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项目组组成人员 (2)一、行业发展背景与建设基础 (3)(一)行业发展背景 (3)(二)建设基础 (3)二、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5)(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5)(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6)三、建设内容 (7)(一)积极推进“2+0.5+0.5”人才培养模式 (7)(二)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8)(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8)(四)师资队伍建设 (12)(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4)(六)社会服务建设 (19)(七)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20)四、建设进度及考核指标 (21)五、预算经费投入 (22)项目组组成人员项目组组长:李汉华(学院副院长、教授)项目副组长:涂群岚(学院土木系主任、副教授)余克俭(学院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黄国贤(江西省招标办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组成员:鲁维(学院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胡洋(学院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孙旭琴(学院专业教师、副教授)黄颖(学院专业教师、教授)汪雄进(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涂永忠(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熊磊(学院专业教师、讲师)李国玉 (学院专业教师、讲师)胡华章(江西省建工集团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余建国(江西省建设质量监督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龚桂林(江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庆新(南昌市建筑技术咨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瞿飞虎(江西省建工集团总工、高级工程师)一、行业发展背景与建设基础(一)行业发展背景建筑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稳定在7%左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列全国各行业第五。

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城镇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为我省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筑业已成为我省第二大支柱产业, 2010年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500亿元。

2010年江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意见》,意见中提出我省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平均要增长12%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7.3%左右,到2015年,建筑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总产值要达4000余亿元,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支撑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目前,全国建筑业现有从业人员3000多万,其中高级技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从业技术人员不足9%,我省建筑业从业技术人员更是不足8%,这表明本行业急需大量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这个大背景下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建设基础1.专业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本专业立足于江西省经济建设,紧紧依托建设行业,确定了“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建设类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建设行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素质培养为根基”的办学观念。

按照“双向参与、双业融合、双元培养”的办学思路,2008年起,本专业实施“2+0.5+0.5”的教学组织模式(即学生第一阶段前2学年在学校进行基本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第二阶段第3学年上学期进行集中的校内综合模块实训,为顶岗实习做准备,第三阶段第3学年下学期直接到实习单位去进行顶岗实习),这一模式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将学习工作化,工学结合得到了具体体现。

在这一教学组织模式中学生可根据就业意向、专业基础差异及个性需求,选学不同的课程组合模块。

同时,针对专业方向,把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的有机结合。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获2010年江西省级特色专业。

2.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我系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兼职教师51人。

专任教师中,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的6人,40~50岁的27人;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19人;在学历结构上,博士1人,硕士16人,在读硕士22人,其余均为本科;在“双师”结构上,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注册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已达到36人,占我系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90%以上的教师掌握不同层次的实践技能,具备“双师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获2010年江西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3.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效明显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学院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

这些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学院整体课程建设水平。

近三年来,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等国内知名出版社累计出版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数十本,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来自工程一线的实际工程全套资料100余套(近3000册)以及相关专业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等资料。

4.教学与科研硕果累累近三年,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22项,厅级教科研课题7余项,省级科技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院级课题和横向课题8项,院级教学成果奖4项,撰写论文达106篇。

5.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初具规模实训中心成立于1996年,现有建筑面积13263㎡,配有实训工位数360个,现有专兼职实训老师42人,设备总值600余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000余万元。

中心建有钢筋实训室、抹灰实训室、模板、砌筑、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施工图识读、工程资料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招投标模拟、建成建筑地基框架结构教学模型、房屋局部框架结构教学模型、建筑砌体结构教学模型、室内装饰构造展示室、各种幕墙模型等实训场所。

6.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与“江西省二建公司”、“江西省四建公司”、“中建四局”、“江西昌南建筑公司”等32家企业进行了深度的校企合作,与企业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共建实训基地协议》等相关文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同时,我院自有的设计院、建筑公司、检测中心等校办企业,也积极承担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安排教师顶岗实践,积累实践工作台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7.优质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有95%的学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大多数毕业生分布于我省大中型建筑企业,并成为技术骨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连续三年学生入学率95%以上,就业率96%以上。

良好的就业前景,优质的培养质量,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报考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目前,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达3148名。

8.存在的问题作为全国建设类高职院校中最早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高职教育研究、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材研发、教学资源、社会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然而,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引领我国中部地区土建类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尚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1)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2)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质量、数量不足;学院新校区校内实训基地尚未建设。

(3)在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体制上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4)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还有待提高;(5)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运行机制,与企业紧密合作,推进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积极拓展“订单式”培养,形成国家级、省级及院级梯级优质精品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引入企业运作机制、融入企业文化;鼓励教师通过在企业兼职、挂职、短期学习等形式,同时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课,建设形成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建设行业、服务教育发展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努力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这一省级特色专业建成为国家级品牌专业,带动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基础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发展,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1.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与建设行业、建筑施工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专业教师技术优势,进行技术指导和为社会提供服务,鼓励专业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校企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建立适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工学结合力度,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行业企业合作,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成立课程开发建设小组,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建设和改革。

通过充分调研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研讨论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对应的能力等项目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相辅相成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

3.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在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形成师资梯队,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4.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实训中心建设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主要依托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主干专业、省特色专业进行建设。

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制订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成后将达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

(1)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紧贴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使之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教学基地,使校内专业实践课开出率达100%。

(2)成为面向建设类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

为全省乃至其他区域的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

(3)成为面向社会的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新技术推广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建筑企业技术改革及工程项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参与研发新材料,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与企业共同开展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依靠“双师型”专业师资,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技术难题;继续做好建筑业职工继续教育、执业资格考前培训、职业岗位资格培训等工作,积极参加江西小城镇规划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