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及根源。

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成效等有关史实。

3、通过对史实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一些内容。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被人民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和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他是谁?为什么深受人们的爱戴?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做好标记探究一:从繁荣到危机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及“相关史事”出示问题:(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表现在哪里?(2)为什么说繁荣的表象下潜藏着巨大的危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纽约证券交易所前》引导学生对股票初步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是私有的,采用股份制经营股票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的晴雨表。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交易所里的人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

股票抛售狂潮使经济跌入低谷,经济危机爆发,它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并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归纳: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人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不足,生产过剩;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这些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探究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1)上表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生:1929年-1933年的经济状况。

)(2)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什么问题?首先出现在哪一国家?(生: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

)(3)表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的哪些特征?生回答后归纳: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3.细读课文思考: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哪些表现?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工人失业。

师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

(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自己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产品。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探究三:罗斯福新政1.出示PPT: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

……(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

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思考:他是谁?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扭转经济形势?生:罗斯福;经济危机;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师:假如你是新当选的美国第32任总统,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你将如何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来摆脱困境、复兴经济?2.出示PPT ,指导学生认真读教材,小组讨论,理清思路(5个项目);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摆脱困境、复兴经济的措施股市崩溃、银行倒闭整顿金融体系企业破产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农产品价格猛跌调整农业政策工人失业推行“以工代赈”穷人艰难度日发展社会福利教师在讲完之后,点出:新政“新”的含义之一就是新的理论、政策,即国家干预经济。

3.出示PPT: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

课本介绍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三方面的内容?理解3R的含义。

(1)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2)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3) 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指导学生记忆罗斯福新政的五个项目,说说它们分别属于3R的哪一方面?4.组织学生根据新政内容讨论: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效果?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归纳】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为后来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

这成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重大改良。

但他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掌握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经过及他们对内对外政策。

2.概括德国、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事。

3.通过对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认识,培养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的问题。

重点: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法西斯政权是怎样建立的?它们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究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内容,出示PPT了解什么是法西斯和法西斯专政。

(生:“法西斯”是拉丁文“fasces”(束棒)的音译,“束棒”即用皮带捆扎的一束棍棒,中间插一柄锋刃向外的战斧,是古罗马共和国高级执政官行使权力的标志。

)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概括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以及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名称及法西斯头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的背景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党。

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思考: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实行怎样的统治?(生: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并在1935年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师述:在危机难以克服的情况下,垄断资产阶级寻求以极权统治形式来缓和危机、稳定局面,给法西斯夺权提供了充分机会。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1935年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探究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人物扫描”内容,初步了解教材内容2.PPT出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影响简表》,引导学生思考:大危机给德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归纳: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对外,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需要加强镇压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3. 思考:什么是纳粹党?(生:“纳粹”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的缩写的音译。

纳粹党为了欺骗人民,自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4. 小组讨论、交流: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能合法地夺取政权?(纳粹党上台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交流后得出答案:(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客观条件)。

(2)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混乱,进行欺骗宣传,扩张势力(主观条件)。

(3)德国人痛恨《凡尔赛和约》,渴望复仇(历史原因)5.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生: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讨论、分析:希特勒恐怖独裁的表现有哪些?【归纳】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纳粹以外的所有政党。

②强化专政机器,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③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④疯狂迫害犹太人。

探究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 指导学生看课文,思考问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生: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 出示PPT,理清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1)1927年,日本内阁宣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3)军部是日本法西斯的核心。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4)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了《国策基准》。

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3. 看课后的知识拓展:思考: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国际组织采取了什么政策?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呢?【归纳总结】从30年代起,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就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

具体表现在英国、法国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等。

由于它们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