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吸虫病PPT医学课件

肝吸虫病PPT医学课件

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免疫金银染 色法等。 3、其他检查:B超和CT检查、胆囊造影等可发现肝胆病变。
60
A 正常肝脏; B肝吸虫病患者肝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
61
七)治 疗
吡喹酮:目前是治疗肝吸虫病首选药物,该药具有疗效 高、疗程短、服药简便、副作用较轻等优点,目前国 内常用总剂量为120mg/kg~150mg/kg,每日3次,3 日疗法。
53
临床表现
2、慢性期:多数是由于反复感染或急性感染者 未及时治疗逐渐转变而来。
轻型者:可无任何症状; 中型者:可出现右上腹(肝区)隐痛,饱
涨感,食欲下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伴有乏 力、神经衰弱等表现; 重型患者:可引起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出现贫血、浮肿、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 腹水和黄疸等,重症患儿可出现侏儒症。
12
(3)淡水鱼感染情况监测
在监测点的自 然水体环境采 集小型野生鱼 类,侧重采集 麦穗鱼、餐条 鱼等,共计 100尾,用压 片法检测囊 蚴,结果登记
13 入附表3。
(4)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监测
每个行政村(社 区)采集5只 猫、犬或猪的粪 便,共25只,采 用改良加藤厚涂 片法,一粪两检 检测肝吸虫虫 卵,结果登记入 附表3。
14
(5)人群卫生常识 与行为状况
每个行政村(社 区)在参加粪检 的人群中随机抽 取30人,共150 人进行问卷调 查,内容详见附 表4。
15
(6)相关因素 监测
收集监测点的 地理环境、鱼 塘、经济水 平、卫生状 况、防治措施 等自然和社会 因素信息,结 果登记入附表 5。
16
填表说明:①总人口数:指该村上一年度的户 籍人口数;②常住人口数:指实际经常居住在 该村半年和半年以上的人口数;③表中8、9项 均填写该村所属乡(镇)上一年度的数据;④ 肝吸虫病监测点必须填写第7项鱼塘情况。
广西流行情况:目前全区已发现61个县(市、 区)有肝吸虫病流行或此病存在。推算全区感 染人数达350万人以上。
4
背景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特点:
流行趋势:发病率
呈快速上升,流行 范围扩大。
分布不均,局部地 区流行严重。
感染率高,感染度 重。
各年龄组均有感染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44
45
市面上用于加工鱼生的几种鱼
46
3、人群感染方式
吃“鱼生”或未熟透的鱼、虾
共餐→食物、食具污染
吞下活囊蚴
其它(污染的手等)→污染食物
47
横县鱼生
48
鱼生加工
49
四)致病机理
肝吸虫引起发病及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 化,是由于虫体、虫卵及其代谢产物局部所 产生的阻塞与刺激所致。虫体的分泌、代谢 产物被人体吸收则产生全身反应。
26 电镜下的肝吸虫卵
27
华支睾吸虫虫卵
28
肝吸虫虫卵
肝吸虫虫卵(加藤片)
29
气泡
灵芝 孢子
30
华支睾吸虫虫卵与灵芝孢子的区别
31
扇棘单睾吸虫卵
32
华支睾吸虫卵
3、囊蚴
近圆形或随圆形,大小为(121-150)×(85140)μm。
囊壁有两层,外层较厚,约3×4μm,内层较 薄。
21
成虫 虫卵
1、成 虫
成虫:腹背扁平,呈褐色 或微黄色、半透明,体形 狭长,前端略窄,后端较 钝圆,类似葵瓜子状;大 小为10~25×3~5mm; 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 盘在虫体前1/5线上,较口 吸盘略小。
22
口吸盘 肠支 腹吸盘
子宫 卵黄腺 卵巢
睾丸
肝吸虫的电镜 扫描图
上图:后尾蚴 (×600) 下图:口吸盘
1.39% 1988-1992
3.71% 2001-2004
9.10% 2015
,以成人组感染为 主,男性多于女性
广西肝吸虫病感染率趋势
5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情况
年度
1985 1991 1994 1999 2002 2004 2006
县数
23 29 45 48 52 59 60
6
背景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 肝吸虫病作为重点防治疾病列入规划 目标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肝吸虫感染率
肝吸虫病病理变化的程度因虫负荷的多 寡,感染时间的长短,病人机体的状态,有 无继发性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50
寄生在肝胆管内
51
52
肝胆管中的肝吸虫
五)临床表现
1、急性期:一次性食入大量囊蚴,可 在一个月左右突然发病,表现为寒战、高 热、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腹胀、腹 痛、腹泻和肝区压痛等症状,并伴有肝脏 肿大、黄疸及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增 多等,免疫学检查强阳性。
42
1、传染源
肝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外,还 有猫、狗、猪等家畜,以及狸、鼠 等20多种哺乳动物作为传染源。
43
2、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常见有赤 豆螺、纹绍螺、长角涵螺及方格短沟 蜷。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常见小鱼 有麦穗鱼、兰刀鱼、棒花鱼;大鱼有 草鱼、青鱼、白链及鳙鱼等。其次是 虾类,如米虾、沼虾。
①内容:肝吸虫和其他肠道蠕虫。 ②对象: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
