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施工)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随着我国城乡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建筑装饰行业呈现出持续、迅猛增长的势头。

建筑行业急需一大批熟练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的应用性人才,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不断的更新和创新,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对设计、造价、施工、维护等流程工序及各类信息的可视化要求越来越高,BIM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一个象征,BIM也成为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未来转型的方向。

到2020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要达到15%,所有新进入项目必须是装配式。

因此,装配式也必然是一个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装修或成行业新标配。

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之所以能在10天左右的时间拔地而起,就是因为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并最大限度地采用成熟的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大幅减少现场作业工作量,实现了效率最大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黔南州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均分别指出,推进建筑全装修、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指导和服务。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二、建设基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2012年招生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523人,目前招生情况喜人,去年招生212人,报到率90%,今年计划招生250人,现有在校学生713人。

专业历经8年建设与发展,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相对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立足于黔南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招投标能力和工程质量控制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建筑装饰行业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目前,专业主要采用“岗课融合贯通、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原则,构建“411”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适应建筑装饰施工员为主、建筑装饰质量员和材料员兼顾的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图1 “41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2、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双师型”教师10人(占71.4%);有副教授4人,研究生4人,具有国家注册建造、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8人;12人担任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评员。

聘请4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3、基本完备的教学条件本专业已有建筑实体模型、建筑仿真模型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建筑实训集成箱、建筑规范资料室、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室(公用)等一体实训室。

与省内外建筑施工企业合作,建立10余家合作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4、技能竞赛成果本专业师生参加全国“建筑工程识图”、“工程测量技能”、“BIM技能”、“项目管理沙盘”等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良好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好,社会认可度高、招生就业旺。

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全国十佳教学能手奖。

2019年度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18年度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17年度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2016年度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5、产学研合作成果许贵满主持2017年黔南州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黔南木结构民居调查、开发与应用研究》,评为优秀。

许贵满主持2018年黔南州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黔南桥梁现状与古桥保护研究》,评为良好。

2017年举行贵州省住建厅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八大员)统一考试,我院培训61名学员,90%取得相应资格。

陶致成主持2018年都匀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都匀毛尖茶废料吸附室内甲醛》。

2018年与黔南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合作办学,签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助力乡村振兴,决战扶贫攻坚,派遣近百名学生服务地方(三都县、平塘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跟岗实习。

作为贵州省建筑工人职业培训考核机构,服务培训1000余次。

2019年我院获“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授牌,并积极开展工程测量员培训考核1200余人次。

2019年服务黔南州建设局建筑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2200余人次。

三、建设目标1、专业发展目标围绕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以“科技创新、安全共享、绿色可持续、优质高效”四大核心理念,着眼于黔南州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探索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和途径,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具有持续发展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实验实训条件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配套进行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训环节”的整体改革和建设。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培养一支产学研结合、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终建成综合水平较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2、人才培养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推动贵州建筑业输送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面向建筑装饰行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具备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指导、施工组织及管理、质量检测、资料整理、装饰工程监理、装饰工程造价以及装饰施工图绘制等实际工作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见图2。

图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分析图四、建设内容1、专业群建设围绕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适时进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回访。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根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及时提出专业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及时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确立以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监理员等为主的岗位群,依据各岗位技能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如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对应施工员、装饰工程质量检测对应质量员、装饰工程资料管理对应资料员、装饰工程监理对应监理员,课程内容整合依据职业标准确定,要求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度,突出岗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查阅中英文资料能力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指导与质量检测能力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能力 装饰工程监理能力装饰工程资料整理、预决算编制能力核心能力装饰施工图设计与绘制位技能的实践锻炼,完善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表1 专业群职业能力、对应的工作岗位2、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内容的整合建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独有的工学结合课程设置体系,将原有课程,进行整合,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导的项目实训课程;同时按照职业能力模块设置教学计划。

调整理论课时,根据市场需要,增开学生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将一些理论专业课程进行了压缩或删减,增开了新的有助于就业、职业综合能力提高的课程,如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质量验收、装饰工程资料整理等,为学生考二级建造师、监理师和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的整合。

如加大计算机绘图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为主导的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适应建筑工程技术日益发展的需求;开发建设《装饰工程资料整理》、《建筑装饰BIM》等新课程,以适应建筑装饰质量员、资料员、建筑装饰BIM工程师岗位要求。

2)实践教学的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开发建设装饰工程项目综合技能实训等新课程,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施工图绘制、技术交底、材料进场、施工操作、质量验收等学习情境下实训练习。

采用校内教师和能工巧匠共同指导,重点把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与检验、构造节点的设计与制作、关键施工工艺流程的掌控、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应用等,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加强校企合作,把学生送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实际工程,承担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多岗位工作,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辅导,既增强了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整体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技能,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3)精品课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装饰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检测》等院级精品课。

4)教材建设健全与专业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材体系。

依据“强化知识应用、突出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整合教材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互衍接,与装饰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同步。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材课题研究,逐步建立起与本专业特色相适应的理论课、实践课教材体系。

初步完成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工程资料整理等课程的教材出版工作。

5)教学资源建设以专业资料室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体系。

实现数据模型、典型案例剖析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型库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抓好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培养建设。

打造一支以名牌教师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为依托、新教师为补充的完整、合理的梯形教师队伍,见表2。

表2 梯形师资队伍构建体系(1)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进修、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职业技术和教学能力,使之能够把握本专业发展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变化,及时纳入专业教学中。

具备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与行业企业人员一同制定地区行业标准和专业建设方案,成为专业教学能手和行业专家。

(2)骨干教师培养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确定我专业5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分批选送到相关院校对口专业进修、企业挂职实践、技术兼职、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等途径,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成为建筑装饰施工、装饰施工质量、装饰施工图设计等方面的教学骨干、技术能手。

在行业、企业技术兼职,担任核心课程建设的负责人。

(3)“双师”素质培养制定年度培养计划,加强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

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选派2名参加脱产培训,或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实践,并通过进行实践能力考核;专任教师获得相关专业工程系列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建筑装饰设计师、建造师等)。

(4)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按照学院兼职教师选拔、聘用等相关管理办法。

选聘行业企业专家,分别承担建筑装饰施工等方向的课程建设、专业教学、青年教师指导、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

选聘建筑装饰工程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现场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