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回顾。
用数据说话,是论证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经济大危机
1.展示数据: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图。
2.出示一对母女的谈话内容。
3.出示美国危机爆发后的图片,感受当时情境。
4.对这场经济大危机进行病症分析。
1.材料阅读,并情景演绎当时父母谈话内容,分析当时美国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柯立芝繁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新政。
了解“柯立芝繁荣”背后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的分析,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1.小组合作:创意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
2.正反方辩论,论证新政带来的影响。
3.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结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逐条解读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及其带来的效果。
2.重点解读为什么《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核心措施。
3.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新政的影响,得出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再现当年的总统大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并强调下划线内容为课程标准内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1.了解“柯立芝繁荣”与繁荣背后的危机。2.通过材料阅读,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合作学习,列表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得出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得出国家改革必须依据国情,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大量史料进行知识的丰富。
但是九年级的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能够对知识进行理解深化。
以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开始标志、爆发领域、特点以及影响为知识主线,结合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数据分析法,情景演绎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增强对知识的认知和额理解。
四、罗斯福新政
1,简单介绍罗斯福,讲述炉边谈话。
2.,对症下药:列表归纳新政内容。
3.小小辩论赛:你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4.时空纵横:横向对比罗斯福与邓小平。
3. 在情感升华环节,学生畅所欲言,很好的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立地树人nederland核心素养。
本课不足及改进措施:
八.板书设计
第6课: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经济(生产过剩)经济大(对症下药)罗斯福
繁荣危机 新政
时间 地点 特点 影响内容 特点 实质 影响
4.强调评历史事件采取论从史出,一分为二的方法。
5.学史明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获得的启示。
围绕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知识主线,通过小组合讨论,创意思维导图以及小小辩论赛等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团队协们有哪些收获呢?
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感受中考真题,解读怎选,为什选。
七.教学反思
一.教师自评
在工作室二次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上节课授课情况,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整: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下划线强调课程标准内容,出示重点。
2,在论证经济危机原因材料的选取上做了适度删减,设计情境演绎法让学生真实感受当时社会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畅所欲言。
检测本课目标是否达成。
从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与思想认识方面谈收获。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六.中考演练
1.(山西.2018.14) 安娜是1930年毕业的一名美国大学生,当她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时,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D )
A.“政府无限量提供牛奶面包” B.“美国社会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C.“为共度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在罗斯福新政内容环节,增加了小组展示环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设计小小辩论赛活动在论证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式。
通过授课,发现本课不足:
二.工作室成员进行第三次集体研讨。
本课亮点:
1,课堂节奏得到有效调整,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主题地位。
2. 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围绕知识主线贯穿始终,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辩论赛
教学准备
课件ppt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以1933年罗斯福与胡佛总统大选引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导入新课。
情景置换,假如亲临现场,有何感触。
当时美国正面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正是在美国“病入膏肓”的情况下“临危受命”。
确立好本课的学习目标,让本课的学习有方向。指导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柯立芝繁荣
1.温故而知新,知道一战以后的世界格局及其影响。
2,出示材料,数据展现20世纪20年美国的繁荣景象。
3.介绍“柯立芝繁荣”。
1,自由抢答形式回顾所学知识。
2.从数据中真切感受到战后美国的繁荣。
战后的美国在1924年-1929年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财富增加,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第十三课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1.知道经济大危机。
2.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经济大危机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转折点,前所未有,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2.学生自主阅读,讲述经济危机的爆发。
3.数据分析,得出经济危机的特点。
4.通过病症诊断,得出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影响。
1.得出结论:为什么经济繁荣的背后孕育危机?得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讲述”黑色星期四”。
3.分析得出经济大危机的三大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力大。
分析得出这场危机的病症重,传染病以及并发症背后的深刻意义。
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难”
2.(南充.2018)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B)
A. 来势比较猛烈 B.涉及范围特别广
C.破坏性特别大 D.持续时间特别长
3.(2019原创)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的“机遇”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