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条竞合若干问题研究

法条竞合若干问题研究


注意一个犯罪保护多个法益(复杂客体)的情形。
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
(二)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区分的具体标准
1、法条关系说;
2、全面评价说; 3、犯罪构成事实说。 4、客体重合说; 5、宣告罪数说。
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
(二)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区分的具体标准
我的观点:
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
(一)法条竞合理论的历史背景 法条竞合的概念来自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 德国学者耶塞克称之为“法条单一”——所谓的法 条竞合只是假竞合,最终一个法规便足以全面评价 犯罪行为。 日本学者大谷实指出,所谓法条竞合,是指一个犯 罪事实,存在数个可能适用的法条的情况。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
(一)法条竞合理论的历史背景 我国:最早论述法条竞合的是马克昌教授。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刑法学界对法条竞合的研究 已经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吸收大陆法系刑法 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 见解。
附随犯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 特别关系、补充关系、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 择一关系:一个行为虽然同时符合两个构成要件, 但两个构成要件不可两立、具有排他关系,因此只 能适用其中一个构成要件,而不能适用另一个构成 要件。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
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
(一)侵犯法益同一性概述
关键:“一法益”的认定
台湾地区黄荣坚教授: 1、通过构成要件认定; 2、通过法律的明示认定; 3、通过对犯罪构成要件在立法上的目的解释认定。
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
(一)侵犯法益同一性概述
张明楷教授:
法条竞合犯只有一个法益侵害事实; “只有一个法益侵害事实”是指行为仅侵犯了一个 犯罪的保护法益(不限于一个/种法益);
收关系)
交叉关系 交互竞合(套用择 一关系) 偏一竞合(套用补 充关系)
分法
重法优先于轻法
基本法优先于补 充法
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
(一)侵犯法益同一性概述
法条竞合犯VS想象竞合犯
区别的核心:侵害法益同一性 法条竞合犯:一行为、一法益、数个构成要件 想象竞合犯:一行为、数法益、数个构成要件
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
(一)双重评价禁止原则——法条竞合犯的一罪性
法条竞合犯 想象竞合犯 犯罪认识上 犯罪评价上 科刑上 数罪 一罪 一罪 数罪 数罪 一罪
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
(二)适用全面评价法 基本原则:适用客体全面评价法。 1、法条竞合犯所竞合的多个法条中,保护的客体 越多的法条,是评价最全面的法条,此时应适用该 法条。 2、某些情况下,法条竞合犯所竞合的多个法条保 护的客体完全重合,但各法条对客体的侵犯程度评 价不一致,此时应适用反映行为对客体侵犯程度最 重的法条。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
(三)法条竞合的本质 法条关系说——法条竞合; 犯罪形态说——法条竞合犯;
折中说——立法层面的法条竞合,司法层面的法条 竞合犯。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 特别关系、补充关系、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 特别关系:一个行为既符合特别法的构成要件,也 符合一般法的构成要件,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只适用特别法,以一罪论处。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 特别关系、补充关系、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 补充关系:一个行为既符合基本法的构成要件,也 符合补充法的构成要件的情形,根据基本法优于补 充法的原则,只适用基本法,以一罪论处。 明示的补充关系 默示的补充关系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 特别关系、补充关系、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 吸收关系:一个行为符合两个构成要件,但其中一 个构成要件被包含在另一个构成要件中,根据完全 法优于不完全法的原则,只适用完全法,以一罪论 处。
特别关系 补充关系 吸收关系 择一关系
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 基本法优先于补充法 完全法优先于不完全法 未有明确规则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
判断一行为和侵害法益同一性
判断特别关系
判断补充关系
判断吸收关系
判断择一关系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二)我国学者对法条竞合所作的分类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二)我国学者对法条竞合所作的分类
从属关系:在两个罪名概念中,其 中一个罪名概念的外延为另一个罪 名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 独立竞合,表现为一个罪名概念的 外延为另一个罪名概念的外延的一 部分,而犯罪行为正适合于这一部 分的情形。
包容竞合,表现为一个罪名概念的 外延是另一个罪名概念的一部分, 但犯罪构成的内容已超出外延窄的 罪名概念的情形。
然而,法条竞合又是学界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领 域之一,“表面上平静无波,实际上各家见解尚处 于战国时代”。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
(二)法条竞合的形成原因 因犯罪主体形成的法条竞合; 因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同形成的法条竞合;
因犯罪对象不同形成的法条竞合;
因犯罪时间不同形成的法条竞合; 因其他条件形成的法条竞合。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二)我国学者对法条竞合所作的分类
交叉关系:在两个罪名概念中, 其外延各有一部分相交。 交叉竞合,是指两个罪名概念之 间各有一部分外延相互重合。 偏一竞合,是指两个法条交叉重 合,但犯罪行为已经超出重合范 围的情形。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
(二)我国学者对法条竞合所作的分类
从属关系 独立竞合(套用特 别关系) 包容竞合(套用吸 特别法——法条竞合犯的一罪性 可能双重评价的情形: 1、行为人以数行为侵害数法益,同时该当数个犯 罪构成要件; 2、行为人以数行为侵害一法益,同时该当数个犯 罪构成要件; 3、行为人以一行为侵害数法益,同时该当数个犯 罪构成要件; 4、行为人以一行为侵害一法益,同时该当数个犯 罪构成要件。
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
(一)双重评价禁止原则——法条竞合犯的一罪性 上述第1、2和3种情形都不禁止双重评价。 第4种情形,实际上只是立法者基于量刑上的考虑, 在相同的法益侵害行为,加上其他不同的参考因素 而分别制定法条来区分其法定刑。 因此,对于一个侵害法益的事实,只能评价一次, 适用一个法条,而没有必要多重评价,否则,立法 者多一次量刑上的调整,行为人的一个侵害法益的 事实便要多受一次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