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肝吸虫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分布: 主要在亚洲
我国大部分地区
平原水网型 成年人感染为主
流行区类型
山地丘陵型 儿童感染多见
1.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经口食入 3.易感人群 4.中间宿主
(二)防治
大力开疗药物──吡喹酮
(二)临床表现 多为慢性过程 1.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乏力、肝区不适、腹泻
2.体征
肝肿大,肝硬变、腹水等
3.儿童感染严重者导致侏儒症
四、实验诊断
(一)病原检查 * 粪便查虫卵——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 *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离心沉淀
(二)免疫学诊断
ELISA、IHAT等
鉴别诊断:与乙肝、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1.虫体的机械阻塞 2.虫体分泌物、代谢物和机械刺激
虫体破坏胆道上皮、血管+代谢物
胆道上皮损伤 胆管扩张
炎细胞浸润
管壁增厚
虫荷多时的机械性阻塞 胆淤
合并感染
炎症:胆囊炎/胆管炎
肝细胞受损
浓缩Ca++析出+ 虫卵+死亡虫体
影响肝细胞代谢 脂肪变性
胆淤性肝硬化
胆石核心
胆石症
与胆管上皮癌、肝癌发病有关
引起的胆管扩张、炎症、胆汁淤积、胆石症 等,严重致胆淤性肝硬化。
解剖结构
back
鱼、 虾
囊蚴
雷蚴 尾蚴
第一中间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
要点
1.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2.终宿主:人、脊椎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3.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生食或半生食 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
4.保虫宿主——猫、犬、猪等
三、致病
主要病变在肝胆管内
(一)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形态
1.成虫:
★ 体狭长,背腹扁平,似葵花籽。 ★ 消化道不完整(有口无肛) ★ 雌雄同体,睾丸分支,前后排列。
2.虫卵:
二生活史
成虫
人、猫 肝胆管内
粪
卵
入 水
第一中间宿 主淡水螺
卵
(吞入)
毛蚴
胞蚴
第二 中间 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