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共1 000人,必须覆 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 ③方法: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样本(>30 g),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结果登记 入附表2。 ④指标:肝吸虫和土源性线虫分别计算感染率 11 和感染度,其他肠道蠕虫计算感染率。
36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囊蚴在鱼体寄生最多的部位
背鳍肌肉
尾鳍肌 肉
野生鱼种—麦穗鱼
37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第二中间宿主检查: 1、压片镜检法:将待检的鱼去鳞和皮,
切取背部肌肉适量,置两玻片之间, 用力夹压使鱼肉成一薄膜,在解剖镜 或低倍镜下检视。此法适用于检查小 型鱼体。
38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3.流动监测(12个):结合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一同开展,各省 每年抽取10-15%的县(市、区)开展肝吸虫病流动监测,监测点5 年内不重复。
9
一)固定监测
1. 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2. 淡水鱼感染情况监测 3. 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监测 4. 人群卫生常识与行为状况 5. 相关因素监测
10
1.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幼虫在囊内卷曲,可见吸盘和腹吸盘及一个大 的排泄囊,囊内有黑色素颗粒位于囊内一侧。
从尾蚴侵入鱼体至囊蚴发育成熟,约需23天。
33
肝吸虫囊蚴(感染期)
腹吸盘
囊壁
排泄囊 (黑色)
口吸盘
34
肝吸虫囊蚴的电镜图
35
从生鱼片中分离的肝吸虫囊 蚴 (138×115 μm)
鱼肉吸虫囊蚴(显微镜下观察)
阿苯哒唑(丙硫咪唑):剂量每次5~10mg/kg,每 日2次,连服7日。
三苯双脒
62 治疗注意掌握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三苯双脒和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的 疗效
华支睾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1
目录
背景 肝吸虫病监测方案 肝吸虫病基础知识
预防与控制
2
背景
肝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猫后 睾吸虫等,在我国流行的是华支睾吸虫(以下 简称肝吸虫)。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如 猫、狗、猪、鼠等)的肝胆管内所引起在以肝 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二)流动监测
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 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 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村(社区)名须 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在附表1中登 记)。
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相关因素监测
17
三)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
(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监测数据的 收集,并于当年12月31日前通过“寄生虫病防 治信息管理系统”上报数据。
54
临床表现
3、併发症: 胆管炎、胆 囊炎、胆石症、胰管炎、胰腺 炎、原发性肝癌和胆管上皮 癌。
55
2009年,肝吸虫感染被WHO国际肿瘤研究中心 (IARC)确认为引起胆管癌的Ⅰ类病因学因素
56
1
2
1
2
2
3
1
肝吸虫在肝胆管内的切片,胆管周围腺瘤样增生,肝实质小叶
不均一,进一步可发展为胆管癌和肝纤维化
1:胆管上皮腺瘤样增生 2:肝吸虫(吸盘)3:肝小叶不均一
57
图片由余新柄教授提供
肝吸虫病晚期引发的胆管癌
58
图片由横县人民医院郑秋培院长提供
59
六) 诊 断
根据吃鱼生史或在流行区生活、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诊断并不困难。 1、病原学检查:目前常用的有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醛醚
集卵法、水洗沉淀集卵法等。 2、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
19
三、基础知识 一) 病原学
形态学:
成虫: 虫卵:人体寄生虫虫卵中最小的一种。
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寄生部位:肝内的中小胆管 感染期:囊蚴 寿命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 鱼虾中的囊蚴
尾蚴
毛;胞;雷蚴 第一中间宿主沼 螺、豆螺、涵螺
(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国监测 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于次年5月底前将监测 结果反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18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