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糖适平作用机制特点解析

1.糖适平作用机制特点解析

WHO:世界卫生组织
WHO(1999)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
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特征
由于β细胞的破坏,导致绝对的胰岛 素缺乏
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的进行性胰岛 素分泌不足
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基 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如囊性纤 维化病)及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如用于治疗AIDS或器官移植后的药 物)
2. 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 受体数目
IR
胰岛素 抵抗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磺脲类药物受体结合, 通过降低β细胞膜K+通透性而致膜去极化,由此而 激活Ca2+通道及内流以增加胰岛素释放
增加胰岛素受体,强化胰岛素受体后作用, 从而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抵抗和增加组织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
第 11 页
糖适平除促进胰岛素分泌外,还可提高胰岛素敏感 性,实现促泌与增敏“双效合一”
0.67%
1980
兰州标 准 30万 全人群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
1.04%
2.28%
4.50%
1986
WHO 1985 10万 25~64
1994
WHO 1985 21万 25~64
2002
(城市) WH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99
10万
≥18
9.70%
2008
WHO 1999 4.6万 ≥20
•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 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 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 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 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 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
调节糖原和脂质合成关键酶的活性 •在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介导糖原和脂肪的合成,这两个反应的关键酶分别是糖原合成酶和3 -磷酸-甘
油乙酰转移酶,它们均是由磷酸化状态调节的,磺脲类药物能调节去磷酸化过程,使之活化
糖基化- 磷脂酰肌醇- 特异性磷脂酶(GPI-PLC)的作用 •磷脂酰肌醇(GPI)位于细胞膜外层,参与胰岛素信号传递,调节肌肉和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磺脲类药
•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 • 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3.7亿 2011年全球糖尿
病患者人数已达

各国糖尿病患者数(百万)
巴基斯坦
6.6
日本
7.1
5.5亿 估计2030年全球
糖尿病患者数量

埃及 印度尼西亚
墨西哥
7.5 7.6
10.6
俄罗斯
12.7
460万 2011年全球死于
糖尿病人数
0.122
现于30min左右,至2h分泌量已明 显降低,至实验3h时,各药物组浓
0.100
度的分泌降至基础的约1.1-1.3
0.050
倍。
0.000 0
• 格列齐特促胰岛素分泌相与格列喹
50
100
150
200
酮很相似。
格列喹酮 注:葡萄糖浓度5mmol/L
格列齐特
格列本脲
空白
• 格列本脲刺激后呈明显的单峰分
• 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 而同期胰岛素上升却不明显,提示糖适平除促泌之 外的作用
空腹
餐后1H 39
29
餐后2H 25
21
4 2.5
-1.8血糖-3.2
胰岛素
血糖
-4.7 -5.7 治疗1M
胰岛素
治疗3M
血糖
-4.1 -6
胰岛素
试验方案
试验方法 非对照研究
样本
25例T2DM患者
给药时间 3个月
第7页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以神经、眼部和肾脏 并发症最为常见
• 一项包含了24496名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 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患病率为73.2%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60.30% 神经病变
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症患病率
34.30%
是加强
脲 类
胰岛素 机
增 敏
介导的 肌肉、 脂肪组

织对葡 格
萄糖的 列
摄取和
喹 酮
利用
特 有


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转运及去磷酸化作用 •GLUT4 的主要功能是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转运葡萄糖,磺脲类药物可以通过诱导GLUT4 去磷酸化,抑制其
向细胞内的移位,提高了其在细胞膜上的浓度,增加葡萄糖转运,增强外周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注: *P<0.01, vs. NGT组
I-IGT组
IGT/IFG组 新诊断T2DM组
0
NGT组
UAE:尿蛋白排泄率, MAU:微量白蛋白尿; T2DM:2型糖尿病, NGT:糖耐量正常, I-IFG:单纯空腹血糖受损 , I-IGT:单纯糖耐量低减 , IGT/ IFG:糖耐量低减合并空腹血糖受损
不同糖耐量人群UAE中位数(μg/min) 不同糖耐量人群MAU患病率(%)
糖对UAE的影响更大
不同糖耐量人群UAE水平
10 8.5
n=2934 8
6.51
6.93
6
5.26
5.56
4
2
不同糖耐量人群MAU患病率
25
20.7
20
n=2934
15
10 5.6
5
11.7
13.1
5.8
0
NGT组
I-IFG组
临床研究2:从促进胰岛素早相分泌的能力来看, 糖适平优于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
• 格列喹酮组ΔI60/ΔG60较格列齐特及格列本脲组比值升高(P均<0.01),说明格列喹酮 在OGTT-60min时的促分泌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其他两种药物。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糖适平
作用机制特点解析
1
目录
糖尿病背景分析
糖适平作用机制及特点 • 促泌增敏,双重降糖 • 保护肾脏,循证之选 • 快速起效,原研经典
第2页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的定义
•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 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 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 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 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 能障碍。
试验方法 样本
给药时间 分组
试验方案
随机对照
新诊断的T2DM患者45 例(5例脱落)
1个月
格列喹酮(GLQ)16例 格列齐特(GLC)13例 格列本脲(GLB)11例
T2DM: 2型糖尿病, OGTT-IRT: 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 张丹丹,陆菊明,母义明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
物可激活GPI-PLC,有助于肌肉、脂肪细胞摄取转运葡萄糖。
调节PPAR应答基因的表达 •直接与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γ 结合并使之激活,调节PPAR 应答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胰岛素
增敏作用。
增加胰岛素受体 •增加胰岛素受体,促进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强化胰岛素受体后作用。
常宝成. 糖尿病天地·临床刊 2010年8月 第4卷 第8期 第 20 页
明促分泌能力越强,餐后血糖控制越好。
T2DM: 2型糖尿病, 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张丹丹,陆菊明,母义明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
第 16 页
临床研究2:糖适平可有效促进患者胰岛素分泌
• 各组治疗后120min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糖适平可有效促进胰岛素分泌
服药前(虚线)后(实线)患者胰岛素水平变化
基础研究2:糖适平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具有短 效,强效,双相分泌的特点
促胰岛素分泌速率
• 本研究发现格列喹酮刺激HIT-T15
0.300 0.250
0.234 0.208
细胞胰岛素,呈双相分泌,第1峰 出现于刺激后5~10min,第2峰出
0.200 0.150
0.169 0.156 0.135
0.125

巴西
13.4
美国
24.1
印度
63
4650亿 2011年糖尿病的
全球医疗花费
美元
中国 0
92.3
20
40
60
80
100
IDF,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第5页
糖尿病流行病学: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提高,至 2008年已达到9.7%
12% 10%
8% 6% 4% 2% 0%
诊断标准
调查人数 年龄
在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
第3页
糖尿病的症状及危害
糖尿病症状
多饮
多尿
多食
消瘦
急性并发症
• 酮症酸中毒 • 高血糖高渗综
合征 • 乳酸性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肾病 • 视网膜病变 • 神经病变 • 下肢血管病变 • 糖尿病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第 4 页
糖尿病流行病学:2011年,全球已有3.7亿糖尿病 患者,中国的患者数目居于世界首位
ΔI60/ΔG60 *
8.57
4.34
5.09 4.24
格列喹酮
格列齐特 治疗前 治疗后
4.79 3.16
格列本脲
试验方法 样本
给药时间 分组
试验方案
随机对照
新诊断的T2DM患者45 例(5例脱落)
1个月
格列喹酮(GLQ)16例 格列齐特(GLC)13例 格列本脲(GLB)11例
注:*P<0.01,ΔI/ΔG比值可代表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能力,比值越大,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