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

八、言语及其发展(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言语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等特征。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句子下面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

2.言语的功能a言语是保持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

b言语是人们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c言语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交际功能,思维功能,调节功能,创造功能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

3.言语的种类言语活动通常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外部语言又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3.1对话言语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

对话语言是一种基本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情境性的、简略的、对话双方直接交流的反应性语言。

其他言语形式都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对话言语的特点是:a对话言语是一种情景性语言(情景性);b对话言语是一种简略的语言(简略性);c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合作性);d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语言(反应性)。

3.2独白言语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

独白言语是是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独白言语要求连贯,具有逻辑性,也没有应答者的支持。

它需要事先计划与准备。

独白言语的特点:a独白言语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

b独白言语是一种展开的语言。

c独白言语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语言活动。

3.3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阅读别人的语言。

书面言语的出现比口语要晚得多。

它只有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为人们掌握和利用。

书面言语的特点是:a严谨性。

书面言语是一种最严谨的语言形式。

书面言语要求用精确的词句、正确的语法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陈述。

b展开性。

书面言语是一种自我反馈的语言,作者可通过自己的修改、补充和润色使之趋于完善。

因此,对于书面言语而言,用展开的形式系统阐述自己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c计划性。

书面言语的计划性常常以腹稿、提纲等形式表现出来。

个体的书面语言是经过专门训练而逐渐掌握的。

书面言语是比口头言语发展晚的一种高级能力。

书面言语的掌握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书面言语要求更为严格,而且具有与口头言语不同的心理起源和结构;书面言语总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它反过来又丰富和改进口头言语。

3.4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没有外部言语就不会有内部言语,内部言语离不开外部言语;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内部言语的参与,人们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外部言语的活动。

内部言语的特点:a隐蔽性。

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形式,但是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在内部言语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言语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它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只是没有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语音而已。

b简略性。

内部言语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语言,它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布洛卡区病变导致的失语症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这类病人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不能使用重复的句法结构,出现词语反复现象和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语言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但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功能正常,阅读、书写功能不受影响。

包括布洛卡区在内的大脑左半球额叶还与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

当大脑额叶严重受损时,病人会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

近年来研究发现,布洛卡区受损的病人,其语言理解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威尔尼克区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和言语的接收有关。

威尔尼克区损伤会导致接收性失语症,语音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出现词盲,对词意作出错误的估计。

接收性失语症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他们的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

3.言语视觉中枢角回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

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可以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

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装换成口语,也可将口语装换成书面语言。

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引起阅读障碍,病人能说话、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引起听—视失语症,也叫语义性失语症。

这种病人由于在看到物体和听到的物体的名称声音之间失去了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言语感知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

语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

只有正确地知觉语音,才能接受它所代表的意义。

语音具有的物理属性如音调、音强、音长和音色。

影响言语知觉的各种因素:a语音类似性。

语音越类似,语音知觉越易出错。

b语音强度。

一般情况下,当语音强度为5分贝时,人们可觉察到语音的存在;当语音强度为70分贝时,清晰度达100%。

c噪音掩蔽。

噪音对语音的掩蔽依赖信噪比。

当语音是噪音强度的100倍时,噪音对语言的可懂度没有影响。

d语境。

广义而言,语境是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狭义而言,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

“音位恢复效应”是指人们可以将句子提供的听觉信息储存起来,直到能够根据语境确定所失去的某一个音位。

这说明人们对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语境影响的。

e句法、语义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相对于识别个别单词而言,在噪音环境下被试更容易识别句子中的单词。

2.言语理解言语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视觉或听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它以语言感知为基础。

言语理解分为三个水平:a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是语言理解的第一级水平;b句子理解;c语篇理解。

2.1词汇理解词汇理解也叫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有:a单词的部位信息。

在拼音文字中,单词的开头字母和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

因为开头字母可以使人们产生预期,而结尾字母指明了单词的性、数和词类。

汉字识别中左边的特征比右边的重要,上边的特征比下边的重要。

b正字法规则。

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在字、词汇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们在识别字词时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

c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

在拼音文字中,在使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时间就越长,这就是所谓的词长效应。

在汉字中,词汇识别的时间随笔画数量的增加而增长。

d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的汉字较上下结构、独体结构的汉字容易再认。

e字词的使用频率。

使用率越高觉察阈限就低,识别时间越短,叫频率效应。

频率影响词汇识别的原因:Forster的搜索模型认为,词汇是通过搜索来识别的。

而在心理词典中,词是按照频率高低来组织的,高频词处于心理词典中的靠前位置,容易被搜索到。

Morton的Logogen模型或单词产生器模型认为,每个单词都对应一个单词产生器,它包含了单词的全部信息。

当输入某一单词形或音的刺激时,单词产生器逐渐积累信息,一旦积累的信息超过了激活阈限,这个单词就被识别了。

单词产生器的激活阈限不同,高频词的激活阈限低,低频词的激活阈限高,所以导致高频词的识别快于低频词的识别。

f语音的作用。

在书面语言识别中,语音有没有作用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目前对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直通假设,认为人们可以从单词的词形直接提取词义,语音在词义获得过程中没有作用。

第二种观点是语音中介假设,认为语音是从词形到词义的必经之路。

人们首先要把词形信息转化为语音,然后由语音激活词义。

第三种观点是双通道假设,认为由词形直接通达词义和由词形经语音到词义两条通路都存在,但最终由那条通路通达词义取决于两条通路的加工速度。

g语境的作用。

语境能够帮助确定词语的意义。

语境对高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低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显著。

h语义的作用。

具体词比抽象词容易识别。

意义较多的词较意义较少的词容易识别。

2.2句子理解句子理解是指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意义的过程。

句子理解是一个比词汇理解更为复杂的过程。

首先,它要对组成句子的词语意义进行加工,以获得词语的确切意义。

其次,要进行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指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

句法分析方式不同,获得的句子意义可能就不一样。

最后,还要进行语义分析。

就是人们利用句子中的内容词的意义及它与其他词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

句子理解的影响因素:a句子的类型。

理解否定句比理解肯定句的加工时间长。

b词序。

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一般情况下的顺序为施动者—行动—对象,这种比较固定的词序提供了句子理解的线索。

c语境。

语境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了一般性知识背景,人们可以据此组织当前的信息,对信息进行解释,并产生期待和预测,因此可以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

d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

切分方式的不同,句子的意义就可能完全不同。

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可采用一定的句法分析策略来帮助理解句子。

常见的策略有标准句策略,最小依附策略,晚终止策略等。

2.3语篇理解语篇理解是言语理解的最高级水平,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话语意义的过程,也叫话语理解。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是课文理解的前提。

对课文理解的影响因素:a推理。

推理可以在话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可以在话语不同成分之间建立联系,所以对话语的理解十分重要。

b语境。

语境能使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话语的信息很好地整合起来,促进对话语的理解。

语境既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画等其他形式。

c图式的作用。

图式是指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故事图式是指人们熟悉的关于故事结构的一般知识。

它一般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主题、情节和结局。

当故事按故事图式组成时,人们较易理解;如果故事的图式混乱,人们对故事的理解就比较困难。

时间图式是指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日常活动或事件的图式。

同样,如果事件的发展符合事件的图式,人们的理解就容易;反之就困难。

图式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a预期作用;b补充信息作用;c对课文信息的选择性加工。

语言理解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去建构意义的过程。

九、情绪的理论与实验(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情绪是以个体的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相关主题