策问题涉及的政策目标群体人数的多寡,对政策执行的难易程度也有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